武汉市工业遗产9月大摸底 保护将纳入城市总规划
政协委员发掘工业遗产的现代价值
提案中列举了一些留在老武汉人心中抹不掉的记忆:老武汉的展览馆、京汉铁路、原国有大型企业的具有当年时代特色的大门、厂房、办公楼,具有当年工业化特色的林立的烟囱等。“更令人痛心的是,在建国后创办的大批院校的大门、教学楼,也被认为与现代化大学不相称而被拆掉,如原华中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的校门,以及武重的大门等,都相继被拆掉。”
按照全球的共识,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现代产业遗产的保护与一般文物保护不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对产业建筑物进行适当再利用,在尽可能保留、保护其工业生产类的特征和它所携带的历史信息的前提下,一定要注入新的空间元素,开发新的功能,使之融入当代城市生活中。
文化部门今年文物保护重点在工业遗产
“武汉作为近代工商业都会之一,有着大量的工业遗产,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很多工业遗产未能得到有效保护,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武汉市开始着手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但保护的范围、措施和力度都很有限。”在对该提案的答复中,武汉市文化局首先坦陈现状。
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呢?武汉市文化局表示,已经将其列为今年文物保护的重点工作。“今年,武汉市将汉口一元片内的近现代建筑作为保护性开发利用的试点,目前正在规定其规划方案和筹措经费。试点取得成效和经验后,将逐步推广。”
5月10日,武汉市副市长刘顺妮曾率市文化文物、规划、发改委等部门,视察清末张之洞办汉阳铁厂遗址,启动了全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今年9月,武汉市文化局将在全市开展文物大普查,做全市现存工业遗产的摸底,然后列出保护名录,将工业遗产纳入法制管理范畴。根据价值和保存现状,列出不同层次的保护名录,对于重要而且保存状况较好的工业遗产,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损毁严重的,或局部保护,或准予改造。同时,文化部门还将会同有关部门一起划定工业遗产保护范围,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的管理程序。
提案建议
在房屋产权不变,租赁关系确保业务利益不变,房屋建筑结构不变的基础上,改变工业建筑的产业结构,由原来加工制造业转变成为生产与消费提供设计服务的现代服务业;改变企业形态,由原来车床发动机生产流水线行车等组成的工厂,改变为清洁安静的电脑展示厅休闲广场、咖啡室等花园式社区。
点击数:5551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