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9-08-09,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依靠循环经济走上新农村建设的阳光大道: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牡丹江分局海林农场新农村建设纪实(上)

    编者的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各地都积极行动起来,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牡丹江分局海林农场在实践中,紧紧围绕环境整治和节能减排,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结合自身特点建设生态家园,探索出一条新农村建设之道。

  人们都知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和尽快改善农村面貌,建设宜于人居的良好环境,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那么,如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哪种途径,从哪里入手,才能把新农村建设得更好更快呢?近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设局局长权赫宇向记者介绍情况时说,近年来,牡丹江分局海林农场从紧紧抓住循环经济产业链这个关键环节入手,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打造生态家园,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海林农场坐落在黑龙江省的“林海雪原”腹地,地处海林市和宁安市之间,南临镜泊湖,北依双峰雪乡,往西10公里已是人烟罕至的张广才岭。这里冬暖夏凉,有“天然氧吧”之称。海林农场现有耕地13.1万亩,人口7300人,有3个农业管理区、13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6家股份制企业、2所学校、1所中心医院、13个卫生所,是一个集生产经营与社会管理于一体的小社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农场创建于1954年。2003年以来,在以场长刘连学、党委书记周录春为首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场区特点,提出了“生产高效、生活富裕、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充满活力”的新型农场的建设与发展目标。经过全场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目前农场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新农村发展模式。近年来,在黑龙江省农垦系统115个农场中,海林农场被树为“三面红旗”之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建立循环经济  垃圾牛粪变宝

  场长刘连学向我们介绍了这里的情况。农场为发展经济,2003年创办了圣澳奶牛场,现存栏澳大利亚纯种奶牛3000多头,每天生产高品质的鲜奶供应给奶业公司。该养殖基地规模大、标准化水平高、效益好,是全国最大的澳大利亚纯品种奶牛良种繁育基地,荣获“全国标准化奶牛饲养示范区”称号。同时还办起了糖甙厂,甜菊糖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和欧美地区,年出口创汇500多万美元,是全国同行业效益最佳的企业。生产的发展给农场带来了经济的腾飞,给人们带来了生活富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但奶牛场每天产生的80立方米的牛粪、糖甙厂每天产生的60吨废水和8吨废渣所产生的污染问题困扰着海林农场的领导班子。他们带领科技人员到北京、河北等地考察后决定:围绕节能减排这个中心,走发展循环经济之路。为此,他们投资458万元建起一座北方寒地绿源沼气站。这样,奶牛场每天产生的所有牛粪都可作为沼气原料进行处理,糖甙厂每天产生的废渣经过处理也可作为沼气原料。将有一定温度(30摄氏度~45摄氏度)的废水送往沼气池作稀释液,既解决了沼气站的加温难题,又提高了沼气的产量。同时,另一部分冷却设备的清洁废水,冷却净化后再循环使用。沼气生产后产生的渣、液都是非常好的有机肥。沼气站每年产出有机沼渣肥1500吨、沼液肥2.8万吨,可用来种植1万亩有机青贮和6000亩有机水稻或蔬菜。奶牛吃了有机青贮饲料可生产优质牛奶,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加工成奶制品,实现了畜牧业和农业的循环发展,为大量生产有机食品创造了条件。现在,农场居民喝的鲜奶、吃的大米和蔬菜都是无公害的有机食品。

  目前,该沼气站每天生产高质量的清洁沼气1600立方米,24小时供应场部地区居民使用,可满足场部地区所有1000户居民生活燃气的使用。记者在一户居民家中看到,把灶旁开关一拧,蓝色的火焰就腾燃而起,不仅烧水、做饭十分方便,而且燃烧值高、经济、无污染。人们再也不用为烧柴、买煤、扛液化气罐而去劳累,并且比使用石油液化气节省支出30%。农场人享受到了新能源带来的幸福。为消化大量多余的沼气,他们还购置了一台沼气发电机,发电量可供场部地区的办公和居民生活用电。刘场长兴奋地对记者说,以前,牛粪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为了更好地利用牛粪,新能源沼气站建设起来后,可以说新能源点亮了新农村的新生活。目前,以废渣为原料的沼气站第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届时可实现零排放,并通过循环利用,每年可新增150万元的经济效益。沼气取代烧柴、烧煤,减少了二氧化碳、硫化物和粉尘的排放量,既节约了大量能源,又使农场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新鲜。

    发展循环经济  改善生态环境

  富裕起来的人们迫切需要改善环境,以提高自己的生活和环境质量。过去的农场是“粮食堆满院,牲畜房前拴,柴草路边堆,垃圾随处见”。有的场队甚至是“路上有马粪、院中有牛粪、屋中有鸡粪、房前屋后有人粪”。卫生的状况令人汗颜。人畜混居、柴草乱堆是造成环境脏、乱、差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关键所在。

  海林农场领导班子通过学习认识到,环境的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难点,也是建设新农村的突破口。为建设生态家园,他们首先实行人、畜分离。几年来,先后建起13处奶牛小区,将全场9000多头奶牛全部牵出居住区,进行标准化集中饲养;建起5处猪禽小区,全场1.5万多头猪、4万多只家禽集中到养殖小区。第二是加强对厕所的管理。将居住区内各家各户的室外厕所改到室内或集中到有专人管理的卫生公厕。第三是粪便统一管理利用。以往路上、院中、屋中乃至房前屋后的人畜粪便不见了,实行统一管理,有的直接作为沼气的原料。第四是统一管理柴草。平房区每家的柴草垛,被集中到居住区外专门场地统一堆放。第五是实行居民垃圾的分类收集处理。在新建居住区建立垃圾分类收集箱,进行分类处理。减少了环境污染,改善了卫生状况,使场部区域和农场面貌焕然一新。

  环卫工作是涉及千家万户,关系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这项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做到“喊起来、抓起来、干起来”,变成全体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场领导认为必须着力建立一种有效机制,通过机制和制度来确保工作落实。一是领导亲自抓。农场成立了以书记、场长为组长,卫生、教育、宣传等部门为主要成员的爱国卫生委员会。二是建立考核机制。制定了年度实施方案和目标考核奖惩办法,纳入到全场文明单位考核范畴,形成了农场领导带头、部门组织协调、企业具体实施、群众出力维护的联动机制。三是建章立制。研究制定了《海林农场文明和谐社区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四是实行责任制。农场将所有的街道、公共绿地、居住区垃圾点等划分成若干个责任区,落实到农场辖区内的所有企事业单位,实行“三包”,负责卫生清理、绿化和日常管护。五是加强宣传教育。在学校、医院、社区、工厂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促进健康的活动。六是通过评比推动工作的深入。在群众中广泛开展了包括“卫生清洁”等内容在内的“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形成人人争当卫生先进的良好氛围。记者亲眼见到刘连学场长将一张丢在路边的冰棍包装纸拣起来,扔进不远的垃圾箱中。刘场长介绍说,我们场的领导干部都带头倡导良好卫生习惯,谁在街道上遇到垃圾都会主动拾起放到垃圾箱中,农场居民遇到外来游人践踏环境的行为也会主动上前制止。“大家的卫生大家管、大家的环境大家爱、管好环境大家享”的卫生观和环境观,在干部群众中逐渐形成。讲究卫生、爱护环境,已成为海林人的一种自觉行动。

  记者与场长、书记在场区街道上漫步时发现,许多居民住宅楼前都立有一绿色的垃圾箱,上面设有三个投入口,分别用文字标明“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它垃圾”。他们告诉记者,场区的垃圾箱采取了分类收集,对能够产生沼气的生活垃圾,将集中回收,送往沼气站。刘连学还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的绿化带有一个特点,用苜蓿种植的草坪,既可绿化环境又能作为牲畜饲料,一举两得。”海林人的智慧真是令人叫绝。看着蓝蓝的天空,吸着清新怡人的空气,走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记者不禁感慨,海林农场不论是经济的强劲发展还是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都紧紧围绕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产业链,这正是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建设报 翟建 王乾 )

材料指导价直辖市材料指导价河北省材料指导价
文章字数:4153
点击数:5545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