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05-27,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改革开放 是加快四川发展的动力和选择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而作

  蜀平

  (一)30年前的今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故乡,身为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之一,四川在推进"两个加快"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特殊历史关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具有特殊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伟大革命。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故乡,身为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发源地之一,走过30年改革开放伟大历程,四川正处在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罕见挑战,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特殊历史关头。

  在这个特殊历史关头回望来路,30年改革开放给四川带来了什么?最直观也最能反映本质的答案是:带来四川面貌、四川人面貌的历史性巨变。

  "时穷节乃见。"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把猝不及防的四川和四川人推进前所未见的特殊考场。四川面貌和四川人面貌的历史性巨变,从来没有像2008年5月12日以来的7个多月这样,在这场特殊的大考中展现得如此充分、如此深刻。

  世界见证这场特殊大考、见证经过30年改革开放洗礼的四川和四川人。正是30年改革开放、30年快速发展、30年与时俱进,造就我们抗击灾难的物质基础,形成我们战胜困难的社会条件,铸就我们创造奇迹的精神动力。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取得抗震救灾重大胜利,"两个加快"全面推进。

  正因为如此,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对今日四川具有特殊重大意义。

  特殊,因为经受特殊考验给我们带来特殊收获。抗震救灾是对四川30年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大检阅,升华了我们对改革开放实质、内涵和规律的认识,升华了我们对怎样深化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认识。

  特殊,因为我们处在特殊时期,肩负特殊重任。一方面,灾后恢复重建是四川的特殊担当。重建既是加快灾区发展的重要契机,又是促进全国发展的强大引擎,不仅关系到灾区和全省发展,而且关系到全国宏观经济大局。另一方面,四川同全国一样,面对历史上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挑战,肩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任务。

  对四川而言,"特殊担当"和"重大任务"的同一个内涵、同一个要求是"加快":加快四川发展。

  在这个特殊历史关头,我们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最好纪念,就是用好用活30年改革开放赋予我们的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这是加快四川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必然选择。

  (二)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最好纪念,就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对四川而言,当前要把"加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刻认识当今四川基本省情,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要求,坚持科学发展,推进"两个加快"。

  30年改革开放,我们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较之于全国,四川初级阶段的特征更为突出,表现在主要发展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源是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因而发展要求迫切、发展任务艰巨。

  这就是四川基本省情。

  特大地震给四川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带来特殊困难。国际金融危机来势猛、波及广、影响深,全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四川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四川基本省情的性质没有改变,但是不利条件和不确定因素急剧增加。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和新增加的不利条件、不确定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

  这就是当今四川基本省情。

  这就决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发展的要求和任务,与兄弟省区市相比,有同亦有异。同,在于践行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走科学发展道路。异,在于四川加快发展的要求更加紧迫。在坚持"好"的前提下,是否"快"对四川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影响的程度,为兄弟省区市中所罕见,也为四川30年改革开放史上所罕见。

  四川能否加快、怎样加快?这是对执政党在四川的各级组织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省委立足当今四川基本省情,把握四川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要求,审时度势,作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科学决策。

  把"加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的重大部署和奋斗目标不改变,实现今年全省主要目标任务不动摇——这,就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四川动作"。

  (三)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就要继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要有针对性、实效性,要贯穿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在"两个加快"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0年前,由解放思想发端,中国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转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30年快速发展历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30年来,每一次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突破,无不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无不以解放思想为打开突破口和向纵深推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每一次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无不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国如此,四川如此,沿海发达地区尤其如此。

  与30年前不同,当今的要害所在,不是要不要解放思想,而是怎么样继续解放思想。发展的每一个不同阶段,都对解放思想提出不同的要求。在科学发展新阶段,解放思想最根本的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破除一切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观念、体制机制和做法,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方式,走科学发展道路。

  解放思想要抓主要矛盾、抓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环节。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正是在四川发展的关键阶段,抓住了四川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关键环节。在四川抗震救灾刚刚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灾区百废待举、全省急欲重振震前发展势头之际,省委提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是抓主要矛盾、抓关键环节的又一范例。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加剧,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急剧而又重大的变化。我们必然会遇到许多新矛盾、新难题。怎样以解放思想来化解矛盾和难题,推动"两个加快",在"两个加快"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省委书记刘奇葆3个月前的精辟论述切中关键:立足西部看优势,转变发展方式要有新突破;对照东部看活力,推动全民创业要有新突破;国际国内看开放,加强区域合作要有新突破;比肩前沿看改革,体制机制创新要有新突破。

  (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就要从"敢为天下先"到"再为天下先"。弘扬30年前为改革杀出一条血路来的精神,重振雄风,敢闯敢干,充分发挥促进全国发展的强大引擎作用。

  四川是最早推行农村改革的两个省份之一;工业体制改革的发轫之作是四川手笔;摘掉人民公社牌子、建立乡政府的首创之举,发生在四川。成都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探索,成为两个国家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四川以敢闯敢干,多次留下"敢为天下先"的辉煌记录。

  30年前敢为天下先的重大意义,不仅体现在四川较早冲破旧体制机制的樊篱,发展连上台阶,还体现在从没有路的地方杀出一条血路来,在多个领域充当中国改革列车的火车头,筚路蓝缕,一路高歌猛进。

  今天,在举国一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关头,充当促进全国发展强大引擎的重担,历史地落在四川肩上。未来两年,全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投资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其中灾后重建超过1万亿元。以全国未来两年投资规模四分之一的份额,加上乘数效应,四川灾后重建的重大意义,不仅体现在灾区复兴和促进全省发展,还体现在拉动全国,对于全国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具有全局性地位和作用。

  在纪念四川曾为天下先的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四川再为天下先。

  再为天下先,是客观形势的要求;再为天下先,是四川应当承担也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再为天下先,客观条件基本具备。四川能不能再为天下先,取决于四川自身——四川的主观状态。

  再为天下先,就要弘扬当年敢为天下先的求真勇气,认准了的路,就大胆往前走,不犹豫、不争论,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再为天下先,就要弘扬当年敢为天下先的务实风范,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扎实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积跬步以致千里。

  (五)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就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两个加快",让"两个加快"的成果切实体现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

  四川是农村改革发源地之一。包产到组这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的雏形之一,30年前脱胎于四川广汉的一群农民。

  30年后,青川县一群农民在震灾废墟上建起的新房上挂出两条标语:"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

  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而且完全不相干的两件事,道出同一个主题:人民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主体。

  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通过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创新,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的历史、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历史。"创新"的主体和基本力量是人,"活力"和"源泉"中,最活跃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同样是人。

  "两个加快",是体现四川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依靠四川各族人民共同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两个加快"中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民力民智,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投身其中;就要在"两个加快"中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尤其要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特别是要在"两个加快"中体现民生优先——从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首位的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到次第展开的"八项民生工程"、"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对四川在非常之时怎样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诠释。

  "两个加快"的过程,就是加快四川发展的过程。"加快"不是目的,而是四川在特殊时期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现实路径。"加快"的过程,就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加快"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过程。

  (六)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就要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在"两个加快"中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现"加快"、"促进"与效率、活力相统一。

  若问现在的年轻人"什么是短缺经济",他们中的许多人很可能要么回答不上,要么依据书本回答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向他们的上一代、再上一代问同一个问题,基于记忆中切身感受的回答则要形象得多:短缺经济,就是买什么都要凭政府有限度发放的购物票证的"票证经济"。

  这,就是30年前中国经济的写照。

  仅仅30年,中国经济实现由7亿人口百物匮乏到13亿人口生存和发展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历史性转变。这一转变的直接推手,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由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就是社会生产力破闸而出的强劲释放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30年改革开放标志性的成就。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对"两个加快"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四川灾后恢复重建投入高达1.7万亿元。在这四川建设史上规模和力度空前的资源配置中,一定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作用,通过经济杠杆和竞争机制功能的发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结构。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要更加充分地发挥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避免市场配置资源的盲目性。市场绝非万能,市场机制也有失灵的时候、失灵的环节,市场作用有盲目性的一面。推进"两个加快",市场配置资源必须在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宏观调控下进行。要更加充分地、更好地运用经济手段引导资源配置,同时采用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在内的多种手段,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有效性。

  (七)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就要在深化改革中强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围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创新制度安排,为"两个加快"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30年改革开放,中国体制环境发生深刻变革。以企业制度、市场体系、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政府宏观管理为支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初步",意味着开始阶段、意味着不完备。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在一些领域、一些环节还相当突出。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深化改革开放的任务较之于过去不是更轻,而是更重。诸如政府职能转变、要素市场建设、价格体制改革、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重要领域的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

  上述种种,是就全国来看。而就欠发达的四川而言,深化改革的任务更加繁重也更加迫切。欠发达,是果而不是因。透过发展水平欠发达的表象,我们看见的是发展体制的欠"发达"。

  发展的比拼实质上是体制的比拼,发展水平由制度环境水平所决定。在所有关于发展的优势中,最具竞争力因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体制优势。在发展的竞技场上,沿海发达地区之所以一路领先,归根结底,就在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始终弄潮于潮头,得时代风气之先,率先创造了体制优势。

  四川的发展要实现后来居上,必须实现发展体制的"上",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实现跨越发展创造条件。

  就当前四川需要破解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和面临的机遇看,当务之急,是在"两个加快"中深化改革,在深化改革中建立完善"两个加快"的体制环境,为"两个加快"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同时,重点要探索建立6个机制: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机制、干部实绩考核机制、改善民生评价机制、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机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行政效能建设机制。

  (八)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就要加快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实现改革与开放良性互动,为"两个加快"营造良好环境、拓展广阔空间。

  30年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实践证明,哪个地方能立于开放的前沿,哪个地方就能站在发展的前列。

  在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面对当前加快重建和促进增长的双重考验,全国和全球经济对四川的影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外部环境对四川发展的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突破开放瓶颈以加快四川发展的要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急迫。

  进一步扩大开放,形成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是加快四川发展的关键。

  新优势,来自新机遇。灾后重建的巨大需求,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国际金融危机加速全球范围内产业格局洗牌,为具有资源、市场优势的四川承接产业转移带来更多机会。在扩大开放中抢抓机遇,在把握机遇中促进开放,将为加快四川发展拓展广阔空间。

  新优势,来自新定位。着眼开放看区位,地处内陆的四川,完全能成为一个贯通南北、连接东西、辐射周边的"圆心"。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从西西携手到东西互动,从泛珠区域合作到泛亚区域合作,随着区域、次区域、泛区域多层次合作的推进,随着四川的发展融入整个区域的发展,四川将真正走出盆地,成为西部的四川、中国的四川、世界的四川,成为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新优势,来自新突破。开放也是改革。改革需要开放的推动,开放需要改革的保障。扩大开放,必然要求有一个适应开放的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是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因而,要突破四川开放程度与国际化水平低的制约,必须推进改革新突破,使政府管理的内容、方式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使改革与开放良性互动,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推进开放合作。

  (九)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重温邓小平同志"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的论断,我们深深体会到这一论断强烈的现实意义,对中国如此,对四川尤其如此。

  30年来,中国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摆脱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GDP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7年的5%以上。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时代发展进步永无穷尽,"赶上时代"不仅绝不会一劳永逸,而且任何犹豫、延迟以至失误,都会造成掉队的后果。对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是这样,对四川这个发展中大国的欠发达大省尤其是这样。

  以超常毅力、超常付出急起直追,是四川8800万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四川理所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

  蜀人有什么理由不奋起!四川有什么理由不加油!

建材价格依据四川省建材价格依据四川省建材价格依据
文章字数:7075
点击数:5511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