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05-25,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当前广东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广东省委、省政府及时做出加快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决定,决定的贯彻实施,对广东劳动力就业结构产生积极影响。但是,当前并未复苏的国际金融危机也使就业矛盾显得更为突出。

 

  一、劳动力就业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

 

  2008年末,广东全社会从业人员为5553.67万人,比2007年末增加151.02万人,增长2.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1599.27万人、2163.42万人和1790.98万人,分别比2007年末增长0.7%2.7%4.9%。在劳动力就业规模扩大的同时,广东劳动力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一)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

 

  2008年末,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28.8%39.0%32.2%。与2007年末相比,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二、三、一”格局得到巩固。分市看,全省有16个地级市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其中上升最快的是韶关,上升2.9个百分点;其次是汕头,上升2.5个百分点。(见表1

 

1  2008年全省及各市社会从业人员的三大产业结构

                                                       单位:%

地区

2008年

2008年比2007年增加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全省

28.8

39.0

32.2

-0.6

0

0.6

广州

11.2

40.2

48.6

-1.2

0.5

0.7

深圳

0.1

54.1

45.8

0

0

0

珠海

7.3

42.9

49.8

0

-0.3

0.3

汕头

29.5

43.9

26.6

-8.6

6.1

2.5

佛山

7.7

54.5

37.8

0

-2.1

2.1

韶关

45.8

20.4

33.8

-4.8

1.9

2.9

河源

59.9

19.9

20.2

0.7

1.0

-1.7

梅州

48.4

20.8

30.8

-0.7

-0.1

0.8

惠州

28.3

43.5

28.2

-0.6

-1.7

2.3

汕尾

53.9

23.4

22.7

5.3

-7.6

2.3

东莞

2.0

64.4

33.6

-0.1

-1.0

1.1

中山

6.9

67.6

25.5

-1.6

-0.6

2.2

江门

34.4

39.8

25.8

-2.4

1.6

0.8

阳江

47.0

29.5

23.5

-4.7

2.6

2.1

湛江

65.7

12.6

21.7

-1.8

1.3

0.5

茂名

55.4

24.3

20.3

1.0

-1.5

0.5

肇庆

48.6

25.2

26.2

-0.4

0

0.4

清远

61.2

18.1

20.7

12.6

-5.6

-7.0

潮州

35.6

43.0

21.4

-0.9

0.4

0.5

揭阳

43.8

30.9

25.3

-0.2

1.3

-1.1

云浮

62.1

19.3

18.6

2.0

-0.4

-1.6

 

   (二)结构偏离度缩小。

 

  2008年,广东结构偏离度146.6,比2007年缩小1.4,说明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偏差缩小,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的合理化程度提升。其中,2008年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比2007年下降0.7,且保持较高的正偏离,说明劳动力转移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仍需要大量转移到第二、三产业。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数,与2007年相比稍远离于0,这与一般变化趋势不符,主要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就业与产业结构性矛盾共同作用,劳动力向第二产业的转移受到了阻碍,第二产业庞大的劳动力就业潜力没有发挥出来。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2008年与2007年相比从负方向更趋近于0,说明有进一步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见表2

 

2  20072008年全省结构偏离度

 

 

2007

2008

第一产业

    24.0

    23.3

第二产业

   -12.3

   -12.6

第三产业

   -11.7

   -10.7

    48.0

    46.6

 

  从各市的情况看,深圳的结构偏离度最小,为10.4,广州、中山、佛山、珠海、东莞的结构偏离度相对较小,而清远、河源、的结构偏离度较大,均在90以上。20072008年,全省有11个地级市的结构偏离度缩小,其中汕头、韶关、阳江结构偏离度缩小较为明显,分别缩小16.89.66.8。(见表3

 

3   20072008年各市结构偏离度

 

 

2007

2008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广州

21.0

9.1

1.3

-10.4

20.8

深圳

8.0

0

5.2

-5.2

10.4

珠海

24.0

4.4

-11.8

7.4

23.6

汕头

65.0

24.1

-10.4

-13.7

48.2

佛山

16.0

5.5

-11.1

5.6

22.2

韶关

72.8

31.6

-27.7

-3.9

63.2

河源

91.6

46.5

-35.0

-11.5

93.0

梅州

55.4

26.5

-21.7

-4.8

53.0

惠州

43.6

21.3

-15.4

-5.9

42.6

汕尾

60.2

35.9

-22.9

-13.0

71.8

东莞

20.6

1.7

11.6

-13.3

26.6

中山

25.6

3.8

7.2

-11.0

22.0

江门

56.8

26.3

-17.8

-8.5

52.6

阳江

53.0

23.1

-11.0

-12.1

46.2

湛江

90.0

43.1

-34.2

-8.9

86.2

茂名

70.0

36.6

-17.3

-19.3

73.2

肇庆

51.0

26.0

-11.5

-14.5

52.0

清远

68.8

47.9

-39.4

-8.5

95.8

潮州

57.8

28.0

-13.8

-14.2

56.0

揭阳

61.6

30.9

-25.1

-5.8

61.8

云浮

65.2

34.8

-25.0

-9.8

69.6

 

  (三)外省劳动力总量减少,地区分布趋向合理。

 

  广东一直是全国外出务工人员的重要选择地,外省劳动力数量庞大。随着“双转移”战略的逐步推进,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外省劳动力规模呈现减少趋势。2008年,全省共转出外省劳动力25万人。另外,由于珠三角地区部分用工需求转移到粤东西北区域,珠江三角洲地区省内劳动力向粤东西北地区净转出以及粤东西北地区净增加当地劳动力超过10万人。

 

  (四)企业使用本省劳动力比重提高。

 

  根据劳动部门全省500家企业用工监测数据显示,20084季度企业使用本省劳动力比重为39.5%,今年1季度提高到43.1%,增幅达3.6个百分点。从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统计来看,20091季度新增本省劳动力就业26.5万人,占新增就业总人数比重的64.3%,比上年4季度提高5.4个百分点。

 

  (五)劳动力技能水平提高。

 

  2008年末,广东城镇单位专业技术人员238.4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6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占在岗职工比重为24.2%,比上年末提高0.3个百分点。另据劳动部门数据,20084季度进场求职的技能人才数量和比重明显上升,数量达128.4万人次,占求职总量的68.0%。与上季度相比,数量增加15.5万人次,比重上升5.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广东自“双转移”启动以来至2008年底,共培训农村劳动力58.5万人,农村劳动力素质得到初步提升;二是根据专项调查,在金融风暴影响下失业的外省农民工中,返乡的以低技能为主,留粤的技能型比重相对较高,其中中级以上技能等级的占32.6%

 

  二、劳动力结构变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劳动力结构既是前一阶段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结果,也是今后产业转移升级的重要动力和影响因素之一。从当前广东劳动力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看,对产业转移升级主要影响有:

 

  (一)劳动力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基本符合产业转移升级的方向。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和劳动力转移战略的推进,广东三大产业的整体结构偏离度有所缩小,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与平衡有所增强。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的同时产出上升,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剩余劳动力需要不断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二、三产业产出的劳动力弹性较大,说明这两个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尤其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就业空间和潜力较大,应促进劳动力流向此产业。

 

  (二)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的合理化程度较低。

 

  广东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偏差总体上不断优化,但与一些先进省份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如美国1992年的一、二、三产结构偏离度分别为1-1.60.6,总体结构偏离度为3.2;上海2001年一、二、三产结构偏离度分别为10.1-4.9-5.2,总体结构偏离度为20.2;浙江2005年一、二、三产结构偏离度分别为18.0-8.4-9.6,总体结构偏离度36.0。自启动“双转移”以来,第一产业劳动力虽有减少,但过剩的现象仍然严重;第二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占用了过多的劳动力资源;虽然第三产业总体水平有所提高,但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吸纳劳动力的巨大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另外,广东各市的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差异也较为明显。珠三角地区的结构偏离度虽低于其他地区,但区内江门、肇庆、惠州的结构偏离度还偏高,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的合理化程度也比较低。

 

  (三)劳动力就业的行业分布难以满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

 

  广东劳动力就业的行业分布过于集中,高端制造业与服务业人员比重过低。2008年末,广东全社会从业人员中制造业比重为34.1%,城镇单位中制造业从业人员比重高达41.3%,其中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7个行业从业人数占39.1%,而这些行业创造的增加值仅占13.0%左右。可见,现有的劳动力结构不能满足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需要。另外,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比重太低,两者合计比重仅为3.1%,这种水平难以保障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

 

  三、几点建议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尚未解决的就业与产业结构性矛盾交织在一起,广东劳动力就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进一步显现。因此,广东应在大力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就业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此建议:

 

  (一)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要注意产业转移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解决这一矛盾首先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改造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中介服务等服务业,以及旅游、文化、传媒、信息等市场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其次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以传统产业高度加工化与高附加值化发展方向作为解决充分就业的手段。三要进行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率,释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劳动力三次产业间的转移,优化产业结构。

 

  (二)构筑珠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模式。

 

  通过珠三角一体化,可以进一步拓展广东产业转移的空间,改变流动人口的流动方向及流动范围,以减轻流动人口带来的人口增长与就业、社会管理压力。珠三角要搞好城市群的职能化分工,有序地推动外来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东西两翼和山区在已承接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在产业发展上与珠三角互补互动,提高工业化水平,吸收更多的当地劳动力就业。

 

  (三)加强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培训,使广东的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

 

  根据“双转移”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大规模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促进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顺利转移。大力开展职工转岗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为企业培训、输送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达到用工标准的劳动力,提高高端制造业与服务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加强省内各市之间及与国际、国内的人才交流,吸引各方面专业技术人才,为广东产业升级积累优质的人力资本保障。

 

附:20072008年全省及各市三次产业社会从业人员年末人数

 

地区

2007年末

2008年末

合计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合计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全省

5402.65

1588.21

2106.46

1707.99

5553.67

1599.27

2163.42

1790.97

广州

664.09

82.48

263.79

317.81

714.54

79.91

287.35

347.28

深圳

655.58

0.70

354.67

300.22

670.42

0.76

362.42

307.25

珠海

99.47

7.23

42.94

49.29

101.50

7.37

43.55

50.58

汕头

186.87

71.17

70.69

45.01

238.76

70.46

104.88

63.42

佛山

358.88

27.81

202.98

128.09

361.59

27.95

196.93

136.72

韶关

139.95

70.86

25.94

43.15

140.14

64.15

28.54

47.45

河源

126.53

74.88

23.95

27.69

129.81

77.79

25.83

26.19

梅州

214.79

105.46

44.97

64.36

217.51

105.21

45.32

66.99

惠州

234.76

67.89

106.07

60.79

241.09

68.23

104.96

67.90

汕尾

131.45

63.83

40.74

26.88

119.92

64.58

28.05

27.29

东莞

433.29

9.13

283.19

140.97

439.18

8.82

282.91

147.45

中山

202.55

17.14

138.13

47.28

203.75

14.14

137.72

51.89

江门

233.25

85.72

89.14

58.38

233.79

80.46

93.09

60.24

阳江

151.40

78.22

40.69

32.49

156.21

73.50

46.10

36.61

湛江

312.49

210.86

35.40

66.22

312.60

205.52

39.46

67.61

茂名

314.92

171.19

81.28

62.45

332.94

184.49

81.06

67.39

肇庆

220.40

107.95

55.57

56.87

238.39

115.76

60.03

62.60

清远

215.15

104.62

51.02

59.52

172.97

105.92

31.33

35.71

潮州

133.27

48.66

56.75

27.87

136.93

48.80

58.93

29.20

揭阳

255.23

112.36

75.65

67.23

255.51

111.99

78.98

64.54

云浮

116.46

70.03

22.90

23.54

134.40

83.47

25.98

24.94

 

工程材料信息直辖市工程材料信息广东省工程材料信息
文章字数:9236
点击数:5492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