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简报(第67期)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简报

 

(第67期)

 

 

增添措施  加大力度

推进“七进”活动取得新成效

——部分省直牵头部门进一步优化方案深入推进“七进”活动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定》,以及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面推进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精神,全省“七进”活动的省直牵头部门高度重视,进一步优化活动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增添推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把“七进”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省教育厅制发了《关于全面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科学指导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全面深入地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

《意见》明确了2009-2011年 “进学校”活动的总体目标和阶段工作目标。提出要通过全面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到2011年底,按照“四化”(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要求,使全省校园卫生环境得到根本治理,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师生文明素养得到较大提高,示范引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对城乡居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和生活习俗、行为方式的转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9年集中整治校园脏乱差,高校重点整治广告乱贴、车辆乱停和学生公寓管理不规范,中小学重点整治食堂卫生和厕所脏臭,各地突出抓好农村薄弱学校的环境治理与建设,切实搞好绿化美化,使校园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平安校园、节约环保校园建设得到积极推进。同时,加强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和活动氛围营造,掀起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活动热潮。

2010年重点巩固提高集中整治成果,探索推进校园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着力抓好校园绿化美化,实现60%以上的学校绿地率不低于25%,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3%,所有城市学校和60%的农村学校基本达到“四化”要求。

2011年以创建文明示范学校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提高校园环境建设、管理水平,完成“进学校”活动的各项任务,达到总体目标要求并形成长效机制。

《意见》细化了“进学校”活动内容。提出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平台,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要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教育学生,发动家长,推动全社会环境综合治理;要重点解决校园广告乱贴、车辆乱停、食品安全保障、整洁和谐公寓建设等影响学校形象、涉及师生利益的突出问题;要加大农村中小学校改厨、改水、改厕力度,建设合格适用的学生食堂,供应师生达标饮用水,建造卫生厕所;要大力推进校园绿化工作,努力营造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要加强规划管理,科学推进校园环境建设。

《意见》同时落实了工作保障措施。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强化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严格督导,建立考核激励机制,确保“进学校”活动取得实效。

省农业厅制发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导全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深入推进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

《方案》明确了2009-2011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提出通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设优美乡村,实现“三废”变“三料”成“三益”,“三节”促“三生”达到“三净”(三废:粪便、秸杆、生活垃圾及污水;三料:肥料、燃料、饲料;三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能源效益;三节:节水、节肥、节能;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三净:庭园、田园、交通和水源等公共区域干净)。

2009年为专项治理年,计划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000万亩,在8个村实施乡村清洁示范工程建设,新建标准良田200万亩,新建农村沼气池60万口,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面积达到80万亩。

2010年为全面治理年,计划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000万亩,在15个村实施乡村清洁示范工程建设,新建标准良田200万亩,新建农村沼气池45万口,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面积达到150万亩。

2011年为总结完善年,计划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000万亩,在20个村实施乡村清洁示范工程建设,新建标准良田200万亩,新建农村沼气池40万口,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面积达到300万亩。

同时,《方案》细化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进村社”活动工作内容及标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将从农村沼气发展、中低产田土改造、测土配方施肥推广、乡村清洁示范工程建设、秸杆资源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利用、茶果菜食用菌等园(棚)管理和废弃物处理、农药科学使用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用技术培训、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等10个方面有序展开。“进村社”活动将从农村居家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农田生产环境整治宣传培训、交通道路和水源等公共卫生环境整治宣传教育、村民卫生健康和环境意识提升等4个方面扎实推进。通过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深入推进“进村社”活动,到2011年,使广大农村达到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肥料施用科学合理、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农田废弃物收集处理、生活污水清洁化处理、农药科学使用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农膜科学合理使用、茶果菜食用菌等园(棚)管理和废弃物处理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等9项目标要求。

《方案》同时落实了工作保障措施。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强化工作责任、强化项目推动、强化宣传培训、强化广泛带动、强化检查督导、建立长效机制,务求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暨“进村社”活动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9月27日

信息价
文章字数:2551
点击数:5484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