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 七百三十四户牧民定居房建好了
记者从九寨沟县获悉,截至目前,该县已完成今年14个定居村、734户牧民定居房的建设任务,其中新建507户、改建227户。 据了解,该县今年原计划解决6个乡、6个村共346户1526人的定居问题,在此基础上,他们自己加压,新增了漳扎镇永竹村、中查村等8个牧民定居点建设任务,涉及388户1812人。目前,14个定居村的734户定居房建设已全面完工。道路、路灯、通讯、电力、公共服务设施、产业等各项配套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之中,已完成6个活动室的主体工程建设,道路工程9.74公里,铺设供水管道7.06公里,安装变电器2座,架设380K V 线路20.53公里,还增设公共路灯97个,新建公厕11个,修建蓄水池2口,铺设排污管网5.78公里等。 九寨沟县面积5290平方公里,有藏、羌、回、汉等民族7万余人,平均海拔在3000~4000米之间,境内生态系统完整,自然景观美丽奇特,旅游资源丰富。仅此一项人均增收300余元。 ■访谈 定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嘉宾:石玉辉(九寨沟县县长)问:九寨沟县是如何自我加压,超额完成今年牧民定居任务的? 答:为尽快让更多的牧民住上定居房,我们成立了县、乡(镇)、村工作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对重要建材,实行统一采购储备供应,及时派出规划建设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全县各定居点开展施工指导、工匠培训,同时采取村帮村、户帮户的“联建”模式,解决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确保了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问:如何让定居后的牧民过上新生活? 答:按照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的发展目标,依托九寨沟区位优势,围绕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文化旅游,将旅游接待功能纳入牧民定居发展规划,从旅游产业、农牧产业、民族特色等方面着手实施;在所有定居点实行人畜分离,建立配套完善的养殖小区和基地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各种管网(水、电、污水管)全部入地,污水净化处理,道路统一加宽、亮化、美化,让定居点的牧民实现“定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细节 新加坡游客来到中查村 11月30日,九寨沟县漳扎镇中查村牧民定居点的“中查藏家风情园”,接待了一批新加坡的游客。主人献上哈达,捧出美酒,跳起锅庄,令新加坡的客人兴奋不已。 “以前,我们分散游牧在各自的草山上,生活非常艰苦。现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不仅定居下来了,而且居住靠近公路、靠近乡镇、靠近景区,村民们纷纷用干净、宽敞、明亮的新房,搞起了旅游接待。”村支书白介告诉记者,中查村村民过去很多都不会说普通话,现在不仅学会了普通话,有时还要“冒”出一两句英语。 牧民尕让珠热情邀请记者参观他家新建的三层小洋楼。一楼设计了两个标间,专门用来接待游客;二楼是客厅和卧室;三楼是储藏室。尕让珠家的房屋设计和装修讲究,所有家具都是藏式的,就连防护栏上都设计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雕花。 与九寨沟景区只有一山之隔的中查村,距九寨沟口8公里,距九黄机场60公里,不仅景色迷人,民族文化浓厚,还有保存最完整的古老藏寨。白介告诉记者,村上已成立了中查沟自然生态园区旅游管理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建了马帮队、向导中心、生态停车场、接待床位、旅游公厕、医疗室等旅游服务项目与设施。截至目前,已接待海内外游客3000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300余元。(消息来源:四川日报)
点击数:5477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