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9-08-03,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山水城市的重建引擎

    全市农房重建总量为6.2万余户,其中享受国家救助政策的有41709户,另有2万余户非灾毁户需集中安置——这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百废待兴的都江堰。    灾后农房重建的6万户新建房屋,按每户20万元的均价,通过创新思路,撬动了120亿元重建资金——这是一年多来,都江堰市灾后重建闯出的一片新天地。    按照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都江堰围绕建设灾后重建样板和示范的目标,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并由此建立和完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调整发展模式,让该市6万余户受灾群众不断刷新幸福指数。    锐意改革    整合资源换取灾后恢复重建资金    都江堰市东北方向3公里,车过二王庙,白沙河对面一排排样式各异、川西民居格调的楼房掩映山间,这里是紫坪铺镇杨柳新村。11月,和黎明新村、沙湾半岛一起,杨柳新村成为紫坪铺镇震后首批交付村民入住的永久性住房安置点。    村民叶光明下决心在春节前将新房装修完毕。叶光明家里有10个人,按规定,他全家可领到350平方米的新房。这次新居落成,他分到二套一、三套一各两套。新房后山前水,绿意葱茏,水、电、气、光纤、网线五通,“要是城里人想买我的房,少于每平方米4000元,我都不卖”,叶光明很有成就感。    2008年5月之后,受灾的叶光明有五种迁居方式可供选择,如“统规统建”、“货币化异地安置”和“原址重建”等,但不管哪种方式的农房重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政府能给农户的重建补贴2万元显然不够,而都江堰市的想法是,尽量让重建的农房具有旅游的价值,按照这样的标准修建,一户就要花费10多万元。    乡里人出地、城里人出钱,都江堰市创新推出的联建房政策应运而生。受政策利好带动,成都刮起了一阵“联建”风,这种城乡互动新模式,解决了灾后恢复重建的资金难题。    都江堰市统筹城乡工作局副局长刘雄算了一笔账:联建政策推行后,都江堰共有2万多户农户参与联建,除了1052户是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小联建方式之外,绝大多数都是采取企业参与的“大联建”方式。按照每平方米1300元的建设成本计算,平均每户农房的重建就要花20万元,相当于共吸引社会资金50亿元左右。    灾后恢复重建的创造性,不止于联建。都江堰为解决资金缺口,还有其独特的“城乡统筹”方式。    在都江堰向峨乡16个安置点,共集中统建用地约800亩,这比原农户宅基地总面积节约近3000亩;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节约出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可调整到城镇并在成都全市范围挂钩流转。这些节约的建设用地可引入市场资金,在原地或异地用于旅游和工商业项目,也可由成都市土地开发整治服务中心以15万元/亩的价格收购储备。    如此,便可解决“统规统建”的资金筹措难题——节约的近3000亩土地换得用于灾后农村住房重建的资金约4.5亿元,再加上农户将户均2万元补助费等额交纳为建房费,就基本满足了“统规统建”住房的资金需求。    以城补乡筹措农房重建资金完成“统规统建”、运用市场手段引进社会资金完成“联建”……12月1日,都江堰市公布灾后恢复重建最新进展:农房重建基本完工率达 88.5%,入住率达71.5%,将于今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维修加固92691户已全面完成。    完善基层民主    群众智慧助推灾后恢复重建    在向峨乡基层官员看来,资金问题解决,仅是“乡村再造”的第一步,更重要的还有基层民主的不断完善。2008年6月7日,都江堰市向峨乡棋盘村的600多名村民聚在一起参加第一次灾后恢复重建大会,这是几年来人来得最齐的一次村民大会。当天讨论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择哪种方式重建”。随后,像这样的村民大会在向峨乡12个村开了许多次。通过前期的摸底调查,结果最后让成都市决策层大为吃惊,还怀疑数据可能有假——最终,全乡3425户11470人选择了“统规统建”的重建方式,占全乡农村户数的94.5%。这是都江堰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缩影。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这是决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成效和保持灾后恢复重建动力的智慧之源。在政府引导之下,都江堰市受灾群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办法、出主意,成为灾后恢复重建的主力军,灾后恢复重建进展顺利。    灾后恢复重建,必须尊重群众意愿,做好群众工作。这也是都江堰市一年多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中积累、形成的重要工作思路和办法。    而最能调动老百姓智慧的机制探索——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在都江堰市已经开始向深水区试航。在议事会的基础上,一些村还设立了民主监事会,并让集体经济组织与村两委“脱钩”,运营负责人由村民选举产生,可以是村组织成员,也可以是外聘的行业“能人”,实现了村级自治组织社会职能与经济职能的分离。    以人为本、科学重建、科学发展。都江堰市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探索与实践中,始终把尊重群众意愿、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工作方法。正是在人民群众的创造力被激发和调动中,灾后农房重建才创造出不俗的业绩、展现出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    调整产业结构    都江堰绘就新型田园城市生活    去年9月,从都江堰到向峨乡,坐车走蒲张路,要花一个多小时才到达董家新院子,道路泥泞不堪,灰尘飞扬,现在的蒲张路则是条标准两车道柏油路,干净优雅。这是都江堰乡村经济转型的一个切片。    灾后,向峨乡决意脱离原来以小矿山开发为主的“黑色经济”,而全力开发以新型农业和旅游等为主的“绿色经济”。借力灾后农房重建,都江堰市为以往难以解决的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豁然开朗的条件。    现在,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农房重建与当地产业和经济要素结合的发展性要求,都江堰市着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和特色产业,全力加快农村产业恢复提升,使农民生产方式转变与生活方式相适应。    一方面,乡村旅游提档升级,一三产业良性互动效果初显。    大观镇茶坪村、紫坪铺镇沙湾村等利用旅游区位优势,将农房重建和旅游发展相结合,高品位规划,高标准建设,引进社会资金发展乡村旅游。    目前,紫宽路乡村酒店租用的农民房屋已达到每月10元/平方米。而早在今年“五一”期间,全国首个乡村酒店连锁客栈在都江堰大观镇茶坪村诞生。成都市泓杰公司和当地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共同组建成都市茶坪赛格尔乡村度假旅游客栈管理有限公司,以此开发都江堰市大观镇以茶坪为核心的景区乡村旅游,都江堰市大观镇茶坪村两户农民成为了公司首批签约农户。按照发展目标,连锁客栈将在3年内达到1500间客房的规模。    另一方面,土地规模经营,特色效益农业远景可期。    以向峨乡为例,猕猴桃种植能手、棋盘村村支书李天平找来上海的一家林业公司,该公司决定在棋盘村投资兴建一座可以储藏5000吨产品的气调库。“气调库已经开工建设,届时,棋盘村猕猴桃的销路将不再愁,附加价值也会上升。”李天平介绍,这家公司承诺,2013年之前将投资1.5亿元用于该地区的猕猴桃产业发展。在具体合作方式上,这家公司在向峨乡成立了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当地农户则通过申请以承包合作社项目的方式,在自己原有的猕猴桃果园里劳作,在合作社背景下转变为产业工人。    都江堰市农发局人士介绍,待猕猴桃成熟后,果农按照市场价格将其卖给合作社,收益全归自己所有;合作社再将猕猴桃销往上海等地,销售产生的利润,发起公司享有85%,果农、向峨集体资产投资管理公司、农技支持公司则各享受5%的二次利润分配。此外,以产业为依托,向峨乡的旅游资源开发也被推至前台。从农民到产业工人,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更大的规划已走上前台,借助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市10万亩现代农业集聚区已成模样:覆盖都江堰市12个乡镇、60%的耕地、44%农民,做到一镇一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今年将完工80%,明年3月全部建成后,将新增耕地1万亩,新增粮食5100吨,带动核心区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民持续增收基地、两地合作交流基地。    与此同时,由同济大学和法国国立高等电信学校联手设计,占地近100亩的都江堰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规划已成,将形成以都江堰为龙头、辐射周边县市的成都地区农业经济和绿色农产品物流中心。由此一来,都江堰现代农业产销实现一体化,未来成都又多一安全菜篮子。(消息来源:四川日报)

建材价直辖市建材价四川省建材价
文章字数:4116
点击数:5475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