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02-09,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发挥改革先锋优势 援建汶川处处闪光开放与创新

    一个是无私奉献的城市,一个是家园尽毁的灾区;一个是改革开放的先锋,一个是民族山区的门户;一个来自经济发达的东部,一个地处基础薄弱的西部。当广州市携28亿元来到汶川县对口支援其县城所在地威州镇恢复重建时,这两座反差巨大城市的结合就令人无限期待。

    在广州市援建汶川县城一年后的今天,记者走进汶川揭晓答案……

    遵市场、重规划、定制度:援建三原则展现改革先锋气魄

    威州镇是汶川县县城所在地。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威州受到了毁灭性打击:水、电、路、通讯等市政基础设施,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部被毁,工业基本瘫痪,全镇倒塌房屋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严重受损房屋建筑面积达150万平方米,农村建筑几乎全部倒塌或严重受损,经济损失达160多亿元。威州成为了一座站立着“废墟”。

    “在刚刚经历过特大地震打击的断裂带废墟上新建一座城,其难度之大不可想象。”广州市援建工作组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李俊夫的这句感叹包含了广州市援建工作团队太多的酸甜苦辣。

    但即使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开展援建工作,广州市援建工作组仍然将这座改革开放先锋城市的宝贵因子带到了地震灾区。

    ——遵循市场原则,发挥市场作用。援建之初,由于汶川县对外联系重要通道都汶公路损毁严重,建材运输成本急剧增高,导致汶川境内建材价格较高。广州市援建项目虽然有建材“特供机制”保障,但广州市援建工作组没有依赖于以行政指令为保证的特供机制,而是积极与建材生产企业联系,在建设威州建材市场,在全国招商建材生产企业,帮助他们组织运输,通过市场办法有效解决了建材供应紧张的问题,为加快灾后重建,特别是农房重建提供了保障。

    ——规划先行、科学谋划。尽管恢复重建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但广州市没有盲目地加快援建进度,而是在全国邀请专家团队,与汶川县党政干部积极协商,对汶川县城灾后重建和未来发展制定长远规划。李俊夫介绍说,广州市援建工作组聘请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为县城规划设计总顾问,坚持战略规划先行,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和详细性规划三位一体,确保科学启动援建项目建设。

    ——制定援建规则,注重制度建设。对口支援是一项特殊时期的特殊政治任务,任务重、时间紧,要做到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必须有一套系统规范的制度作保障。广州市援建工作组根据国家灾后重建和城市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大胆创新,制订了包括援建工作方案、工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维修加固政策、征地拆迁政策、内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共6大类、46项管理制度,为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夯实了制度基础;加强工程质量、工程安全、工程成本、工程工期和廉政建设的制度建设,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对口援建的全过程,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实现援建工程有序、有力和有效推进。

先恢复、再改造、后振兴:援建三部曲提升汶川城市内涵

    巨大灾难完全打断了汶川县群众的生产生活。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灾区重建理念,广州市确定了“先恢复、再改造、后振兴”的援建步骤,从尽快恢复灾区群众基本生产生活只需入手,处处着眼于汶川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和汶川城市内涵的提升:

    ——提升汶川城市功能。广州援建工作组着眼于城市功能恢复和品质提升,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适当扩大自来水厂、学校、医院、幼儿园、文化馆、电影院、广播电视、公共汽车站等设施建设规模和标准,新建了两座桥梁、汶川县污水处理厂、供排水管道和12个行政村交通基础设施,加固维修3座旧桥,对县城主干道进行风貌改造,确保恢复并强化威州作为汶川县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功能作用。

    ——提升汶川城市文化品质。汶川县是大禹故里、羌藏民族集中聚居区和红军长征经过地。为了帮助威州重塑“精神家园”,重振历史文化,广州市在援建工作中规划建设了禹羌博物馆,打造岷江东景观休闲带、红军桥、“新家园、新生活”雕塑、大禹雕塑等文化设施和人文景观,凸显威州历史文化、羌藏民族文化、长征精神、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精神,集中展示威州具有浓郁地域特色、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形象,体现城市品质。

    ——提升汶川城乡发展实力。坚持“硬件”与“软件”、“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将广州的人才、技术、信息、市场优势与威州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优势有机结合,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扶持和推动威州镇产业发展。李俊夫介绍说,在援建过程中,他们积极引导广州企业尤其是大型骨干企业对受灾严重的企业进行对口帮扶,广东天健、江南果蔬、广百集团等企业以捐资、经营管理、聘用劳动力等方式参与恢复重建;组织10多家广州最大的旅游公司到汶川考察,加强重点旅游区和精品旅游线建设;邀请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对汶川布瓦村编制旅游发展规划,依托浓郁的羌建筑风格和载入世界历史文化名录的布瓦村黄泥碉群;积极引入“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新建威州农贸市场、养猪场以及核桃、梨枣、甜樱桃、羊肉牛肉等特色产业基地,帮助威州镇做大做强高效优质特色生态农业。

    ——提升城乡宜居水平。注重“生态援建”,帮助制订地震灾区首个灾后生态重建方案——《威州生态重建规划方案》,确定威州镇及周边生态恢复范围,划定生态恢复示范点,明确灾后生态恢复近期和长远计划。所有公共卫生设施、城市绿化和环境设施都实行建设前环评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标准。推进供水、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同步设计、施工和投产,建立废物收集和处理长效机制。对主要干道、重点区位进行绿化美化,建设绿化用水管网体系,控制水土流失。

    保民生、保稳定、保质量:援建三要求践行科学发展

    广州市援建工作组在对口支援过程中,认真学习并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针对汶川县地处落后山区、民族地区和极重灾区的特点,广州市援建工作组明确提出了“保民生、保稳定、保质量”援建工作的三个要求:

    ——民生项目优先安排。为确保“人人享有住房”,广州市援建工作组全力以赴投入到安置房建设中。李俊夫介绍说,一方面,广州市先后投入近亿元作为补贴资金,采取交支票的方式,协助当地完成60多万平方米县城城镇居民住房的修复加固和拆除工作;另一方面,全力以赴投入居民安置房建设,通过新建和改建两种方式新增安置房3000多套,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此外,凡有教育、医疗、饮水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也陆续建成完工。

    ——克服拆迁难题,确保社会稳定。威州是在原址重建,需要完成大量的征地拆迁,汶川县城过去建设规模很小,缺乏大规模拆迁的经验和技术力量。为此,广州市充分利用大城市拆迁的成功经验,从市建设、国土房管部门选派优秀干部协助当地政府制订征地拆迁补偿和安置政策,同时汶川县也选派优秀干部联合开展“征拆大会战”,耐心细致做好基层和居民的工作,半年多时间完成了汶川县城征地300多亩、拆迁近50万平方米,相当于汶川县城过去上百年的征地拆迁工作量,但保证了社会稳定,基本没有引起群众上访,创造了征拆工作奇迹,为援建工作的加快推进创造了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

    ——严格质量管理。“在威州不能出现一处豆腐渣工程,不能留下一句骂名”这是广州市援建工作组时不时提醒自己的一句话,就是要坚持把好前期设计质量关、建筑材料质量关、工程施工质量关,建设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民生工程。李俊夫介绍说,广州市援建工作组根据广州防范工程质量通病手册的要求,在事前和事中加强工程质量检查,把工程质量问题防范于萌芽阶段,每天开展工程巡查、隐蔽工程验收和关键工序检查,对影响结构安全的关键部位、功能实行第三方检测,严格施工过程监理旁站和巡检制度,多方位和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据了解,汶川第一小学获得“天府杯”金奖,汶川县人民医院等6个工程获四川省结构优良奖,还有多个工程正在申请国家和地方的工程质量奖。

    拼速度、讲效率、重结果:援建三标准衡量工作成效

    “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这是中央对灾区恢复重建提出的要求。为此,广州市把“速度、效率和结果”视作衡量援建工作成效的三大标准。

    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广州市累计到位资金15亿多元,已完工项目40个。2010年3月底前,所有援建项目的实体工程都将基本完工,确保两年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

    经过一年多的援建,汶川县城如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新住房拔地而起,一条条新道路蜿蜒绵长,一片片新广场绿树茵茵,一个个新社区生气盎然,一所所新学校岿然屹立,一座座新医院焕然一新……一个安全、特色、现代的西部羌城和阳光谷城崛起在地震灾后的废墟之中。

    在以非常规速度加快推进灾后重建进度的同时,广州市援建工作组强化监督,确保阳光援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李俊夫介绍说,援建工作组邀请广州市纪检部门就如何加强援建工程廉政建设,进行专题讲座;建立廉政联络员制度,定期与各参建单位的联络员进行座谈,促进援建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廉洁自律;广州还派出审计员常驻汶川县,对援建情况进行过程跟踪审计、现场审计,保障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安全、合规、节约和有效使用。

    汶川县县长张通融对记者说,为了让灾区人民早日过上美好、幸福新生活,广州市援建干部大忠至上、大爱无疆,把灾区的恢复重建作为第一责任。正是凭着这种高度责任感,广州援建打造了一个个精品工程,无论是学校、医院、住宅、自来水厂,还是农村的通村、通水、通路工程,都经得起时间、历史的经验,都做到了让中央放心,让群众满意。每一个工程都是广州援建人员尽心尽力尽责工作的结晶。“来得了,住得下,融得进,干得好”这是汶川县干部群众对广州市援建人员的基本评价。(消息来源:新华社)

    一个是无私奉献的城市,一个是家园尽毁的灾区;一个是改革开放的先锋,一个是民族山区的门户;一个来自经济发达的东部,一个地处基础薄弱的西部。当广州市携28亿元来到汶川县对口支援其县城所在地威州镇恢复重建时,这两座反差巨大城市的结合就令人无限期待。

    在广州市援建汶川县城一年后的今天,记者走进汶川揭晓答案……

    遵市场、重规划、定制度:援建三原则展现改革先锋气魄

    威州镇是汶川县县城所在地。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威州受到了毁灭性打击:水、电、路、通讯等市政基础设施,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部被毁,工业基本瘫痪,全镇倒塌房屋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严重受损房屋建筑面积达150万平方米,农村建筑几乎全部倒塌或严重受损,经济损失达160多亿元。威州成为了一座站立着“废墟”。

    “在刚刚经历过特大地震打击的断裂带废墟上新建一座城,其难度之大不可想象。”广州市援建工作组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李俊夫的这句感叹包含了广州市援建工作团队太多的酸甜苦辣。

    但即使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开展援建工作,广州市援建工作组仍然将这座改革开放先锋城市的宝贵因子带到了地震灾区。

    ——遵循市场原则,发挥市场作用。援建之初,由于汶川县对外联系重要通道都汶公路损毁严重,建材运输成本急剧增高,导致汶川境内建材价格较高。广州市援建项目虽然有建材“特供机制”保障,但广州市援建工作组没有依赖于以行政指令为保证的特供机制,而是积极与建材生产企业联系,在建设威州建材市场,在全国招商建材生产企业,帮助他们组织运输,通过市场办法有效解决了建材供应紧张的问题,为加快灾后重建,特别是农房重建提供了保障。

    ——规划先行、科学谋划。尽管恢复重建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但广州市没有盲目地加快援建进度,而是在全国邀请专家团队,与汶川县党政干部积极协商,对汶川县城灾后重建和未来发展制定长远规划。李俊夫介绍说,广州市援建工作组聘请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为县城规划设计总顾问,坚持战略规划先行,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和详细性规划三位一体,确保科学启动援建项目建设。

    ——制定援建规则,注重制度建设。对口支援是一项特殊时期的特殊政治任务,任务重、时间紧,要做到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必须有一套系统规范的制度作保障。广州市援建工作组根据国家灾后重建和城市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大胆创新,制订了包括援建工作方案、工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维修加固政策、征地拆迁政策、内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共6大类、46项管理制度,为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夯实了制度基础;加强工程质量、工程安全、工程成本、工程工期和廉政建设的制度建设,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对口援建的全过程,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实现援建工程有序、有力和有效推进。

先恢复、再改造、后振兴:援建三部曲提升汶川城市内涵

    巨大灾难完全打断了汶川县群众的生产生活。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灾区重建理念,广州市确定了“先恢复、再改造、后振兴”的援建步骤,从尽快恢复灾区群众基本生产生活只需入手,处处着眼于汶川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和汶川城市内涵的提升:

    ——提升汶川城市功能。广州援建工作组着眼于城市功能恢复和品质提升,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适当扩大自来水厂、学校、医院、幼儿园、文化馆、电影院、广播电视、公共汽车站等设施建设规模和标准,新建了两座桥梁、汶川县污水处理厂、供排水管道和12个行政村交通基础设施,加固维修3座旧桥,对县城主干道进行风貌改造,确保恢复并强化威州作为汶川县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功能作用。

    ——提升汶川城市文化品质。汶川县是大禹故里、羌藏民族集中聚居区和红军长征经过地。为了帮助威州重塑“精神家园”,重振历史文化,广州市在援建工作中规划建设了禹羌博物馆,打造岷江东景观休闲带、红军桥、“新家园、新生活”雕塑、大禹雕塑等文化设施和人文景观,凸显威州历史文化、羌藏民族文化、长征精神、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精神,集中展示威州具有浓郁地域特色、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形象,体现城市品质。

    ——提升汶川城乡发展实力。坚持“硬件”与“软件”、“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将广州的人才、技术、信息、市场优势与威州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优势有机结合,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扶持和推动威州镇产业发展。李俊夫介绍说,在援建过程中,他们积极引导广州企业尤其是大型骨干企业对受灾严重的企业进行对口帮扶,广东天健、江南果蔬、广百集团等企业以捐资、经营管理、聘用劳动力等方式参与恢复重建;组织10多家广州最大的旅游公司到汶川考察,加强重点旅游区和精品旅游线建设;邀请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对汶川布瓦村编制旅游发展规划,依托浓郁的羌建筑风格和载入世界历史文化名录的布瓦村黄泥碉群;积极引入“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新建威州农贸市场、养猪场以及核桃、梨枣、甜樱桃、羊肉牛肉等特色产业基地,帮助威州镇做大做强高效优质特色生态农业。

    ——提升城乡宜居水平。注重“生态援建”,帮助制订地震灾区首个灾后生态重建方案——《威州生态重建规划方案》,确定威州镇及周边生态恢复范围,划定生态恢复示范点,明确灾后生态恢复近期和长远计划。所有公共卫生设施、城市绿化和环境设施都实行建设前环评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标准。推进供水、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同步设计、施工和投产,建立废物收集和处理长效机制。对主要干道、重点区位进行绿化美化,建设绿化用水管网体系,控制水土流失。

    保民生、保稳定、保质量:援建三要求践行科学发展

    广州市援建工作组在对口支援过程中,认真学习并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针对汶川县地处落后山区、民族地区和极重灾区的特点,广州市援建工作组明确提出了“保民生、保稳定、保质量”援建工作的三个要求:

    ——民生项目优先安排。为确保“人人享有住房”,广州市援建工作组全力以赴投入到安置房建设中。李俊夫介绍说,一方面,广州市先后投入近亿元作为补贴资金,采取交支票的方式,协助当地完成60多万平方米县城城镇居民住房的修复加固和拆除工作;另一方面,全力以赴投入居民安置房建设,通过新建和改建两种方式新增安置房3000多套,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此外,凡有教育、医疗、饮水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也陆续建成完工。

    ——克服拆迁难题,确保社会稳定。威州是在原址重建,需要完成大量的征地拆迁,汶川县城过去建设规模很小,缺乏大规模拆迁的经验和技术力量。为此,广州市充分利用大城市拆迁的成功经验,从市建设、国土房管部门选派优秀干部协助当地政府制订征地拆迁补偿和安置政策,同时汶川县也选派优秀干部联合开展“征拆大会战”,耐心细致做好基层和居民的工作,半年多时间完成了汶川县城征地300多亩、拆迁近50万平方米,相当于汶川县城过去上百年的征地拆迁工作量,但保证了社会稳定,基本没有引起群众上访,创造了征拆工作奇迹,为援建工作的加快推进创造了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

    ——严格质量管理。“在威州不能出现一处豆腐渣工程,不能留下一句骂名”这是广州市援建工作组时不时提醒自己的一句话,就是要坚持把好前期设计质量关、建筑材料质量关、工程施工质量关,建设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民生工程。李俊夫介绍说,广州市援建工作组根据广州防范工程质量通病手册的要求,在事前和事中加强工程质量检查,把工程质量问题防范于萌芽阶段,每天开展工程巡查、隐蔽工程验收和关键工序检查,对影响结构安全的关键部位、功能实行第三方检测,严格施工过程监理旁站和巡检制度,多方位和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据了解,汶川第一小学获得“天府杯”金奖,汶川县人民医院等6个工程获四川省结构优良奖,还有多个工程正在申请国家和地方的工程质量奖。

    拼速度、讲效率、重结果:援建三标准衡量工作成效

    “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这是中央对灾区恢复重建提出的要求。为此,广州市把“速度、效率和结果”视作衡量援建工作成效的三大标准。

    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广州市累计到位资金15亿多元,已完工项目40个。2010年3月底前,所有援建项目的实体工程都将基本完工,确保两年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

    经过一年多的援建,汶川县城如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新住房拔地而起,一条条新道路蜿蜒绵长,一片片新广场绿树茵茵,一个个新社区生气盎然,一所所新学校岿然屹立,一座座新医院焕然一新……一个安全、特色、现代的西部羌城和阳光谷城崛起在地震灾后的废墟之中。

    在以非常规速度加快推进灾后重建进度的同时,广州市援建工作组强化监督,确保阳光援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李俊夫介绍说,援建工作组邀请广州市纪检部门就如何加强援建工程廉政建设,进行专题讲座;建立廉政联络员制度,定期与各参建单位的联络员进行座谈,促进援建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廉洁自律;广州还派出审计员常驻汶川县,对援建情况进行过程跟踪审计、现场审计,保障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物资安全、合规、节约和有效使用。

    汶川县县长张通融对记者说,为了让灾区人民早日过上美好、幸福新生活,广州市援建干部大忠至上、大爱无疆,把灾区的恢复重建作为第一责任。正是凭着这种高度责任感,广州援建打造了一个个精品工程,无论是学校、医院、住宅、自来水厂,还是农村的通村、通水、通路工程,都经得起时间、历史的经验,都做到了让中央放心,让群众满意。每一个工程都是广州援建人员尽心尽力尽责工作的结晶。“来得了,住得下,融得进,干得好”这是汶川县干部群众对广州市援建人员的基本评价。(消息来源:新华社)

建材价材料结算价广东省材料结算价广东省材料结算价
文章字数:4638
点击数:5470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