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05-28,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小城镇发展要找准角色定位

    截至2008年底,我省平均每个建制镇有非农业人口4724人,其中322个建制镇仅500-1000人,292个建制镇不足500人——这样的数据显示出我省小城镇建设小而散的现状。    如何促进小城镇健康快速发展,合理提升我省城镇化率?民进四川省委提交集体提案《促进我省小城镇建设的五项建议》,呼吁以户籍制度改革等为突破口,以工业化发展和技术升级为基础,加强城镇规划,优化城镇结构和布局,帮助小城镇找到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合适的角色定位,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建议一:    忌百镇一面小城镇应提供特色产业的聚集空间    调查:    相隔上百里的乡镇,却有着相似的产业结构——提案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我省多数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结构趋同问题明显。    “不仅大结构趋同,小结构也趋同。”提案第一提案人施为光告诉记者,很多小城镇产业门类小而全、小而散、小而乱,其中,第二产业多是粮油加工、建材等技术含量低的产业,且规模较小,竞争力弱。有部分小城镇仅靠一个农贸市场、交通要道等支撑,没有形成围绕市场发展的配套加工业,资源利用不够充分,“这样小城镇形成容易但持续发展能力不强,集聚功能将难以持久”。    建议:    “小城镇建设要紧紧扣住以业兴镇、以镇聚人发展方向,切忌百镇一面。”施为光呼吁,小城镇首先应该是一个地方特色产业的聚集地。    如何打造有特色的支柱产业?民进四川省委建议,首先应该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条件,并围绕建设工业带动型、商贸流通型、旅游拉动型、资源开发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发展思路,来确定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建立主导产业。同时,进一步挖掘当地各种生产要素,将生产要素聚集与小城镇建设结合在一起,通过产业集中发展推动小城镇建设,又通过小城镇上规模、上档次带动产业进一步发展。    建议二:    打破制度束缚打造农村人口就地转移的集中载体    调查:    “我一年里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镇上开店,农忙时候回去帮忙。”在金堂县一个乡镇生活多年的老张向提案调研组介绍,半工半农是镇上很多居民的生活方式。    “一些政策和体制性障碍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调研组认为,如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城乡户籍制度等尚未完善,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大多采取半工半农方式,“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流动”不“转移”,导致农业人口转移与城镇化相分离,制约了小城镇的快速发展。    建议:    有关研究表明:在2万—10万人的小城镇中,大体上随着人口规模增加,经济效益也相应增加,当人口超过5万人时,经济效益更加明显。这说明,在目前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条件下,合理的人口规模将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建议从打破城乡界限入手,加快小城镇各项社会事业的配套体系建设,特别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比如,凡是在城镇长期居住并从事非农产业工作的农村户口人员,统一免费改登城镇居民户口;又如,凡在当地小城镇有稳定收入、有固定居住场所的农民及其他迁移人口,在劳动就业、子女上学、参军服役、计划生育和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应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以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    建议三:    科学规划提升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度    调查:    “小城镇健康发展,有利于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通过人口和企业的集聚,为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基础。”调研组成员张富明说,他们在调研中看到,很多小城镇功能布局不够合理,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离散性特征。    比如,很多小城镇规划的基础设施布局分散,配套程度不高。“骑路型”城镇较多,主要为条状布局,市场沿公路而设、沿途乱设摊点,阻碍交通,影响了小城镇进一步发展。许多地方尚未形成乡镇企业集中的工业小区,乡镇工业大多插建在居民区,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妨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建议:    进一步改革小城镇建设用地方式,在坚持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的前提下提倡集约用地,并妥善解决好中心镇建设用地问题,鼓励通过旧村、旧镇改造和土地复垦等方式解决建设用地。    科学规划是保证小城镇土地集约使用,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小城镇的规划要根据市、区总体规划进行,重在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体现高起点、高标准。通过合理布局,按照市场机制配置二、三产业,并围绕产业开发完善中心城镇设施的综合性配套,使城镇成为一定区域内的经济中心。(消息来源:四川日报)

建材价四川省建材价四川省建材价
文章字数:2355
点击数:5465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