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在管好用好建成项目上下功夫

    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一片片特色鲜明的建筑分外亮眼……对于参加了不久前召开的全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现场会的记者来说,在被灾区焕然一新的面貌震撼之后,随之而来的还有更多的感慨和思考。震后集全国一流专家和援建队伍进行的科学规划和重建殊为不易,在项目建成之后,只有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这些已建成项目的功能效用,才是对援建者们洒下的辛勤汗水的最大感恩。尽管灾区的规划建设、硬件设施都堪称一流,但如果没有与之相匹配的一流的管理运营水平,就很难运用现代理念和手段来进行管理。倘若如此,那么就算筑好了“巢”,恐怕也难以引来“金凤凰”。    以灾后重建重点打造的旅游产业为例,尽管许多村镇都建得风景如画,各具特色,但如何吸引来游客,并让游客留下来、乐于消费,这才是发展旅游产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比如有“小丽江”之称的水磨镇,其规划水平和建筑特色确实引来众口称赞,但同样面临管理运营难题。水磨镇离都江堰不到30公里,离成都也不到两小时车程,虽然便于自驾游和短途往返,但对于水磨镇来说,就存在着如何让人们延长在景区的停留时间、提高酒店旅社入住率,从而提高景区收入的问题。鉴于此,管好用好灾后重建已建成的项目,努力发挥其最大的功能效用,无疑是当前和未来需要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提升管理运营水平,管好用好项目本身;另一方面则是要处理好人的问题,提高人的素质。    就项目来说,灾区的项目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公益性项目,一类是产业项目。公益性项目大多投入较多,建设标准较高,但如果在建成之后闲置不用、利用不高,就失去了公益项目的公益性质。因此,管好用好公益性项目,就要让这些项目尽可能向大多数人开放和服务,并且打破区域界限、部门占有、单位分割,建立共享共用机制,最大程度开放公共资源,让公众真正从中受益。对产业项目来说,重点则是要发展好。灾区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产业支撑。灾后重建中,各个重灾县市都非常重视产业打造与提升,以增强发展后劲。如绵竹不仅着力于打造高效农业示范园,还新建10平方公里工业新区;青川在发展飞地工业之外,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助农增收的重要引擎;平武则将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与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并举……但不管是培育旅游产业还是发展现代农业,对于优势产业项目一定要加强跟踪协调,配合搞好各项服务,促进项目落地发展。而对于各地重点打造的工业园区,则要完善园区设施配套,促进落户园区的企业尽快投产,形成生产能力。    管好用好重建项目,归根结底还是要人来实施。处理好人的问题,要注重两个提升,即在提升管理队伍水平的同时,也要重视居民素质的提升。实施科学管理,关键在人。要适应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适应现代化、专业化的需要,就要选择和配备好干部和管理队伍。要加强技能和业务培训,发挥好援建方的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建设专业化、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与此同时,还要重视提升居民素质。凝聚着建设者智慧与汗水、修建一新的现代城镇,不能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更不能因为居民素质不高而很快受损。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引导和规范城乡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当前正在进行的“除陋习、树新风”活动正是致力于此,努力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尽快适应现代、文明、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    参观了灾区新貌,感受到民生巨变,我们感觉到灾区已站上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在这个新起点上,我们必须要有管好用好已建成项目的决心和准备,这既是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也是灾区人民感恩奋进应有的题中之义。(消息来源:四川日报)

工程结算价四川省工程结算价四川省工程结算价
文章字数:1708
点击数:5459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