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05-17,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七百多个日夜如诗如歌——上海对口支援都江堰恢复重建两年纪事

    黄浦江边的他们不远千里而来。700多个日夜奋战,34名上海援建干部率1.2万余人的援建队伍,用一首诗抒发火热的援建者情怀。    岷江边的都江堰人感动且感慨,63万灾区干部群众应和一首曲,铭记大爱深情。    目前,上海援建都江堰的117个项目已完成114个,累计82.5亿元对口援建资金已完成投资81.26亿元,其中70个“交钥匙”项目全部竣工。再过两天,上海援建都江堰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竣工仪式即将举行。    回首两年援建历程,一幕幕场景永生难忘。    一首诗里的援建情怀    上海援建者没有娇气,只有勇气;上海援建队伍没有假期,只有工期;上海援建精神,没有你我,只有我们    在都江堰玉景园,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指挥部一派忙碌景象。    墙上工作计划表旁张贴的一首诗与记者进行无声的对话。    “公民们,至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那用不着/我来说什么。记住吧,祖国需求于你们的/比任何时候/都要多,而它的给予/也从不吝啬,你们贡献给它的越多/你们的生活/也越光辉/越广阔……”    1955年,诗人郭小川一首《致青年公民》,吹响了响应时代号召建设祖国的号角。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援建指挥部总指挥薛潮特地将这首诗挑选出来,张贴于指挥部。    记者看到的,是诗寄援建情怀。都江堰人看到的,是上海援建者没有娇气,只有勇气;上海援建队伍没有假期,只有工期;上海援建精神,没有你我,只有我们。    诗书写勇气,激励上海援建八百壮士鏖战在蒲虹公路“生命线”。    蒲虹公路是都江堰市蒲阳镇通往虹口乡的公路,被称为虹口乡的发展之路、“生命线”,但因其工程之难、条件之艰出乎想像又被称为“天路”,是上海援建的最后一块“硬骨头”。    猛攻拦路虎!在工程推进最关键的时刻,上海铁建公司副总经理、都江堰灾后重建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兼蒲虹公路项目经理崔纯纯天天守在海拔1450米的工程最高点——卡子垭口,“在挖掘机、压路机的轰鸣声中,每天6点便要起床工作,晚上常常要开会,作息表形同虚设”。8月5日,蒲虹公路以高分通过竣工验收。    上海卫生系统为都江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卢伟是上海疾控中心副主任,作为上海援建都江堰医疗队总领队,来都江堰次数多了,女儿有些不解。为消除女儿的误会,卢伟将手机铃声变成《国家》:“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慢慢地,女儿听懂了铃声的含义。到目前为止,上海已组织八批1118名医疗队伍赴都江堰援助。按照当地干部和有关专家的说法,都江堰的公共卫生前进了30年。不分你我,手拉手“壹”起建家园。    8月初的都江堰壹街区,祥云式的院落布局、窄而密的街道巷落、水清湖碧的环境、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诠释着宜居生活的真谛。这块1.5平方公里的社区是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最大的项目,目前正在申报联合国人居奖。    记者回想起3个月前的一天,大雨中,壹街区项目经理雷军撑着伞到工地督战。他说:“集中打造一个社区,能体现上海援建的理念和精神。”这是一个“造城”工程,除住宅外,还包括社区内道路、桥梁、人工湖泊和河流等,工程量巨大,高峰期1万多人同时施工。    2010年2月13日(大年三十)晚12时,成都市市长助理、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冒雨赶到上海援建指挥部驻地,他逐一与指挥部节日留守人员紧紧拥抱,眼里噙满感激的泪水……    一首歌谱写两地情    在四川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以我们所有人的努力,重建辉煌    现在,在上海援建都江堰的工地上,大家爱唱同一首歌:“岷江和黄浦江啊,水水相连;上海和都江堰啊,心手相牵”……    这首歌名为《重建辉煌》,是上海援建者和灾区群众共同谱写的。    去年9月1日,当上海援建者完成援建22所当地学校的任务时,孩子们为帮自己盖起教室的叔叔们唱了一首歌。“他们唱的是《都江堰谢谢你》,我们很感动,同时想到,写一首歌回应都江堰人民。”薛潮说。    这首歌,既要表达上海援建人的自我激励,也要表达两地人民的情谊,以及共同建设美好新家园的决心,最终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让情感一层层升华,是创作的难点。    指挥部全体人员群策群力,“歌词最初是一首诗歌,我们反复修改,经常集体讨论,一个字一个词地斟酌,打磨了两三个月,才满意了。”    曲子该怎么谱?上海援建的一所百年老校——北街小学的音乐老师杨延川自告奋勇。杨延川的家就在壹街区附近。为了“找感觉”,他每天都到工地转,和援建者们聊天、倾听、感受。有深厚真切的感情,曲子顺利谱出。《重建辉煌》一开头唱的是两地人民的融合和互动,“我紧握你的手”、“你微笑时的泪光,让浦江儿女坚定坚强”,道出了上海援建者奔赴灾区投入重建的决心。随后的四个 “共”———“共担着重任”、“共守着信仰”、“共建着家园”、“共享着希望”,说的是两地人民在两年援建中同甘共苦的经历。“这里,‘你’和‘我’变成了‘我们’,体现了两地一家人,祖国一家亲。”最后,以“祖国的期望”为主体,表达全国人民的心愿:在四川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以我们所有人的努力,重建辉煌!两年援建路用“心”走过来    以人为本,源自对都江堰市情、灾情的深刻洞察    诗曲相和,蕴含着深刻的内涵,体现了上海一以贯之的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科学援建理念。    以人为本,源自对都江堰市情、灾情的深刻洞察。    “当你看到灾区群众流离失所,人们只能‘蜗’在帐篷里看病,就能体会什么是老百姓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由此,上海将82.5亿元援建总资金的七成以上都用于建设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五个体系”——教育支撑骨干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安居房基础体系、城市用水治污框架体系和支农惠民保障体系。“五个体系”项目的出炉过程,用薛潮的话来说,是“跋山涉水问出来的,上山下乡听出来的,走村串户摸出来的”。    汶川地震两周年之际,随着医疗中心、安居房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交付使用,上海倾力打造的“五个体系”基本形成,不仅能带动都江堰城市形态、城市功能“原地起跳”,也让当地干部群众真切感受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以人为本,是对环保理念、宜居生活的生动演绎。    都江堰坐拥岷江,背靠青城,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上海责无旁贷。“拜水都江堰,如果水脏了,谁还来旅游呢?”援建指挥部周宇说,“为此,上海宁愿把钱花在‘看不见’的地方,打造一条‘地下生命线’。”    “都江堰的水系分布就像扇子上的扇骨,如今,上海援建的污水处理管网已经覆盖了大半把‘扇子’。”蒲阳污水厂现场负责人程志强告诉记者,震后,都江堰的污水处理厂倒的倒、坏的坏,难以满足治污需要。上海援建8个污水处理厂的启用,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处理后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不仅可以灌溉,还可养金鱼。    节能、低碳、环保,是上海设计者秉持的理念。在设计安居房建筑布局时,考虑到都江堰潮气重的特点,注重对主导风向和阳光的利用,确保阳光普照、通风防潮。双层中空玻璃保暖隔热,既舒适又降低能耗,老百姓看完房后都欣喜不已:“上海援建的房子,巴适!”    两年援建,换来古城崭新容颜。“这里变得让我不认识了,得经常出来走走看看。”一位都江堰市民说。    “若干年后,当地人不一定记得上海援建项目建得有多快,但一定记得援建项目建得有多好。”薛潮说。(消息来源:四川日报)

建筑材料价直辖市建筑材料价四川省建筑材料价
文章字数:3732
点击数:5453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