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01-17,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人民安危高于一切——四川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纪实

    在四川抗击自然灾害的历史中,2010年8月13日、19日是两个标志性日子。

  两个日子定格一场灾难:2010年“8·13”和“8·19”两次强降雨过程,使全省20个市(州)114个县(市、区)946.7万人受灾。暴雨洪水引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以其突发性、隐蔽性、破坏性、规模巨大和持续时间长,改写人们多少年来的山洪泥石流灾害记忆。

  两个日子见证一个奇迹:全省受灾区域第一时间安全转移安置群众约58.2万人,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员伤亡,创造成功避险的四川奇迹。

  8月22日至23日,温家宝总理赴我省清平、映秀视察灾情,慰问灾区干部群众,指导抢险救灾工作。温家宝指出,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干部群众提前安排部署,及时加强监测预警,领导干部坚持靠前指挥,受灾群众采取紧急避险转移措施,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正常,人民群众思想比较稳定。中央对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干部群众应对这场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阶段性进展给予充分肯定。

  从8月13日以来不平凡的日日夜夜,成就四川抗击自然灾害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页。解读这些永驻人心的日子,我们读出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读出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读出科学防灾减灾的巨大力量,读出灾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创先争优、冲锋在前的风范与担当--

  贯穿10多个不平凡日日夜夜的主题是:人民安危高于一切!

  这是四川的共产党人对四川人民的庄严承诺。这一承诺,以及对这一承诺的壮丽实践昭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我们都是不可战胜的力量!

  “务必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化作抗灾救灾的巨大力量。“坚决打赢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斗争,誓死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誓死保卫灾后恢复重建成果。”省委、省政府指挥若定,砥柱中流,8900万四川人民又一次挺起不屈的脊梁。

  “百度百科”关于2010年8月13日的“大事记”是:汶川突降暴雨,多个乡镇多处发生泥石流,造成国道213线汶川段多处阻断,这是汶川特大地震后,“震中生命线”第五次中断。

  岂止汶川!“8·13”强降雨过程覆盖成都、绵阳、德阳等地震重灾区。6天后,又一次强降雨过程,不仅再次覆盖上述地震重灾区,而且向川东、川南转移,引发多处山洪泥石流灾害。

  8月13日至今的日日夜夜,北京牵挂四川

  “务必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获悉绵竹市清平乡“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就抢险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及时做好受灾群众转移与安置,尽快恢复交通、通信,保证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对四川这片土地,共和国总理有着深深的挂念。8月22日,温家宝总理飞抵四川灾区。“无论多么困难,都要到清平去、到映秀去,去看看那里的群众……”这是总理自“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第九次四川灾区之行。

  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印证党和政府对人民的深情、对责任的诠释,化作抗灾救灾的巨大力量。

  8月13日至今的日日夜夜,省委、省政府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砥柱中流。

  清平乡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相继作出指示,核心只有一个:保证群众生命安全。不仅要及时转移群众,还要确保被安置的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处,有病能够及时医治”。

  夜色正浓,暴雨如注。13日当晚,踩着半尺深的烂泥浆、顶着随时可能落下的飞石,省委书记向清平挺进。时针已经指向次日凌晨,设在绵竹市清平乡的“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指挥部依旧灯火通明,那是省委书记正在研究部署抢险救援工作。

  又一场暴雨袭来,又一个映秀的危难之际。19日凌晨,一个熟悉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映秀保卫战的最前沿,指挥抢险救灾。刘奇葆强调,要严防死守,坚决打赢映秀保卫战。

  10多天来,刘奇葆16次奔赴灾区。清平、映秀、龙池、北川、广汉……哪里的灾情最重,省委书记就出现在哪里。

  转移、救援、安置、防疫、重建……“坚决打赢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斗争,誓死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誓死保卫灾后恢复重建成果。”省委书记的动员令,让8900万四川人民又一次挺起钢铁的脊梁。

  夜色正浓,暴雨如注。14日凌晨3时,岷江河左岸的红椿沟发生特大泥石流,堵塞岷江河道,河水冲进汶川特大地震震中--汶川县映秀镇。映秀告急!天还没亮,省长就已经在前往映秀的路上。“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要千方百计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10多天来,蒋巨峰白天亲临救灾一线,夜晚开会部署抗灾救灾。

  10多天来,李崇禧、欧泽高、王少雄、魏宏、李春城、李登菊、叶万勇、柯尊平、王怀臣、钟勉、黄新初、陈光志等省领导心系灾区群众安危,指导抗灾救灾工作。

  10多天来,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和人民在一起,及时组织群众转移,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全力投入灾后恢复重建。

  道路可以阻断,房屋可以冲毁,桥梁可以坍塌,不可摧毁的是抗灾救灾的信心与力量。

  四川创造奇迹: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质灾害,没有出现重大人员伤亡。

  8月22日,又一个关键性胜利让世人瞩目:经过艰苦鏖战,两条通往灾区的 “生命线”--汉清路、国道213线汶川县城至映秀镇段双双贯通。断了,抢修;又断,再修……一场众志成城抢险排危的拉锯战,以灾区“孤岛”的快速解围,写下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在这次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绝大多数地震灾区经受住了考验!”行走在灾区的土地上,温家宝总理连连称赞。

  面对抢险救援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继续努力、扩大战果,坚决夺取全面胜利!

  8月24日,省政府举行常务会。“对灾区以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以及受灾的水利、交通设施等进行全面勘察,提出整治方案”,“完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一条条决策,指向灾区更长远的未来。

  汶川特大地震后,对地质灾害的防范,以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和力度,被纳入决策视野。严密的隐患排查机制、及早的预警监测机制、全民参与的群测群防机制,共同构筑充满效率的地质灾害应急避险网络。网友说:“大灾发生后,政府的作为是有效的。”

  位于岷江左岸的汶川县映秀镇,“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映秀镇红椿沟发生的特大泥石流灾害,形成长约200-300米、容积70万立方米的壅塞体,威胁映秀新镇安全。映秀镇遇险群众8000多人在第一时间成功转移并得到妥善安置。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绵竹市清平乡。清平乡小岗剑发生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冲垮上游幸福大桥后堵塞老清平大桥,致使绵远河堵塞,河水改道。清平乡遇险群众5000多人被紧急安全转移并妥善安置。

  “和汶川特大地震灾后的应急救援相比,此次救灾反应速度更快、组织更加有序。”映秀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后,一位名叫“进士”的成都网友被阻隔在国道213线,目睹灾难处置过程后,他说:“大灾发生后,政府的作为是有效的。”

  “政府的作为是有效的。”来自群众的评价最质朴也最权威。

  有效的作为,来自防治地质灾害决策在科学、高效、以人为本的轨道上高速运转。

  四川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汶川特大地震加大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根据日本和台湾等地经验,特大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影响将持续10年左右。

  汶川特大地震后,对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防范,以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和力度,被纳入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视野。短短两年,11384个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被排查,每个隐患点都一一落实监测防范和治理措施。

  在省国土资源厅的办公室内,来自省委书记、省长的批示,码了厚厚一叠。2010年6月,省委、省政府领导赴地质灾害易发地密集调研。7 月,省国土资源厅6个督导组分赴6大地震重灾区督导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6月25日至8月9日的40多天时间里,省政府先后5次下发紧急通知,部署地质灾害排查防范工作。8月1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省上下立即行动,全力以赴迎击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有效的作为,来自科学防灾的严密网络。

  汶川特大地震以后,四川逐步建立健全了地质灾害联防预警机制。横向: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加强合作预警。纵向:完善省、市、县、乡、村、社6级监测体系,以农村村社、城镇社区、基层单位和施工工地为单位组织群众参与防灾。

  严密的隐患排查机制、及早的预警监测机制、全民参与的群测群防机制,共同构筑充满效率的地质灾害应急避险网络,在抗击此次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早在今年汛期来临前,从4月中旬起,四川就全面启动地质灾害隐患集中拉网式排查。汛期来临后,各地继续深入开展排查,所有排查发现的隐患全部被及时纳入监测防控中。

  “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前3天,清平乡接到暴雨预警。该乡立即启动专项应急预案,11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控员全部到位,全天候监守。灾害发生前,绵竹市国土资源局要求清平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危险区内人员撤离。此时,距离泥石流大量涌来还有近1个半小时,5000 余群众赢得了安全撤退的宝贵时间。

  8月14日凌晨2时40分,映秀镇特勤民兵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时,发现红椿沟有泥石流暴发迹象。镇指挥部立即再次通过电话、警车、警报等方式进行疏散,并要求各疏散组逐一入户清查,确保疏散效果。

  8月20日11时40分,简阳市丹景乡干部郭学斌发现:山体正在发生“蠕动”滑坡,原本被绿色覆盖的土壤裸露在外。附近的村民都在吃饭,几乎没人意识到险情在步步逼近。没有扩音器,30多名乡村干部当起“小喇叭”,挨家挨户敲门要求紧急转移。下午4时,转移工作全部完成,共安全转移群众130人。

  8月18日晚到19日中午,荥经县境内普降大雨。青龙乡柏香村一组后山上约3.2万立方米的滑坡体,直接威胁该组22户153人生命安全。19日早上7点,雨势越来越大,一夜没睡的乡村干部赶到现场,带领该组22户153人撤离,在最短时间内把所有群众撤离到安全地带。

  有效的作为,来自应急机制有序而高效地运转。

  清平乡“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仅仅一个小时,一支由13名消防官兵组成的救援力量,就抵达“一把刀”险要路段,搜寻并疏散周围群众。

  灾后仅仅数小时,一架米-171直升机从成都起飞,奔赴清平乡营救因道路中断被围困的受灾群众。

  13日下午5点,龙池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不到两个小时,由20台发电车、20辆疏散群众的公交车、15支医疗小分队、50多台消防车、几辆装满食物的大卡车组成的应急车队,就边排险边向灾区挺进。

  14日一大早,阿坝州和汶川县卫生局从周边地区的医疗机构抽调70余名医务人员和9辆救护车组成救援队赶赴映秀镇。到当天17时,救援队共救治伤员120余人。被泥石流冲了3公里远,浑身碰伤却奇迹般幸存的周玉平说,幸好得到了最及时的治疗,从死神手里捡回了一条命。

  为防止二次受灾,地质专家组成的隐患排查小组在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对可能发生灾情的隐患点逐一进行排查。

  在龙池,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和都江堰市国土资源局技术人员,对当地展开大灾之后的地质灾害排查,并针对勘察发现的地质灾害特征提出应对措施。

  在映秀,专业队伍已开始对红椿沟全流域进行详细调查,基本摸清了泥石流发生的原因、类型、规模及发展趋势。下一步将重点开展隐患排查,将新发现的隐患点尽快纳入掌控。

  在清平,专业队伍对此次发生泥石流的沟域进行详细勘察,对临时安置点、过渡安置点及永久性安置点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从灾前到灾情发生后,可能危及群众生命安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专人落实。

  一切为了人民的安危!

  映秀保卫战、决战都汶生命线和决战汉清生命线三大战役,是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最直接的遭遇战、最艰难的攻坚战,也是决定四川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斗争全局的关键之战。“在刀锋上起舞”,三大战役全线告捷。

  在这场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斗争中,映秀、都汶路和汉清路格外引人注目,保卫映秀,抢通都汶生命线和汉清生命线也因此被看成是这场斗争中的三大关键战役。

  三大战役是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最直接的遭遇战、最艰难的攻坚战,也是决定四川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斗争全局的关键之战。

  在映秀,近40万立方米泥石流进入岷江形成壅塞体,河床被生生地抬高10多米,汹涌的岷江水越过右岸,右移近100米,冲进映秀镇新城区。在都汶路,映秀至汶川县城段4公里共16处公路因泥石流受损断道,在松软的泥石流壅塞体上和水淹路上施工,难度甚至超过地震后道路的抢通。在汉清路,18公里路段中约有9公里严重受损,“一把刀”路段只有一辆铲车腾挪的空间,集聚作业犹如“在刀锋上起舞”,小岗剑壅塞体更是拦路虎。

  “誓死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誓死保卫灾后恢复重建成果。”三大战役全面打响。

  映秀保卫战--保卫映秀就要加快处理岷江河道中的壅塞体,拓宽河面,加大流量,降低水位,让岷江回归正常河道,让映秀镇进水的地方退水。14日9时30分,7台挖掘机进驻壅塞体开始作业,连续28小时不停施工后,开挖出长350米、宽20米、深10米的泄流槽,洪水对映秀新城的冲击明显减弱。8月17日10时47分的爆破将盘踞多日的壅塞体炸开。但映秀新城大部分建筑物依然浸泡水中,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现场指挥,果断决定在映秀水厂上游修一道防洪堤,施工队伍迅速行动。18日凌晨2点40分,一道长120米、高4米多的防洪堤修筑成功,冲向映秀新镇的洪水全部被挡回岷江河道。

  决战都汶生命线--8月15日下午,省交通运输厅在映秀紧急召开213线抢通道路会议,商定南北同时对进,24小时施工。参战单位一把手蹲点现场,经验丰富的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张晓燕现场坐镇指挥,脚踝扭伤的都汶公司总经理冯学钢带伤上火线,调度映汶高速公路、四川路桥等单位投入500 多名工程人员、70多台大型机械施工。

  决战汉清生命线--8月13日夜,四川路桥抢险队率先挺进汉清路损毁地段,拉开抢通保通会战的序幕。15日上午10时10分,两台大型机具挺进“一把刀”绝壁段,抢通工作取得突破。17日上午,山谷中大雨滂沱,几十台挖掘机、推土机和装载车辆往返穿梭,晚上7时,冲刷路基的河槽成功改道。18日在最后的“拦路虎”--小岗剑壅塞体前,现场的筑路大军兵分两路,齐头并进。

  战役之艰难不仅在于受灾之严重,更在于灾情之复杂,8月18日晚至19日的强降雨导致山洪地质灾害反复频发--

  映秀再次告急,再次暴发的泥石流,堵塞已开通的左岸泄洪道,岷江水集中涌向对岸,直接威胁18日新筑的映秀新城防洪堤。

  都汶路再次告急,再次奔腾而来的泥石流从山里冲出,北线连发6处泥石流,南线红椿沟和烧房沟均有10万立方米以上的泥石流再次袭来,前两日抢通的路面再次被全部掩埋。

  汉清路再次告急,抢通路段部分被淹,已修复的部分路基再次受损,小岗剑又暴发大规模泥石流。

  在步步紧逼的灾难面前,坚强的参战人员迸发出更大的力量。

  18日23时30分,380余名武警官兵全部集结完毕,经过数小时奋战,2万多个沙袋筑宽加高的堤坝在危急时刻死死地将洪水抵挡在映秀新城外。堤坝还在不断加高、加固,经过几个昼夜连续施工,到21日,堤坝已经高10多米,宽二三十米。在堤坝的阻挡下,涌向映秀新镇的滚滚岷江洪水拐了一个弯,被挡回岷江老河道,对映秀新城的威胁基本解除。21日22时,岷江流量为每秒1080立方米,正在建设的岷江右岸防洪堤巍然屹立。在专家宣告“大坝能抵御罕见洪水,确保映秀长期安全”的同时,宣布了映秀保卫战的胜利。

  “小岗剑,我们又回来了!”8月20日下午3时,当通往小岗剑的最后一块路基填埋下去后,无数台挖掘机、工程车等工程设备从狭窄的路基上鱼贯通过,现场欢呼雷动。21日,迎战难度最大的一段也是最后一段路--九根桩大河湾,300米、200米、100米、50米……下午5时25分,在一声巨响后,九根桩大河湾和枇杷岩交界的一片坚硬的岩石被成功爆破。晚上8时30分,汉清路便道在经过艰苦的9天10夜顽强奋战后抢通。

  暴雨搅乱了计划,一切从头再来。19日晚、20日晚,烧房沟又连续两次遭遇泥石流。21日晚9时,北线已推进至铁索桥边,南北距离只有 50米。22日14时59分,决战都汶路终于在拉锯战中取得胜利,因泥石流而中断9天的国道213线汶川县城至映秀段全线贯通。9天8夜,完成了正常情况下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工程量。

  冲在最前面,守在最险处,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干部就是一柄标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鲜红的党旗插在抗灾救灾斗争的最前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抢险救灾作为创先争优最直接的实践。

  到8月24日,绵竹市金花镇党委书记向军已经度过12个不归夜,虽然他的家离办公室只有半小时车程。

  12天里,向军没日没夜地在金花镇各个村“连轴转”,没有回过一次家,每天只能跟心爱的10岁女儿通一次电话。

  向军是抗灾救灾一线千千万万党员干部中的一员。从“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那天起,鲜红的党旗插在抗灾救灾斗争的最前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抢险救灾作为创先争优最直接的实践。

  灾情发生后,灾区各级党委、政府迅速投身抢险救援第一线,始终把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危难时刻为灾区群众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防线。

  8月12日晚,面对越来越大的雨势,绵竹市清平乡果断启动一级预案,待命的38名工作人员分成4个组,拉响警笛警报,沿途用扩音器不断喊话,让村民们按照撤离方案立即转移。由于方案科学,组织得力,反应迅速,5000多名群众躲过13日凌晨大量涌来的泥石流。

  8月13日晚,近40万立方米泥石流进入岷江形成壅塞体,致江水改道进入正在重建中的映秀新镇。汶川县委迅速安排36名县级干部、172名机关干部奔赴灾区,紧急转移群众8000多人,306名被困群众成功获救。

  “不低头!不放弃!”关键时刻,灾区各级党组织沉着应对,处变不惊,成为风雨激流中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早在汛期前的4月29日,汶川县银杏乡就向6个村下发了地质灾害预案,怕有的人看不懂地图,乡里还特意手绘了10张撤离路线图,分发给6个村的村组干部。当特大泥石流呼啸而过,银杏乡党委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无一人伤亡,无一人失踪,无一辆车受损,无一件东西丢失。

  当满载1300名旅客的K165次客车在广汉石亭江大桥脱轨遇险,5分钟内,几十名党员干部从四周冲到大桥上。与此同时,广汉市委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出抢险动员令……2个多小时后,1300余名脱险乘客重新踏上旅程。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干部就是一柄标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这场严峻的考验中,灾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迎难而上,以身作则,靠前指挥,确保了抗灾救灾工作有力、处置有序、应急有方。

  14日,洪水冲进映秀新镇,副镇长沙金冲过已被洪水漫过的索桥,第一时间赶到新镇施工区指挥救援。15日,沙金到卧龙搜救被困人员。沿途次生灾害频发,随时要躲避落下的滚石,他带领搜救人员手脚并用,几乎是爬进卧龙。“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危急时刻怎能光顾着自己!”沙金说。

  泥石流造成龙池连接发生3处断路险情。在虹口已连续奋战13个小时的都江堰市交通局局长高成军接到命令后,立即赶往龙池,徒步往返10公里查看灾情,带领施工人员连续作战,7个小时打通道路。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到处活跃着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队、党员服务队的身影。

  8月14日一早,王永生的儿子在湾桥看到了自己的父亲--满身泥浆的王永生趴在靠路的水边草里,已死去多时。头天晚上,73岁的绵竹市清平乡湔沟村6组组长王永生组织群众转移,在察看水情时被洪水卷走。

  在成都市蒲江县西来镇白马村,3名党员的“生命接力棒”正在传递。在齐腰深的洪水中,58岁的郑海军、48岁的张继昌、38岁的任洪涛“三棒接力”,救出邻居家的老人和孩子。

  “我还没老。”当特大山洪泥石流席卷什邡市蓥华镇瓦窑村,71岁的老支书廖永寿带领村组干部和党员用砖头砸、用钢钎撬、用双手搬,保证全村老小一个都不少地转移到安全地带。

  当清平乡棋盘村村委会主任王述普坐直升机紧急返回村里,前来迎接的家人一见他就哭了:爷爷死了,现在还埋在泥石流里。“现在最紧急的是救灾。伤心没用,救灾要紧。”他说。

  舍小家为大家,这是灾难面前共产党员的选择。他们不怕困难、连续作战,冲在最前面,守在最险处,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先锋模范”的含义。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两年多前,面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灾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顽强拼搏,打赢了从抢险救援到重建家园的一场又一场硬仗,经受住了重大考验。今天,面对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又在抗灾救灾的前沿阵地迎风招展。

  “有党组织在,希望就在。”人们这样说。

  灾害可以毁坏家园,却无法夺走灾区人民的希望。一场场生产自救的战役在灾区打响。不等不靠、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历经苦难而不屈,灾区人民正大踏步走向新的生活。

  8月24日,尽管青瓦白墙上还有泥石流的痕迹,映秀镇老街村的伍萍却笑容绽放。这天,她的父母将从三江乡回来,她准备给二老做一顿丰盛的晚餐。

  随着国道213线的抢通,映秀人的生活逐渐正常起来。来水,通电,通讯也恢复正常。伍萍以前在村上有个糕点店,泥石流把机器淹了一半,挖出来机器竟完好无损。“等过几天能买到鸡蛋了,我家的糕点店就会重新开门了!”

  灾难刚刚过去,生活步入正常轨道。

  在安县,因先林大桥垮塌致使该县花荄镇8个村的有线电视信号中断。8月24日下午3点15分,2000用户重新看上了电视。在甘洛县,8月23日下午14时,县抗洪救灾指挥部的电话铃声清脆响起:经过两天艰苦奋战,海棠镇与外界联系的空中桥梁重新搭建……

  一种顽强的韧劲,在灾区蓬勃生长。

  锃亮的剃刀飞舞,黑色的毛茬跌落。8月20日下午4点,邛崃市回龙镇新兴街62号,严志能的理发店开张。在那场滔天大浪中,他的理发店全部被淹没,地板上的淤泥足有一尺厚,几把理发的椅子也被席卷而去。然而,仅仅在洪水退去10多个小时后,年过古稀的他,重新打开理发店的大门,在回龙镇所有商铺中第一个开张。

  8月22日上午,回龙镇“抗灾自救、灾后重建动员大会”在镇政府举行。24日,灿烂的阳光赶上回龙镇灾后第一个赶场天,镇上80%的店铺已重新开张营业。

  人在,希望就在。夺回灾害损失的一场场战役在灾区打响。

  蒲江寿安镇通往汪场村的道路成了 “晒场”。阳光下,金黄的稻谷和玉米粒在凉席上摊开,晒粮食的席子摆了足足3公里。受灾群众纷纷从安置点回到家中,积极自救。村民蒋文英和丈夫用水冲洗家中地面,所有的家具被搬到院子里。

  8月24日,彭山县江口镇永利村,村民们在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指导下,扶正被水淹过的水稻。8月18日晚至19日的强降雨,使江口镇沿江村社遭受洪灾。洪水一退,江口镇迅速组织和发动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不等不靠、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不仅抢收,还要抢种“希望”。不仅要从灾难中站立起来,还要在重建中实现“起跳”。

  在邛崃市农发局的帮助下,回龙镇抓紧调整灾后农业规划,改变以往以水稻、玉米为主的作物结构,将抢收出来的农田,种上川芎、泽泻和小白菜等,借机加快调整品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

  8月24日,都江堰放晴。15台挖掘机和装载机决战在都江堰虹口乡深溪河。虹口峡谷漂流副总王旭东说,漂流起点和终点码头的设计方案已在制定之中,洪峰的洗礼将提高码头和漂流中心的抗洪能力。借这次重修,他们打算在停车场的位置再新修一个接待中心,让虹口漂流的游客接待量翻一倍,两个接待中心总计达到8000人,今年9月便可重新开放。

  灾难没有打垮映秀的信心,也没有打乱映秀的发展计划。映秀镇党委将分期分批组织映秀干部群众前往发展较好的古镇、旅游景区参观考察,同时借助与东莞市签订的对口帮扶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帮扶和智力帮扶,增强老百姓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考虑以映秀镇的名义成立一家公司,采取专业化、标准化的手段,对“旅游温情小镇”进行整体运营。一个崭新的映秀新镇如何管理,也已列入镇党委的议事日程,预期目标是使映秀群众成为管理的主体。

  灾难可以毁坏家园,却无法夺走灾区人民的希望。

  孩子,是美好明天的希望所在。

  清平乡把全乡地势最高、最安全的一块地带,留给了板房学校。为确保学校按时安全开课,自22日一大早起,乡政府开始搬家腾地。

  9月1日,龙池镇小学将正常开学,140名学生的书本已经运到,全体教师将在8月30日到岗。

  9月1日,青川县54所中小学幼儿园将准时开学。青川县组织安置群众陆续转移出学校,目前学校已经全部腾空,教职员工正在为开学做准备。

  历经苦难而不屈,灾区人民正大踏步走向新的生活!(消息来源:四川日报)

材料结算价直辖市材料结算价四川省材料结算价
文章字数:10690
点击数:5450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