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9-09-12,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安徽淮南扎实推进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纪实

安徽省淮南市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缘煤而建,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忧。建市以来,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既支撑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城市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带来采煤区塌陷、生态环境恶化等系列问题。截至2009年底,全市采煤塌陷区面积约19.6万亩,合130平方公里,数十万人的生活受到影响。目前全市仍以每年约1.8万至2.5万亩的速度塌陷。预计全市最终塌陷面积将达到102.421万亩,合682.8平方公里,塌陷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7.03%

近年来,淮南市加快推进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搬迁安置工作,综合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该市制定了《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机制》,出台了《关于采煤塌陷区加快村庄搬迁推进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编制了《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确立了“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先搬后采、土地置换,征转有别、依法补偿,试点先行、保障应急,整合资金、配套政策,项目推进、明确责任”的总体思路,明确了各级政府、采煤企业和搬迁群众在综合治理中的责任和义务,健全了地方、煤矿综合治理工作的协调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开工建设采煤塌陷区居民安置点就达17个,投入资金9.7亿元,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

淮南市市委常委、副市长王诚告诉记者,淮南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坚持维护群众利益、支持企业发展,科学运作,扎实推进,探索出了“集中式搬迁、发展式安置、开发式治理”的淮南模式,破解了采煤塌陷区居民的“安居、乐业和发展”的难题。

集中式搬迁是指在全市规划若干个安置点,对未来10年至20年塌陷区居民进行集中搬迁。由“小、近、散”到“大集中”。分“毗邻矿区大门,拓展乡村集镇、依托政务中心、再建安置新城”4种形式,尊重民意,提供选择。实现资金大投入、户籍大转换、社会大保障、土地大集约。实施宜居工程建设,破解“安居”难题。

发展式安置是指按照城乡一体化、推进城镇化的要求,通过市场运作、投资代建等方式,建设一批规模大、层次高、公共服务配套完善的宜业、宜商、宜居、宜学新型社区。配套建设农民创业园、劳动密集型工业园。强化技能培训。淮南市计划从2010年开始,3年内投入6000万元,对塌陷区所有失地农民开展培训,实行宜业援助行动,破解“乐业”难题。

开发式治理是指跳出塌陷治塌陷,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采煤塌陷区的功能与价值,把塌陷区建成开发区、旅游区、生态区。科学规划治塌陷,采取技术手段,把握治理主动权,实现综合治理目标,破解“发展”难题。

记者了解到,淮南市在推进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过程中,坚持维护搬迁群众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尊重民意。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保证塌陷区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降低,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二是培训就业。坚持以项目扩大就业,以园区吸纳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培训促进就业。充分发挥创业园、实训基地和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作用,积极开展采煤塌陷区农民培训就业援助行动。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的新机制,确保塌陷失地居民享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据介绍,截至2009年底,该市已经搬迁安置塌陷区居民7.13万户、22.9万人。在建2.62万户,拟安置居民9.37万人。2013年底前,拟搬迁受采煤塌陷影响的居民29488户、102024人,共牵涉150个自然村。(消息来源:中国建设报)

材料价安徽省材料价安徽省材料价
文章字数:1579
点击数:5450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