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9-06-24,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从“灾害链”看灾害管理

    抢险救灾人为本,未雨绸缪“灾害链”。    近期发生的多起泥石流灾害再一次给我们上了一堂惊心动魄的灾难教育课。当舟曲、映秀、都江堰、清平、青川等地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的时候,我们看到“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防灾救灾应急机制创造的奇迹,也看到人类干预天气的能力非常有限,“灾害链”造成的损失极大。分析灾害发生的“链式反应”,有关专家一致认为,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短时强降雨诱发是共同原因。正是地震“并发症”与强降雨的叠加,几个特殊条件和灾害类型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我省部分地震灾区近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链”,这是目前人类很难预知的特大自然灾害。    我国目前防灾减灾需要“灾害链”理论的科学指导。根据“灾害链”理论,灾害是自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无论是灾前、灾后,还是灾中,灾害总是发生于一个广泛联系、相互链接、动态发展的复杂世界中,往往形成系统性、群发性的“链式反应”。近年来,突如其来的洪水、地震、飓(台)风、干旱、泥石流、沙尘暴、冰雪、寒潮等极端天气灾害频繁发生,我们对“灾害链”的认识并不陌生。根据灾害的发生机制和“链式反应”,我们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策略就是未雨绸缪,预防避让,尽可能通过灾害管理和科学技术手段进行预警、预防,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防灾减灾应急机制。“预则立,不预则废”;当灾害发生时,成功避险就是最大胜利!    从“灾害链”的角度看,“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是暴发近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原因。正如我们亲眼看到的那样,映秀、都江堰、绵竹、青川位于汶川特大地震震中地区和极重灾区,这些地区岩体受地震影响已经震裂松动,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一旦遇到短时强降雨,便很快形成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引发掩埋灾害和洪涝灾害。专家认为,这次灾害的典型特点是群发性、突发性、规模巨大,由此造成的损失也异常严重。由此看来,汶川地震的“并发症”还可能发生。对可能发生的灾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们要时时刻刻警钟长鸣!从“灾害链”的角度看,灾害性极端天气是暴发近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直接诱发性因素。今年天气异常,从年初发生百年不遇的西南大旱到最近发生强降雨诱发泥石流,凸显防灾减灾的艰难和紧迫。据观测,此次泥石流受灾地区的短时强降雨是往年平均降雨量的好几倍。“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应对突如其来的泥石流灾害,关键是建立健全经常性的监测机制,提前做好转移安置群众的准备。“宁可听骂声,不可听哭声”,我们要时时刻刻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从“灾害链”的角度看,我们的灾害观念在抢险救灾中创新。在中国,“灾害”这个概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广泛关注,“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防灾救灾机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高度重视。此时此刻,我们要深入思考的是,地震、泥石流、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通常被认为是突发的“天灾”,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与人类的活动密不可分,其社会属性越来越明显。当前,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频频发生,各级政府应急管理的任务很重。越是如此,越要清醒地看到应急管理的功能所在,越要从“灾害链”的角度完善灾害管理,形成防灾救灾的长效机制。(消息来源:四川日报)

材料结算价四川省材料结算价四川省材料结算价
文章字数:1579
点击数:5446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