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05-05,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移峰填谷” 制冰蓄冷

广州亚运会刚刚结束,亲临海心沙场馆观看亚运会开、闭幕式的观众都会发现,虽然在整个场馆都看不到大型制冷设备,但在场馆的指挥中心、贵宾接待区、演员化妆休息区、媒体工作区等重要区域,却仍能感受到舒适的冷气。

其实,在珠江新城中心商务区的广州大剧院、图书馆等建筑物内,也见不到类似的制冷设备,但在其内部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却能享受价格更便宜、更节能环保的冷气。这些冷气就是通过冰蓄冷技术集中供应的。

采用冰蓄冷技术集中供冷,正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发达地区构建低碳经济模式的重要手段之一。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集中供冷中心的顺利建设和运营,为广州探寻绿色环保型的建设道路累积了丰富的经验。

国内首个地下集中供冷中心

占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的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集中了39栋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物,总建筑面积约460万平方米,其平均建筑密度超过美国纽约曼哈顿中城。“在这‘寸土寸金’的中心商务区,如果每一栋建筑独立供冷,会造成土地、水电等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广州珠江新城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建造各自独立的空调系统,不仅会增加制冷设备的投资和物业管理的成本,还会因为冷却塔过于集中而带来噪音等污染,并且热岛效应会使整个珠江新城核心区的温度上升。

为建设绿色环保的现代化城市中心示范区域,广州市政府决定在珠江新城核心区实施集中供冷项目。据相关专家初步估算,借助区域集中供冷的集约化效应,总体上可减少20%~25%为解决核心区内建筑物空调设备所消耗的土地、水电资源以及制冷系统的投资和运行费用。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利用江边的地下空间建设供冷中心,在国内也是一大创举,虽然增加了建设的难度,并且其建设成本比建设地面设施要多投入近3000万元,“但我们为广州最发达的商业中心区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并彻底解决了高密度建筑群的空调需求与安装大量冷却塔会带来噪音污染、加剧热岛效应之间的矛盾。”

打造国内最美的绿色环保冷站

据悉,冷站建设的选址,也曾几易其稿。最初选在珠江新城核心区的西北角,但规划部门考虑到整个核心区的布局和美观,以及本着节约土地资源的原则,对此方案进行了调整,并选址在海心沙北部的珠江边绿化带内,但又由于市政道路建设的影响而搁浅。最终冷站的选址迁离了珠江新城核心区,移至珠江新城临江大道猎德路段的江边绿化带内。冷站的地表则按规划的要求进行复绿,并做到与周边的绿化景观保持协调。

珠江新城区域集中供冷站一期建筑面积为5300平方米,其供冷能力为3万冷吨,每千冷吨供冷能力折算的占地面积只有177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建筑面积利用效率最高的冷站。

冷站一期工程的建设充分利用了设备吊装口实现自然采光,其它部分的地下空间,则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和LED节能光源相结合的方法,满足照明的需求,这使一期工程成为绿色环保冷站。

为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冷站还将进一步探索太阳能、地下水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另外,在不远的将来,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供冷中心还将打造成一个综合的建筑节能技术教育基地,用于接待专业人士、学生、市民等,以便让更多的人能通过现场体验了解建筑节能的有关知识和技术。

节能制冷技术塑造“环保新城”冰蓄冷技术,其原理就是利用夜间用电负荷低谷期的电能来制冰并将冰蓄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期,将蓄存的冰作为冷源供给空调系统。这样,通过“移峰填谷”的效应平抑了电网供电负荷的峰谷差,提高了夜间发电设施运转的整体效率,减少夜间发电时的单位煤耗,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同时也减少了调峰电厂的建设规模。

据初步估算,冷站一期建成后,通过采用冰蓄冷技术,可转移约10500千瓦的高峰电力到夜间用电低谷时段,因此每年可减少约18538吨的CO2排放,减少约49吨的SO2排放。

此外,冰蓄冷技术采用低温送水,便于用户采用低温送风设计,一方面可显著改善室内空气环境、提高舒适感,同时也可以降低建筑物内末端空调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费用。

广州珠江新城能源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珠江新城区域集中供冷项目,最大的社会效益,就是可降低珠江新城核心区室外大气温度2℃ 3℃,从而大大缓解城市中心区热岛效应,形成现代化的“环保新城”。(消息来源:中国建设报)

造价信息广东省造价信息广州市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1876
点击数:5441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