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9-11-15,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培育竞争优势 以创新驱动长远发展

    省委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实现我省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思路,这是对我省面临的国际国内新背景和新机遇、新挑战的准确研判。在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下,四川的“十二五”发展要实现从依靠“比较优势”向更加依靠“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转变,要全面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区域的主导竞争力。四川作为西部的四川、中国的四川乃至国际社会的四川,应该而且能够走出一条独特的、有模式意义的发展道路来。进一步树立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而竞争优势是对比较优势的提升和巩固。从区域发展战略来讲,所谓比较优势主要是指相对丰裕的自然资源禀赋,相对低廉的基本要素价格 (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以及相对优惠的政策。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首先需要寻求和发挥本区域既有的比较优势,以争得发展的先机,这一路子无疑是正确的。而从一个更为长远的时间过程看,随着竞争格局的不断刷新,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深彻转变,还需要在充分发挥既有比较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把它转化为新的竞争优势,促进四川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时期,四川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省省情的路子,即一条由依靠潜在的、相对静态的和阶段性的比较优势向依靠现实的、动态的和持续的竞争优势转变的新的发展之路。要形成四川区域经济新的竞争优势,我们就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把原有比较优势充分挖掘出来,发挥出来,在此基础上,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瞄准人才资源和制度资源的发挥,瞄准经济与社会附加值,发展能确立自身独立知识产权的战略产业,建成西部产业发展高地、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开放高地、人才建设高地,取得更为长期的竞争优势。以“创新”驱动四川发展    著名竞争理论学者、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把一个国家或区域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初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在新的国际国内经济背景、竞争趋势下,四川需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驱动、新引擎,这个驱动就是“创新驱动”。    四川近几年的经济社会建设成就背后始终伴随着两个主题词:“比较优势”和“投资驱动”。四川能取得巨大成就,就是在于四川认清了本省省情,把握住了投资周期的历史性机遇,用足了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政策。而我们同时也要认识到,“历史机遇”意味着任何机遇都是 “历史的”,发展没有“永动机”;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模式发生深刻转变的新历史背景中,我省也面临着由传统的比较优势为基础的“投资驱动”阶段,向以不断递增的竞争优势为基础的“创新驱动”阶段的深刻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在“十二五”期间更加注重创新,更加注重培育竞争优势,在企业创新、产业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城市发展创新、制度和政策创新等方面应该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以创新作为四川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不断培育新的竞争优势,走向创新驱动,有四个层次的内容:其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关键,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知识(包括技术)竞争力。其二,产业整体竞争力是基础,其实质是产业集聚和产业族群的集成能力,本质上是产业组织竞争力。其三,城市综合竞争力是龙头,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载体,城市综合竞争力不仅包括经济因素,也包括社会文化与环境等因素,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支撑是高能级的各种要素,主导是制度因素。其四,区域主导竞争力是四川省经济社会辐射、聚集和影响能力的反映,它是企业生产力、产业生产力和城市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科技与人力资本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和制度创新竞争力的综合。    企业要培养核心竞争力    战略调整与转变是需要载体的,是需要着力点的——这个 “载体”就是企业、产业和城市,这个着力点就是竞争力。    企业要培养核心竞争力,要在观念、制度和经营理念上有所转变。一是在观念上要有危机意识与长远打算,克服“安于现状”的盆地意识,不要过多计较一时的得失,而要着眼于企业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以赢得长期、根本的竞争优势。二是要确实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与内部治理结构及其他管理制度,树立制度权威,把企业发展纳入到规范有序的制度建设中去。没有制度的竞争优势终究是短暂的,唯有建立起制度权威才有可能使竞争优势持续下去。三是企业要处理好多元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的关系。在今天,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多元化经营对于分散风险与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好处;然而,“多元化经营困境”也随之而来。如果说企业在市场发展初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多元化经营上的话,那么,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则应把更多精力放在专业化主营业务上来,这样才能走一条差异化的、持续的发展之路。    企业要培养核心竞争力,内涵发展远优于外延发展。多年来很多企业热衷于兼并重组等外部方式改变经营状况与抢占先机。尽管这是必须的,但比外延拓展更重要的是“练内功”,即应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核心技术能力的提高上,用到如何促使内部管理的更高效上,用到员工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上,用到品牌与文化的建设的成效上。    企业要培养核心竞争力,要打破传统的产业分类束缚。按照国际产业发展中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的趋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行公司转型,从传统的单纯制造商和服务商,变为创造商;探索基于股权并购,战略联盟和产业集群型的产业链整合模式,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并形成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分工协作网络,共铸区域经济品牌。同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应单纯依靠技术上的“文化传统”,应该注重质量和技术环节、品牌效应和客户服务、研究与开发投资等,不仅要生产产品,更要生产服务,创造品牌,输出知识。    最后,企业是主要的竞争主体,在政府与企业关系上,更应强调政府的“有限责任”,政府要充当发动机、推动者和挑战者的角色,促进企业参与竞争。要令企业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培养真正的竞争能力,打破封闭的产业环境及在本地价值链中定位的局限,到全国乃至全球价值链中去寻求产业发展定位,主动参与国内外竞争。(消息来源:四川日报)

建材预算价四川省建材预算价四川省建材预算价
文章字数:2853
点击数:5440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