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9-11-19,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四川“十一五”轨迹

    这五年

  必将以创造人类抗击特大灾难的伟大奇迹而载入史册,英雄的四川人民奋力夺取了“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取得了灾后恢复重建的决定性胜利。

  从悲壮走向豪迈

  /瞬间/

  历史罕见的灾难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绵竹市汉旺镇东汽广场上的时钟永远定格了一场历史罕见的灾难。

  8级强震瞬间撕裂龙门山脉,从震中映秀到汶川北川青川,断裂带绵延300多公里,重灾区10万平方公里,山崩地裂,山河破碎,房屋倒塌,道路阻断,锦绣大地满目疮痍。在藏羌家园汶川北川,在工业重镇绵竹汉旺,在旅游胜地卧龙都江堰,昔时的美丽家园顿成废墟。最让人揪心的是骨肉分离、生离死别的伤痛,数万亲人顷刻罹难,无数同胞在危楼破墙之中亟待救援,上千万群众痛失祖祖辈辈辛勤经营的家园。

  四川骤临大难,共和国遭遇国殇。灾难,震裂四川,震撼中国,震惊世界。

  /奇迹/

  科学救灾:

  创造了人类抗灾救灾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科学重建:

  向中央和全国人民交出一份“四川答卷”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模空前、难度空前,堪称“世界性难题”。这场罕见的特大地震,使我们经历少有的遭遇和处境,少有的困难和考验,少有的压力和责任,少有的关注和关切,少有的坚强和奋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指引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四川庄严宣告:山河可以改变、道路可以阻断、房屋可以摧毁,但摧毁不了我们抗灾救灾的坚强决心,摧毁不了我们救助灾区人民的坚强决心,摧毁不了我们在废墟上重建美好家园的坚强决心。

  震后半年多,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灾区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爆发疫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被誉为抗震救灾史上的奇迹。

  两年多来,我们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全省中心工作,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如期实现中央提出的“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实现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要求。我省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人类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又一个伟大奇迹。

  /历程/

  回望每一步都心潮澎湃

  抢险救援 急

  灾情发生后,我们争分夺秒、竭尽全力救人,在10万平方公里的重灾区展开生命大营救。从废墟中救出生还者83988人,收治灾区伤病员400多万人次,向省外转运重伤员1万余人,把死亡率、致残率降到了最低程度。

  安置群众 难

  震后10天,完成了1500多万人的应急安置。及时确定“就地、就近、分散”安置的方针,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实施过渡住房建设百日攻坚,震后100天,完成1200多万因灾房屋损毁群众的过渡性安置。

  坚持专群结合、进村入户、不留死角、彻底防疫,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成功处置唐家山等104处堰塞湖险情、1997座震损水库和1.2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避免了次生灾害造成新的损失。

  夜以继日抢修抢通生命线,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道路、通信、供水、供电基本恢复。

  在灾区全面开展暖冬行动,重点抓“四保一储备”,保过冬住房,保御寒衣被,保冬春口粮,保卫生防疫,储备过冬物资,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恢复重建 重

  重建涉及10万多平方公里的重灾区,需维修加固和重建的城乡住房530多万户,其中175万户需重建;学校8500多所,医疗卫生机构2300个;干线公路5800公里,农村公路33900多公里;需除险加固震损水库2069座;受损工业企业5500多户,失灭土地20万亩,受损农田150万亩、林地植被450万亩。

  截至2010年9月底,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29700个项目已完工85.2%,完成投资占概算投资的85.6%,圆满实现了“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

  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艰巨任务,也是一项全新的创造性工程。

  我们坚持以科学规划保障科学重建,注重整体谋划、科学统筹,强化规划引导,突出尊重自然,注重风貌打造,确保了灾后重建有特色和高品位,实现了灾区城乡面貌的历史性改变。

  我们坚持把民生重建摆在优先位置,把安民贯穿灾后恢复重建始终,加快城乡住房、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恢复重建,新布局建成一批社会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等民生设施,灾区公共服务能力较震前有了飞跃提升,实现了灾区民生事业的突破性进步。

  我们坚持恢复功能与发展提高相结合,抓住重建机遇、及时规划、加大投入,一批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建项目相继建成,城镇重建顺利推进,实现了灾区基础设施的根本性改善。

  我们坚持着眼发展抓重建,把产业恢复发展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实现了灾区产业发展的再生性跨越。

  我们坚持严格监管阳光重建,把质量作为生命线贯穿重建全过程,确保重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曾经满目疮痍的地震灾区已旧貌换新颜,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汇聚和升腾起新的希望,灾区人民正满怀信心地创造新的生活。

  /切片/

  ★奇迹

  2008年9月初,经过1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都汶公路恢复通车。四川人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创造了修复、修建公路史上的奇迹――映秀至汶川公路损毁特别严重,沿线52座大中桥梁(28座跨越岷江)不同程度受损,其中7座垮塌(3座跨越岷江),1座被掩埋,25座严重受损已成危桥;受损最严重的映秀至彻底关18.5公里路段,集中了几十处大型岩崩、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地质灾害和上百处路基边坡高危点,塌方总量超过8000万立方米。

  ★加快

  2010年5月12日上午9点15分,D6139次“和谐号”动车组从成都火车站驶出,不到半小时后,9点40分许,600余名乘客抵达都江堰车站。这天,成都至都江堰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成都至都江堰高速铁路是我省灾后恢复重建的首个重大铁路项目,全长65公里,全线共15个车站,为双线。这条连接成都市中心城区和都江堰市青城山的客运快速通道,是我国建成的第一条市域高速铁路,创造了我国铁路建设的多个第一。它的建成投运,对于我省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奋力推进“两个加快”,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圆梦

  2010年12月23日,北川现场直播摇号分房,首批北川老县城受灾群众获分新县城安居房。继3984户新县城征地拆迁失地农民摇号分房后,这一天,栖身永兴板房区内两年多的3534户8504名北川老县城受灾群众,在新城确定了自己的新家园。这个汶川特大地震中受灾最重、伤亡人数最多的县,就这样,在12月23日这一天开启新县城安居梦。

  ?读图?

  截至2010年11月30日,全省纳入国家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的项目开工29674个,占调整后重建任务的99.91%;完工26197个,占88.21%;累计完成投资7610.19亿元,占调整后规划总投资的88.36%

  这五年

  必将以化危为机、崛起危难的巨大发展成就而载入史册,全省经济年均增速创历史新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化危为机 崛起危难

  /背景/

  面对地震和危机双重影响

  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让四川遭受重创,接踵而至的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让多灾多难的四川雪上加霜。经济景气指数大幅下滑、工业增速减缓、资本市场低迷、消费市场萎缩、就业压力增大。以对外贸易增速为例,自2008年11月起连续三个月出口增速减缓,2009年1季度,四川工业出口交货值仅增长 0.7%,其中3月份增速为-14.9%。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面对“多种矛盾叠加、多重困难集聚、多条战线作战”的艰难局面,四川何去何从?

  /理念/

  前所未有的挑战 前所未有的机遇

  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止滑提速、爬坡上行、加快发展

  2008年底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后,一场止滑提速、爬坡上行、加快发展的攻坚战在全省打响。攻坚克难,我们的底气来自于我们特有的机遇,这就是灾后恢复重建的独特机遇、国家扩大内需的现实机遇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我省灾后恢复重建投资规模高达1.7万亿元,打好“重建牌”,将为我省争取资源、筹措资金、拉动消费提供强大动力。

  巩固回升、加快发展

  2009年底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全省经济工作的基调是“巩固回升,加快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巩固来之不易的向好发展势头,仍然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既要保持较快增长、做大规模,又要在增长中调整结构、提升质量。

  高位求进、加快发展

  2010年底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十一五”发展成就辉煌,2011年经济工作要实现高点起步、良好开局的目标。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增长引擎基本格局未变,要突出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的重点。

  /全局/

  最快的时期、最大的时期、最多的时期

  “十一五”的艰辛实践,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使四川发展站在了新的更高起点上,积累的经验更是弥足珍贵。实践证明,这五年是我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提升最快的时期之一,是以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发展条件改善最大的时期之一,也是民生工程投入最大、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进入推进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新阶段。

  /层面/

  一条不可阻挡的上升线

  □预计“十一五”期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加强

  2010年前3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超过2005年全年1.4倍、1.9倍和1.3倍。随着“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的逐渐完成,这条上升线的轨迹愈加清晰。

  上升不仅意味着发展速度的加快,更意味着发展质量的提升。

  与此同时,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居民生活明显改善也是上升的题中之意。

  国民经济加快发展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7+3”优势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亭子口等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开工建设,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生态建设进展顺利,2009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1.3%,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正在形成。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2009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垃圾处理率达到83%。

  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不断深化,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扩权强县试点稳步推进,统筹城乡改革深入推进。

  招商引资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快速增长,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社会建设全面加强

  五年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大力实施了一批重点民生工程,高度重视解决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7%,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特别是通过实施富民安康工程,扎实推进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9+3”免费教育计划、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等藏区“三大民生工程”,深入开展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推进彝区“三房”改造,民族地区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全面实施《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贫困人口及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

  /切片/

  化危为机,信心更强大

  成功突围特大地震、金融危机双重危机,成都化危为机,引来富士康、仁宝、戴尔等IT巨头,信息产业“西进”方兴未艾。“明年下半年和后年上半年,成都的汽车、石化产业将分别见到效益,我们有信心明年经济总量占到四川的1/3。”2010年底,成都市市长葛红林豪情满怀地说。

  走过灾难,更要快马扬鞭

  震后两年,从经济跌落谷底到增速居全省前列;从游客人数锐减到今年突破800万,阿坝州的发展浓缩了四川灾区大地上脱胎换骨的巨变。阿坝州州长吴泽刚说:“这么大的灾难都挺过来了,我们没有理由不快马扬鞭!”

  5年巨变,工业园茁壮成长

  2010年末,位于邻水县城南的工业园,几乎每天有一个项目动工建设。“很难想象,就在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丘陵。”当地管委会负责人指着正在建设的大片园区说,从重庆转移而来的机电企业已经超过50家――而在5年前,这一产业在邻水几乎为零。

  ?读图?

  与2005年相比,2009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约1.25倍,优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近3倍,新产品产值增长近3倍

  这五年

  必将以奠基四川长远发展而载入史册,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绘就宏伟蓝图,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取得重大进展,“蜀道难”历史问题接近破解,“内陆省份”开始变为“开放前沿”,四川在西部和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奠基四川长远发展

  /蓝图/

  三年前,我们提出“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目标

  2007年12月,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要着力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显著提升产业聚集力、要素转化力、市场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不仅要变 “蜀道难”为 “蜀道通”,而且要变全国路网的“西部终端”为“西部中枢”,变“四川自用”为“西部共用”,变“内陆盆地”为“西部门户”。建成后,将形成成都周边省份城市2小时、4小时交通圈,与广州、北京的6小时交通圈,与上海、沈阳等地的8小时交通圈。届时,四川与全国、与世界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四川投资环境吸引力将大大增强。

  /进程/

  三年来,西部综合交通枢纽骨干框架奠定

  □创造部省签约第一个重大项目、中西部第一条市域地铁等多个第一

  □打造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开放合作的范例

  □推动四川站上西部开放和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前沿

  2008年1月10日,四川省与铁道部签署加快铁路建设的部省纪要:拟新建成兰铁路、成贵铁路、成渝高铁、成西铁路、川藏铁路等6条铁路。震后第16 天,2008年5月28日,铁道部和成都市“火线”签署协议:共同建设成都至都江堰铁路。这既是灾后重建项目,又是国家部委与地方政府签约的第一个重大项目,同时也是全国第一条市域高铁。截至2010年3月,四川省和铁道部一共签署了四个部省纪要,涉及的内容从出省大通道扩展到客运枢纽、客运调度、动车维修基地等。时间也落实到具体年月。

  2008年11月,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开建,这是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开建的第一个重大交通项目;紧接着,双流机场二跑道新航站楼、成绵乐铁路、成都东客站、成兰铁路、成西铁路等一批事关四川长远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大交通项目开工建设。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开始进入收获期:5月,国内第一条市域高铁成都至都江堰高铁投入使用。10月,中西部第一条市域地铁投入试运行,四川第一条BOT方式建成的邛名高速投入使用。年底,宜宾港、乐宜高速、绵遂高速遂宁段等多个重大交通项目集体建成投入使用。12月 26日,成都至贵阳铁路在宜宾开工。这将是西南至华南最短最快的铁路大通道。此前,东、南、西、北向的出川铁路大通道――成渝、成西、成兰、成昆等高铁已全部开工。这就是说,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以来,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18条进出川铁路通道,除川青线及成都至西宁铁路外,已全部开工建设,四川至周边省会城市、至全国的2、4、6、8小时交通圈骨架,已经由蓝图逐渐变为现实。

  近3年来,四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突破2400亿元,是2000年至2007年投资总和的148%。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形成会战态势。2010年,四川在建铁路和高速公路里程双双超过通车里程,其中高速公路建设里程由2007年的全国第十一位跃升到第一位。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骨干框架由此奠定。

  建设中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带来的物流成本降低的预期,使得四川站在西部开放和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前沿,对国内外的投资商产生了强大的“虹吸”效应,推动了我省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步伐。

  世界500强英特尔自2008年以来已在四川两次增资。英特尔成都基地已经成为其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2010年9月中旬,新川创新科技园合作协议签署,将成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开放合作的范例,近几个月来,富士康、仁宝等世界跨国公司也纷纷落户四川

  随着交通等发展硬环境“硬度”的快速提升,四川产业强势发展的态势初见端倪。1.7万多家电子企业,20多万人从业人员,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1500多亿元――四川已成为电子信息领域与北京、上海、广州比肩的“第四极”。2010年,全省油气化工产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2235亿元,工业增加值787亿元,同比增长19%。四川正在成为全国最大油气化工基地。“7+3”产业强势崛起,日益成为我省加快发展的支柱。我省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正加速形成。

  /切片/

  5005亿元授信

  2009年1月22日,四川铁投宣告成立,四川第一个省级交通投融资平台由此进入公众视野。该公司既有建设、运营平台――四川地方铁路集团和四川路桥集团,也有融资平台――上市公司四川路桥。经过一年多的运作,融资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8月30日,成立不到半年的省交投集团一日之内获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等18家金融机构5005亿元授信贷款。

  最好的办法就是干

  成都至都江堰铁路,18个月完成了正常情况下需要36个月的工作。建设者们“5+2”“白加黑”工作,所有节假日不休、24小时连轴干。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达到高质量、高效率。

  重量级“来客”

  2010年10月22日,四川汽车产业迎来一位重量级的客人,吉利控股集团宣布,投资55.4亿元在成都建“沃尔沃研发中心”。这是四川汽车产业高端化的重要事件。仿佛一夜之间,四川聚集了众多品牌:一汽丰田、一汽大众、吉利汽车、神钢集团、大运重卡、一汽专汽、一汽客车、卡特彼勒、普什重机,所有汽车类型悉数落户,“万亿元”成资绵汽车产业带正在崛起。

  强势入川

  富士康成都项目 ――我省迄今为止招商引资的最大项目。“其强势入川,意义不亚于当年的英特尔。”省招商引资局有关人士评价,“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带动力是目前还无法估量的。”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营业收入将达375亿美元,是全省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的1.6倍,相当于全省目前工业规模的13%。

  跨国公司的投资“坐标”

  如果说,几年前跨国公司巨头还难以准确描述四川的全球坐标,那么几年后的四川,已了然于产业巨头们的视野之中――从省会成都出发,到伦敦、法兰克福10 小时,到温哥华、巴黎、悉尼12小时,到洛杉矶14小时,到纽约15小时。尤其是到欧洲,成都至欧洲的航空运输成本比上海至欧洲每公斤低1.7-2.2 元。

  ?读图?

  近3年来,四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突破2400亿元,是2000年至2007年投资总和的148%

  高速公路建设里程由2007年的全国第十一位跃升到第一位。(消息来源:四川日报)

造价信息直辖市造价信息四川省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8509
点击数:5437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