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03-17,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淮南模本”

3月7日下午,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春天的太阳暖暖地照在李圩社区搬迁新村。在新村西区8号楼2单元201室,居民李冬云站在自家宽大的客厅里向记者介绍自己的新家,三室一厅、建筑面积117.23 平方米,只花了7.9万元,而同地段的商品房已经卖到每平方米2000多元了。“政府真的让我们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李冬云由衷地感叹。

李冬云是淮南潘一矿采煤沉陷区李圩社区的农民,搬迁之前,一家住在50多平方米的小瓦房里,夏天漏雨,冬天灌风。李圩社区下辖4个村民组、1068户、人口3176人,采煤沉陷面积达1200亩。2008年,李圩社区正式启动搬迁。2010年10月,李冬云乔迁了新居。

缘煤而建,因煤而兴,也为煤而忧。淮南市作为国家13个亿吨煤基地和6个煤电基地之一,煤炭开采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土地资源大量流失、基础设施严重损坏、生态环境日趋恶劣等一系列问题,最为直观的表现就是大量沉陷区源源不断地产生。截至2010年底,淮南市境内采煤沉陷区面积约17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6.8%,不仅严重困扰了淮南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广大群众的正常生活。

淮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市委书记杨振超强调,要把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作为全市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抓实抓好。市长曹勇亲任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组长。在具体操作中,他们始终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成功探索出“集中式搬迁、发展式安置、开发式治理”的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科学模式,破解了采煤沉陷区失地群众的居住、就业、后续发展等系列难题。

集中式搬迁——解居无定所之忧

一段时间以来,淮南市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迁往往是“零敲碎打”,安置房建设“见缝插针”,这种小、散、乱的治理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老百姓的反响也很大。通过不断摸索实践,问计于民,目前淮南市按照“毗邻矿区大门、拓展乡村集镇、依托政务中心、再建安置新城”的安置方式,采取了“市场运作,公司代建”的办法,集中建设多层住宅,集约、节约用地,使人口向城镇集中,促进了沉陷区经济发展,推进了城镇化进程。李冬云所在的李圩社区搬迁新村占地252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新村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管理,原来居住在采煤沉陷区的农民已经享受到了城里人的安居生活。

记者了解到,目前,淮南市已建成较大集中安置点61个。在淮南市凤台县凤凰湖实施的“集中式搬迁”试点项目,规划24平方公里,为现在凤台县城的3倍,其中专门划出6平方公里,用于安置10万沉陷区居民。目前,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建设中。

发展式安置——除就业无门之虑

发展式安置,就是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建设一批规模大、层次高、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宜业、宜商、宜居、宜学新型社区,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安置点配套建设农民创业园、劳动密集型工业园,同时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做强、做大特色产业,保障失地农民就业增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凤凰湖等集中安置点,已经配套建设了农民工业园、创业园;淮上人家集中安置点在选址上紧靠平圩工业园,依托工业园庞大的劳动力需求优势,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并在安置点内规划若干门面房,扩大就业空间。

为使失地农民尽快适应城镇生活,获得新的生存手段,淮南市还实施了采煤沉陷区农民培训就业援助行动,从2009年开始,淮南市3年内累计投入6000万元,对失地农民进行培训,通过“企业培训、政府补贴、劳务派遣、择地就业”的方式,把失地农民送进致富门。2010年,就业援助行动共培训失地农民约1万人,就业率达80%。

开发式治理——破后续发展之难

如何保持沉陷区治理之后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淮南市在探索研究的重大课题。开发式治理旨在重新认识采煤沉陷区功能与价值,科学编制综合治理规划,要将沉陷区建成开发区、旅游区、生态区,实现沉陷区的再利用、资源化和可持续发展。2007年3月,资源枯竭矿区泉大环境修复工程在淮南市破土开工,该工程把新矿区治理与老矿区修复协同推进,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包括大通湿地、洞山井、老龙眼3个生态区,现已基本完成。

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则采取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进行沉陷区综合治理开发,实现了土地塌陷不荒废,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减收。在潘集区后湖生态园的草莓棚里,记者被绿叶丛中鲜红的果实所吸引,这些草莓大棚所在的近万亩土地曾经是凹凸起伏的采煤沉陷区,如今已建成集种植、养殖、垂钓等活动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

把生态修复与发展三产相结合是开发式治理的又一种方式,淮南鑫森物流公司将塌陷地回填,与淮南市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合作,开辟了集废旧物资加工、储存、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形成了皖西北最大的再生资源集散中心。

科学运筹,创新模式。淮南市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过程中,以“两型城市”建设为发展战略,坚持“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的发展方式,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截至2010年9月底,全市共投入搬迁资金52亿元,建立沉陷区搬迁居民安置点61个,搬迁居民28.7万人;投入环境修复资金27.5亿元,实施环境修复项目133个,使60万采煤沉陷区居民受益。

记者获悉,到2020年,淮南市沉陷区总面积将达到36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4.2%。全市最终沉陷面积达68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6.3%,这对淮南市将是更为严峻的考验。淮南市委常委、副市长王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任重道远,但市委、市政府充满信心,未来治理工作的重心将由村庄搬迁向安置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转变,村庄搬迁、就业安置、生态修复全面协调快速发展,逐步形成具有淮南特色的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模式,努力实现“生活城市化,生产多元化,生态资源化”的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目标。(消息来源:中国建设报)

材料结算价安徽省材料结算价安徽省材料结算价
文章字数:2566
点击数:5425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