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9-08-31,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阿坝州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

阿坝州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

阿坝州政府办公室

  阿坝州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和极重灾区,全州13县、215个乡镇、69.3万人受灾。受灾程度之深、受灾范围之广、经济损失之大、重建任务之重都是史无前例的。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全省人民特别是对口支援省市的巨大帮助下,中共阿坝州委、阿坝州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强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加快经济振兴发展,倾心致力民生改善,共建幸福美丽家园,取得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决定性胜利,实现了在逆境中艰难重生、巨灾后奋然崛起,书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历史新篇章。

  阿坝州纳入国家、省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项目共2876个,估算总投资756.31亿元。截至4月底,阿坝州累计开工项目2876个,开工率 100%,累计完工项目2561个,完工率89%;累计完成投资676.85亿元,投资完成率89%。到今年9月底,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将全部完工。

  群众安居成效显著

  始终把群众安居作为首要任务,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城乡住房重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 “三百”示范工程、幸福美丽家园建设。提前全面完成灾区农房重建,58748户受灾群众喜迁新居;牧民定居新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475个村、508 个定居点和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累计竣工民房36269户、村民活动中心363个、文体广场359个。目前,正在组织41457顶新型帐篷的发放工作。全面完成28831户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城镇住房重建竣工8947户,建成廉租房3402套、经济适用房2315套、公共租赁房1148套。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从灾区到牧区、从高山到河谷、从乡村到城镇,50余万城乡居民搬新居、住新房,享受到现代文明成果。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按照“以人为本、传承文化、注重质量、强化功能、彰显特色”原则,坚持“四注重、四提升”、“三打破、三提高”,结合“三百”示范和“五十百千”等重点工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建成了一大批民族特色浓郁、功能配套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的乡镇和村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重点城镇功能全面提升。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凸显城乡风貌特色,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城镇管理井然有序。如今,阿坝大地上漂亮的民居、精美的村寨、崭新的集镇焕发出蓬勃生机。

  公共设施上档升级

  按照高标准设防、新理念设计、全配套设施的要求,建成一批新学校、新医院,设施设备较震前整体推进20年。共恢复重建学校206所,13万中小学生全部进入崭新校园学习生活,189个医疗卫生机构恢复重建全面完成。羌族博物馆等文化体育、广播影视项目开工建设。通过恢复重建,一大批全国藏区一流的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

  基础条件极大改善

  都映高速公里于“5·12”一周年之际建成通车;在建的49公里映汶高速公路正加快推进,力争2012年建成。全程1535公里的19条国省干线及重要经济干线公路、790条6505公里农村公路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115个客运站灾后重建项目全部完成。受损电站基本恢复发电,新增狮子坪、古城、小姓等电站水电装机75.5万千瓦,总量达388万千瓦,较震前增长32.4%。恢复受损输电线路1482公里,110KV新百花、雪花坪变电站,220KV东兴、下孟等变电站建成投运,电力输送能力大幅提高。

  建成安全饮水工程1251处,解决了36.7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清理疏通河道203公里,修复受损河堤142.1公里,治理堰塞湖7个。恢复和新建光缆4889公里、基站1137个,通信能力超过震前水平,通信覆盖范围和能力超过震前水平。

  产业发展跨越振兴

  我们把产业恢复重建与推进生产力优化布局、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大力培植特色产业,实现再生性跨越。

  工业上档升级

  工业实现了在搬迁中升级、在集聚中增效、在重建中跨越,铝、锂、硅、晶体新材料、电子磁材和盐化工等六大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发展。阿坝工业园区漩口、土门等新型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步伐加快,14户企业完成整体拆迁,8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恢复生产,阿坝铝厂生产能力达20万吨,是震前的10倍。成都·阿坝工业园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43户企业成功入驻,32个超亿元项目顺利落地,成为了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工业产业在布局上实现了“一枝独秀”向 “多点并进”的转变,在结构上实现了“水电+高载能”向“新型工业+循环工业”的转变,在方式上实现了传统粗放向现代精细的提升。

  旅游产业恢复振兴

  旅游基础设施全面恢复,景区景点品质全面提升,接待能力超过震前水平。汶川三江、水磨古镇、茂县羌乡古寨、黑水达古冰川于震后成功创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开通京、沪、杭直飞航线,航空客源得到巩固拓展,九黄机场游客年吞吐量超过震前。成功打造102个民族特色浓郁、功能配套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的精品旅游村寨,形成了旅游发展的新亮点、群众增收的新热点。

  农牧产业提质增效

  整理复垦耕地24.5万亩,恢复重建圈舍114.9万平方米,新增及恢复灌面16.53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恢复。启动建设高标准核心种植示范基地50个,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338个,恢复发展特色农业基地87.1万亩、农产品产量达126万吨,较震前分别增长91.4%、 149.2%。引进培育州级以上龙头企业19户,初步形成了特色产业都有龙头带动的良好格局。发展专合组织165个,带动农牧户3.5万户,农牧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农牧产业在空间布局、发展规模和质量效益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防灾减灾能力提升

  按照“治理是基础,预防是重点,避险是关键”的思路,健全基层监测体系,严格排查整改隐患,不断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力度。目前,全州共排查地质灾害隐患1.1万处,新发现隐患点1108处,开工防治地质灾害835处、竣工707处,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提升。去年8月中旬,面对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我们坚持监测预警在前、安全避险为先、抢险救人为本、抢通保通为要,不畏艰险,昼夜奋战,科学处置,全州及时转移安置群众2.5万人,誓死保卫了群众生命安全,誓死保卫了灾后恢复重建成果,最大程度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震中映秀镇为代表的恢复重建成果经受住了考验。

 

  生态修复进展顺利

  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修复森林植被133.85万亩,其中:完成人工造林18.11万亩,人工点撒播16.99万亩,封山育林 98.75万亩,大熊猫栖息地恢复15.0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85.55平方公里,整理复垦灾毁土地24.55万亩,其中耕地21.34万亩。完成16 个水源地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能力恢复等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项目重建,灾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精神家园不断丰富

  做好群众心理疏导,实施“心灵抚慰”工程,加强社区人文关怀,利用中国阿坝州网站、广播电视、阿坝日报等媒体,以新闻、短讯、评论、英雄谱、特别报道等方式,引导和鼓励灾区群众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国家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藏羌文化走廊建设顺利推进,羌绣、藏羌碉楼等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批安全、牢固、放心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投入使用,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创作了《“ 5·12”汶川诗歌音画晚会》、《大爱汶川》等一大批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设立流动图书服务点,为受灾县配送书籍13800册,丰富了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对口援建结硕果

  广东、山西、湖南、安徽、江西、吉林等援建省市精心规划、创新机制,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强化沟通、密切配合,通过“交钥匙”、“交支票”、 “一市帮一乡镇”等方式,以最大的力度、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成效给予灾区巨大支持。广大援建人员不畏艰险,坚守一线,科学务实,连续奋战,一大批援建工程建成并交付使用,其用时之短、效率之高、质量之好,堪称奇迹。全州共确定援建项目1352个,总投资201.69亿元,其中对口援建资金166.69亿元。截至目前,已完工项目1323个,在建项目29个;累计完成投资191.07亿元,其中援建资金160.29亿元。

  地区经济强劲回升 群众收入大幅增加

  把抓项目、抓投资、抓产业作为根本着力点,积极创新发展理念,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加快发展步伐。2010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32.76亿元,较震前增加25.9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6.67亿元,较震前增加7.87亿元,实现增速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震前分别增长55.4%、48.6%,实现了大灾之后不仅不减收、反而持续大幅增收,连续两年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一季度,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实现了强劲起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64亿元,同比增长14.8%;规模以上工业(年产品销售收入 2000万元以上)实现增加值87663万元,同比增长30.1%,增幅排名居全省第二位,高于全省平均增幅8.1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57亿元,同比增长15.3%;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9.03亿元,同比增长15.5%。全州经济持续高开高走,实现了“十二五”强劲起步。

  回顾三年的超常奋战,我们倍感艰难凝聚意志,奋斗铸就辉煌。在生与死、血和泪的交织中,我们共同铸就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在争分夺秒、昼夜苦战中,创造了“令人想不到的奇迹”;在科学务实、开拓进取中,书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历史新篇章!

  站在新起点,阿坝各族儿女信心百倍。阿坝将立足“四川经济西进的桥头堡、民族地区新的增长极、新型经济发展的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家园,用感恩奋进来回报全国人民、全省人民的大爱无疆!

工程信息价湖南省工程信息价湖南省工程信息价
文章字数:4259
点击数:5419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