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勘察设计与建设科技工作取得新突破
5月11日,全市勘察设计、建设科技工作会在天韵大酒店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十一五”期间,全市勘察设计与建设科技工作走过了极为特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新的突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5·12”汶川特大地震,我市勘察设计和建设科技战线紧紧围绕“两个加快”战略目标,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市场监督,规范市场行为,加强行业自律,推进科技进步,圆满完成“十一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打赢了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硬仗。“5·12”地震发生后,全市共派出工程技术人员 250多人,参加了市区和各县(市、区)震后校舍安全、城镇房屋受损应急评估工作,应急评估面积约4100多万平方米。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先后分别参与完成了省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厅组织的《四川农村居民住房抗震构造图集》和《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的修定工作。全市8家设计单位无偿编制了《德阳市灾后农村居住建筑施工图设计图集》、《德阳市灾后农村过渡房安置标准图集》,免费送往灾区,支持灾后农房重建。“8·13”清平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后,5家设计单位无偿编制了重建方案送往灾区。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完成城市规划区内施工图审查备案978项,建筑面积1181万平方米。 “十一五”时期,我市建筑节能、墙体材料革新和科技创新工作卓有成效,圆满完成了省上下达的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95%的目标,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三批共6个禁粘禁实城市目标,启动了暨有建筑节能改造。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应用技术科技成果有17项获省厅批准备案;率先在全省推广应用建筑节能产品和工艺1项,有省级示范支持项目2项;引进有自产知识产权建材产品生产项目3项。“十一五”五年间全市民用建筑节能项目竣工面积达1707.63万平方米。全市城市年均建筑节能竣工面积187万平方米,在使用过程中每年可节电15000万度,节约标煤6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9万吨,强有力地推进了绿色建筑发展。与此同时,我市大力倡导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树立以创新技术为核心、行业政策为导向、市场为主体的理念,推动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的发展。“十一五”时期,全市已有新型墙体材料企业46家,形成了砖、板、块系列,年产能670万平方米,每年可节约耕地250亩。 会议还对获得四川省新农村村庄规划和农房设计优秀方案一等奖的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德阳分公司和获得四川省工程勘察设计“四优”评选第四批勘察组三等奖获奖项目的德阳地质工程勘察院给予通报表彰。(消息来源:德阳日报)
点击数:5418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