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9-10-15,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让“绿废”服务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园林绿化在美化净化市容环境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绿化修剪物、草坪修剪物和枯枝落叶等绿化废弃物。由于经济、技术和观念等原因,在我国,绿化废弃物绝大部分进入环卫系统随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既浪费资源,又破坏生态环境,还造成处置费用的增支。如果能对城区绿化废弃物科学合理地加以处置和利用,将会带来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因此,科学合理地处置绿化废弃物并加以循环利用,使其变废为宝,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绿化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区的绿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每年新增公共绿地20多公顷,道路开通后行道树配套设置迅速。据统计,每年仅行道树修剪所产生的树枝垃圾就超过1100吨以上(全上海每年在6万吨以上),加上公园、绿地、居住区和单位绿地,每年产生绿化废弃物数量超过3500吨。

上世纪90年代以前,这些绿化废弃物的处置主要是焚烧处理,焚烧绿化废弃物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直接污染环境。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如今的做法是将修剪下来的树枝少量当垃圾直接处理,大部分经过粗粉碎后填埋,基本上没有回收利用。而这样的处置方法存在许多问题与潜在危害。

一是破坏生态环境。因城区的绿化废弃物长期以来作为生活垃圾被送到郊区填埋处理,导致城区土壤PH值偏高、缺乏养分、有机质含量低等严重缺陷,严重制约了植物的长势和绿地景观效果。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源流动断裂,城市土壤肥力得不到自我维持。此外,绿地生态系统中的废弃物清除,也造成了园林害虫天敌系统脆弱,稳定性差,微生物常常处于抑制状态,导致园林害虫危害加重,直接威胁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二是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绿化废弃物会对填埋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垃圾填埋后会产生大量的填埋释放物(主要是渗滤液和填埋气体),即时和潜在的环境危害极大。如不妥善处理,污染将持续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对填埋场周围的土壤、大气和水体造成严重危害,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也是严重威胁。随着城区向郊区扩张,绿化废弃物填埋越来越远,运输成本和垃圾填埋场处理费迅猛增加,造成每年费用大幅上升,给绿化养护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巨大压力。

循环利用处于尝试阶段

不少发达国家在园林植物废弃物收集利用方面已经有很好的经验,绿化废弃物的利用率越来越高。以美国为例,大量利用枯枝落叶堆肥用于城市绿化用土和土壤改良。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的基础上,绿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的比例也逐年上升。

在我国,不少大城市已开始实施这项工作。 2007年北京朝阳区引进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有机废弃物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规模化园林植物废弃物专业处理场,成功生产出有机栽培基质和肥料;广州市建立了园林基质厂,绿化废弃物堆肥处理比率已达30%,2010年7月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城市绿色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通用规范》;上海市在郊区建立了园林废弃物处置中试基地,初步解决了行道树修剪产生的园林废弃物的加工利用。在我国,循环利用还处于尝试阶段。

科学处置提高生态效益

科学处理园林绿化废弃物并加以循环利用,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比如,通过对剪枝、枯枝落叶的粉碎和发酵处理并归还给绿地土壤,可以有效改善绿地土壤存在的密实度高、有机质含量低、透水性差、通气性差等缺陷;增加雨水渗透,减少地面积水;维持土壤温度,提高绿地土壤肥力;对维护改善城市绿地土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植物健康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经过粉碎、发酵处理后的绿化废弃物用于绿化覆盖和堆肥,可大大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城市绿地土壤维护成本,绿化废弃物科学处理后形成的产品也具有相当可观的经济价值。

总之,绿化废弃物循环利用是实现园林绿化事业科学发展的大方向,是实现绿化垃圾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的有效途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必然选择。如何实现绿化废弃物科学处理、循环利用的新模式,实现绿化事业的新跨越,是摆在城市建设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以为,政府绿化管理职能部门应当进一步发挥管理、指导、协调职能,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将绿化废弃物纳入城市垃圾分流系统,逐步建立绿化废弃物收集、处置、加工、再利用的工作链和产业链。财政在项目建设、技术研发、日常管理经费方面作适当倾斜和专项投入,并将绿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项目纳入“十二五”规划范围。

建议可在试点区中先建设小型处理场,初步实现绿化树枝废弃物科学处置和循环利用,将减少绿化树枝废弃物处理和购买肥料支出。

绿化废弃物经综合处理生产出来的终端产品主要包括专业育苗块(用于花卉、苗木、蔬菜等,具有环保、便捷、提高成活率等优点)、天然有机肥(用于绿化工程、绿化养护等)和绿化覆盖物(用于绿化、古树等覆盖,具有防尘、保持水土湿润、美化环境等优点)。

当这些绿化产品形成一定规模,通过加大宣传推广和政策扶持,在产生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消息来源:中国建设报)

工程材料信息直辖市工程材料信息北京市工程材料信息
文章字数:2230
点击数:5414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