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芳园里 绿秀映天中
逐鹿中原,何处最宜驻马?天下之中,吾店定鼎乾坤。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南部,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2000年撤地设市,全市辖确山、遂平、西平、上蔡、汝南、平舆、新蔡、正阳、泌阳9县和驿城区。总面积15083平方公里,总人口860万,其中市城区常住人口39.4万人。
驻马店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城区内有练江河、小青河、冷水河三河环绕,市区有嵖岈山、金顶山、薄山湖、铜山湖等风景名胜区如诗如画。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继获得 “省级园林城市”称号之后,2007年9月,驻马店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以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为目的,以巩固和发展公园、游园、绿地和道路绿化为重点,以广植树木花草为手段,以新区绿地建设为突破口,以园林城市标准为依据,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使园林绿化建设有了质的飞跃。
年年都有新变化,月月都有新发展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心部署下,驻马店干部群众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瞄准国家园林城市目标,一步一脚印、一年一台阶。爱绿、植绿、护绿意识深入人心,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形成了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创建局面。
一是抓责任,健全一个体系。通过落实3级责任,实行4项制度,着力建立起一套好的创建机制。
二是抓宣传,营造一种氛围。通过用好宣传媒介,宣传创建意义,形成“人人都是创建主体、共建和谐美好家园”的广泛共识。
三是抓投入,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创新机制,实行多措并举,使绿化投入逐年增加,投资规模逐年扩大。
四是抓建设,夯实创建基础。通过高起点、高质量建设,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和物质基础。
为了周围的满园春色,为了城市的发展变化,有多少人默默奉献着心血和汗水。驻马店市突出“一环”、“一园”、“两场”、“三河”、“十五条路”的建设重点,采取BT(建设—移交)、BOT(建设—运营—移交)等模式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城市绿化建设,先后实施各类绿化项目100多项,累计完成绿化投资11亿多元,园林绿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截至 2010年底,全市已有省级绿化达标道路14条、省级达标广场2座、游园42座、省级绿化达标单位小区23个、市级绿化达标单位小区108个,练江河、骏马河、冷水河综合改造已初见成效。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率由22.4%提高到34.05%,绿化覆盖率由25%提高到40.2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 4.22平方米提高到10.13平方米,城市整体面貌得到明显提升,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统筹规划绘蓝图,开创绿化新格局建设国家园林城市是改善民生、美化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2006年以来,驻马店市在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绿地系统规划的修编评审工作,提出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城在林中卧、车在树下行”、“体现天中文化特色”的绿化规划指导思想和“统一规划,整体实施,分步推进”的实施原则,确定了5条林带环绕城区、6条景观大道纵横全城,全力打造出人与自然共存的天中绿化新格局。
新出台的《驻马店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驻马店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等文件,将园林绿化视为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基础设施,同时兼具生态、景观、经济、文化、防灾等多种功能,有效保障了创建工作有序进行。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依据。驻马店结合打造豫南区域性中心城市和200平方公里的空间战略规划以及城市经济、自然和文化特征,树立全域绿化的大生态理念,统筹考虑整个区域的山体、湿地、水系及公园、游园等公共空间,对生态节点、生态斑块、生态廊道进行统一规划设计,连点成线、连线成网,构建分布合理、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生态园林网络,确保与未来城市发展走向相衔接。加快建设增绿量,打造精品显特色碧水盈波、绿木映秀、游人如织……拥有此般美景的正是驻马店市为建设国家园林城市而倾力打造的精品工程——城区练江河、骏马河、冷水河3条主干河道的综合改造工程。在驻马店,像三河水系绿化改造这样深受市民欢迎的建设工程不胜枚举。依据《驻马店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4年来,驻马店市重点抓了“一环”、“一园”、“两场”、“三河”、“十五条路”的建设。
“一环”,即环城景观带建设。实施开源大道、汝河大道、驿城大道、铜山大道市区外围道路的升级改造,建设总长度15公里,其中新建道路的面积约42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约180万平方米。通过环城道路的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一园”,即置地公园升级改造。引资9000多万元,建设5座园桥、3万平方米园路和铺装广场、绿化、照明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园的建设标准和品位。
“两场”,即天中广场、体育广场。天中广场总面积20万平方米,绿地面积7万平方米,总投资7000万元;体育广场总面积27万平方米,绿地面积8.4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两个广场的建成,为市民提供了高品位的活动空间。
“三河”,即继续实施练江河、骏马河、冷水河的治理改造工程。“三河”改造施工总长度达6600米,总投资约1.5亿元,施工内容主要为河道截污、清淤、护坡及两岸景观绿化,新增加绿化面积约133万平方米,绿化景观长廊的效果进一步延伸和显现。
“十五条路”,即实施中原大道等15条市政道路的新建和改造,加快市区道路的外延扩展,提高道路的建设标准和配套水平。通过一批绿化项目的落实,将新增绿化面积约220万平方米。加强监管护绿色,管控能力大提升2010年,驻马店市园林管理处完成机构改革,更名为驻马店市园林管理局,并依照法律法规有效行使各项行政管理职能。这是该市为强化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而推出的又一重要举措。长期以来,驻马店市一直致力于加强护绿监管,促进绿化管控能力大幅度提升。一是保护古树名木。古树名木等是历史文化宝贵财富,驻马店市每年都组织力量,认真对本地区的古树名木进行摸底、调查,落实保护管理责任制;制订了《驻马店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二是增强法律意识。宣传贯彻执行《城市绿化条例》和《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驻马店市城市绿化管理实施办法》和《驻马店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三是认真贯彻执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绿化管理相关政策。依据该厅有关文件,结合本市实际,修订完善了《驻马店市园林绿化管理检查标准》、《驻马店市城市绿地养护技术规程》、《驻马店市园林绿化养护技术汇编》等文件,并健全精细化管理考核机制和组织,加强人员岗位培训,驻马店市园林管护工作实现了机械化、规范化、正规化,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四是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根据实际情况,驻马店市于2008年制订并下发了《驻马店市城市义务植树实施办法》,把义务植树作为大环境绿化的载体,在市4套班子领导带头参加植树活动的同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绿化建设主力军的作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以来,市民义务栽植各类苗木近百万株,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实施大环境绿化,构建节能生态圈回归自然、呼唤绿色是人类共同的心声。驻马店市加快转型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环境和经济优势,推动城市向低碳、生态、宜居方向转变,让城市与自然共存,让人与自然和谐。
一是立足实际,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驻马店市从城市园林绿化的精细化管理入手,大力实施节水、节能、节地、节材等新技术,把城区零星绿地、待建空地、街角屋头等小块空地等都充分利用起来,建成公共城市绿地,推进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如在道路方面突出“整合资源,复层绿化,拆墙透绿”的原则,采取“沿路栽树,建坛种花,立体绿化,见缝插绿”的措施,保留高大乡土树种,路侧增加连体树穴,栽种竹子等景观植物,增加道路绿地厚度,使绿色遍布城区的大街小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练江河治理和置地公园内河整治等河道建设方面,采用了蓄水技术和新型驳岸技术;在道路、公园、游园、广场等升级改造项目方面,采用了透气、透水的新材料。
二是全力推进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工作。该市制订了立体绿化推广的鼓励政策和实施方案,加强了对屋顶绿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扩大了屋顶绿化的试点,同建设单位和物业单位密切配合,结合本市的屋顶整治,进行屋顶绿化。同时,积极发动群众,提倡绿化美化阳台。
三是实施大环境绿化。构建绿色环市绿化圈,是驻马店市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该市按照城市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结合京广铁路通道绿化、突出防护绿化建设、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共同构建大环境绿化体系。完善设施强功能,夯基兴业惠民生因为充满绿意,驻马店的城市面貌变得越发美丽。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深刻感受到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带来的真正实惠,幸福感无时、无处不在。近年来,驻马店市着力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整体功能,一组组翔实的数据,昭示着创园活动为该市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是助力节能减排工作。驻马店市高度重视节能和减排工作,先后制订和下发了一系列的规范指导性文件,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目前,市区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260天以上,占全年天数的71%以上。
二是积极进行棚户区改造。为了进一步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驻马店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加大廉租房的建设力度,投资建设了环卫、园林等经济适用房小区。
三是全力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全市公厕免费对市民开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改建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广泛开展城市夜景照明工程,城市亮灯率达99%。同时,一个比较完备的城市公交网路已经形成。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人在绿中、城在园中”这是天中园林绿化的发展目标,如今已变为不争的事实。驻马店,这座绿意葱葱的美丽城市,一个适宜居住、投资兴业的现代城市,正以矫健的步伐和无限的活力,实现平安崛起!
点击数:5406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