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9-07-29,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低碳城市之路还有多远

前不久,在杭州召开的城市公共交通场站建设与发展座谈会上,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提出了一种将保障房建设与公交枢纽建设相结合的新模式。此模式是在我国保障房建设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用地难、位置偏、建设慢等背景下提出的。此模式充分考虑了保障房居民对公共交通出行的需求。业内人士认为,此模式既能有效推进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又促进城市居民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减少了城市交通能源消耗。如能推广应用,将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城市作出贡献。.

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的难题

据了解,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各地方政府计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任务总量上调至1000万套,与2010年中央政府确定的58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划相比,其规划总量几近翻番。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土地压力和财政压力。

土地供给问题一直是我国各地方城市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城市内部建设用地稀缺的现状为保障房建设带来了诸多困难,不断上涨的拆迁费用也使得政府修建保障性住房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开发动力日益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些城市选择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在交通不便、配套设施不完善但土地供给量相对较大的郊区。

然而这样一种建设模式却又给城市带来了更多新的问题:一方面,在城市的近邻区,集中建设的保障性居住区周围缺乏足够多的就业岗位,居民巨大的工作需求很容易使此局部地区产生“职住分离”的现象,进而形成明显的工作出行交通潮汐现象。这将对居住区周边的城市交通系统造成巨大的压力,同时给居住在保障性住房中的居民带来极大的出行不便。另一方面,由于土地的供给问题,一些保障性住房不得不选择建在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覆盖率较低的远郊区,不便利的出行交通最终致使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建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入住率低。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建设土地供给不足、周边配套设施供给不足、居民交通出行供给不足这三个问题,便很难为城市居民带来真正意义上的保障。鉴于上述问题,杨新苗提出,在公交场站上盖保障性住房。

新模式被提出基于政策支持

在公交场站上盖保障性住房这一模式是在公共汽车电车场站用地上方加盖开发保障性住房,地面首层一般为公共交通乘客和车辆的使用空间,地面首层以上为公共租赁住房及其他配套设施。这一模式充分利用了公交场站的公用土地特性,以交通枢纽综合体的形式建设保障性住房,在方便居民的同时,还节约了城市的开发用地。杨新苗解释说,所谓的公交场站是指在道路以外,具有独立城市规划用地,可以建设一定规模配套设施的公共交通场站,例如首末站等;而保障性住房则是面向城市中不满足廉租房标准但又无力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中低收入人群。

将保障性房建设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的开发模式是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所支持的。早在200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原建设部等六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在第六章“积极稳妥地推进行业改革”中提出:要按照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总体要求,鼓励社会资本包括境外资本以合资、合作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公共交通投资、建设和经营。鼓励和支持公共交通企业采取盘活现有资产、改制上市等方式筹集资金。要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周边地区用地开发统筹考虑,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

我国制定中的行政法规同样支持对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进行混合开发利用。2010年10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公开征求意见。《条例》征求意见稿中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在确保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功能及规模的基础上对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依法实行综合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新模式解决多项问题

杨新苗介绍说,厦门岛BRT(BRT是快速公交系统的简称)枢纽保障房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厦门的公交专用道,以高架桥的形式保证了真正意义上的“专用”,彻底排除了其他车辆对BRT运行的影响。全程无信号灯,时速可达30公里。当时调研组把前埔枢纽站作为调研对象,此枢纽站位于厦门岛的东南部,思明区莲前东路与莲前南路交叉口,同时这一枢纽也是 BRT快3线的终点站。在此公交站枢纽上方,设计有建筑面积为5.59万平方米的住宅区和商住区。其中4~25层为社会保障用房,共352套。在这一枢纽综合体中,设计方充分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将保障房入口设置在背街的一侧,保证了居住环境的安静。同时,也使居住、购物、交通得到了良好的分流,减少了相互干扰。这一模式不仅方便了居民出行,使城市土地得到集约利用,也为周边发展注入了活力。

在公交场站上盖保障房这一模式在厦门成为现实。此模式不仅缓解了土地供给的压力,同时又保证了房地产开发的土地收益。在市区内建设保障房,在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服务效率的同时,也满足了居住者对于保障房周边配套设施的需求。同时,交通枢纽综合体可以提供充足的交通运输能力,可有效解决大量集中建设模式下配套交通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此外,通过复合开发的模式,利用市政交通设施用地可以有效降低土地的开发成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及开发建设的动力,可加快保障住房的建设进程。

随着该模式的不断推广与使用,可逐渐形成绿色出行的理念。将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与保障房建设相结合,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无疑是一剂良药,低碳城市建设的成果指日可待。

本报记者  韩睿华(消息来源:中国建设报)

工程信息价浙江省工程信息价厦门市工程信息价
文章字数:2415
点击数:5371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