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04-03,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构)筑物整体移位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2012年8月启动的湖北省武当山遇真宫山门顶升工程注定载入世界建(构)筑物整体移位的史册,同时也让武当山这座道教圣地再次受到世人的瞩目。

遇真宫是1412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为纪念道士张三丰而建,是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的“九宫”之一。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遇真宫将面临被库水淹没的危险。为了保护防护区内的遇真宫,国家文物局决定对其山门及两翼琉璃墙体、东西宫门实施原地顶升15米。这个决定,创下了中国乃至世界古建筑整体顶升之最——高度最高、一次顶升数量最多、建筑年代最久远,技术复杂程度世界少有。

急难险重,方显英雄本色。2011年11月,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在数十家投标单位中脱颖而出,一举拿下这块“硬骨头”。“确保万无一失、圆满成功靠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该院院长强万明,这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目光深邃、语气坚定地说:“靠的是实力,更是责任!”

实力来源于科技创新

早在1999年,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以强万明为核心开始着手研究建(构)筑物整体移位技术,从栾城县鑫都大厦整体平移起步,经过不断钻研、摸索和大量工程实践,基础理论研究得以深化,开发出多项技术并取得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问及当初为什么会研究这么冷门的技术,强万明解释道:“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如果把发展比喻成过河的话,那么创新就是船、就是桥,而创新的核心便是抓住关键,破解难题!”

难题是什么?在全国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浪潮中,强万明敏感地发现,现有建(构)筑物和规划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许多建筑物因规划原因不得不拆除,而古建筑作为被保护的文物,一旦拆除,损失更是难以估计。作为一个长年从事建筑科学研究的人来说,强万明看到了机遇,更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一次次现场踏勘,一座座技术模型、一摞摞研究报告、一个个不眠之夜……专业水准加敬业精神,使多项古建筑移位技术难题得以攻克。古建筑群共用轨道单体平移整体就位施工工法获评2007~2008年度国家级工法; “建(构)筑物整体移位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院先后在多个省市完成80余项建(构)筑物整体移位(纠倾),古建筑达30余项。其中,云南昆明金刚塔整体顶升2.6米、河南慈源寺建筑群整体转向90度并平移470米两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高度赞扬。

谈到此次遇真宫山门顶升,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的现场工程师赵灿强介绍说,遇真宫3座宫门整体顶升工程是先采取钢箱梁盾构法把3座宫门原来青砖基座底下的泥土层掏空,然后浇筑一个高1.2米的水泥托盘,再在水泥托盘下放置12个千斤顶,同步顶升。12个千斤顶承担的总重量是1200吨,放进去一个支撑钢结构,连顶5个回合后便连同支撑钢结构一起在千斤顶下面浇筑一次水泥柱,随着水泥柱的不断上升,整个宫门将被抬升到15米的预定高度,接近5层楼的高度,这是世界纪录的5倍。截至8月20日,遇真宫东宫门已升高1.8米,西宫门升高了1米,按计划整个工程将于2013年1月30日结束。

顶升,普通人认为不可思议的“神奇”事件,就这样在缜密的设计与施工中慢慢变为现实。问到关键技术,作为副总指挥的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科技研发中心主任边智慧拿出了厚厚的技术方案,上面满是密密麻麻的文字、数据、工程难点,“首次”或“首创”技术字样在多处出现。他介绍说:“遇真宫山门建造年代较为久远,砌体材料严重老化,结构整体性差,而且顶升高度高,这些都给基础托换和同步顶升造成较大的困难。不过,这些困难也为我们技术创新提供了条件。”在遇真宫山门顶升过程中,基础托换是核心。和以前不同的是,该院采用切入式钢箱梁进行基础托换替代了原来的混凝土箱梁托换。“这种方式具有对原有土体扰动小、上部结构因托换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小、施工速度快、托换底盘整体性好等优点,既可以保障古建筑不受损害又可加快施工进度。”边智慧说。

据了解,遇真宫山门整体提升还首次将钢箱梁盾构法和高效预应力大底盘技术用于古建筑基础托换和整体顶升,首次将冲击灌注桩用于古建筑整体顶升的反力系统,首次将型钢混凝土支撑和滑模顶升施工技术用于建筑物超大高度整体顶升,首创了建筑物长行程无回降多点同步顶升技术,确保古建筑平稳顶升。

谈到企业创新的总体思路,强万明告诉记者: “我们的目标是向建设科技领域的高端和前端转移。高端指技术最前沿,前端指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政府倡导的方向。只有勇当行业的排头兵,才能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发展主动权!”如今,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的业务范围涵盖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工程检测等10多个方面,并在天津、唐山、秦皇岛设立了驻外机构,进一步拓展了技术服务领域。产值也从5年前的1000万元增长了5倍。

实力来源于人才战略

一个好的领袖,一个好的观念,并不是决胜的全部,建立一支懂技术、懂市场、能征善战的“铁军”才是万丈高楼的坚实地基。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对人才的培养,逐渐形成了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也培养出一批中青年技术骨干,为河北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与高校实施联合研发,将产业发展、科研学术进步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练就一支高素质的科研攻关队伍,确保了重大科技工程的实施。委派专家或技术骨干先后到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进行技术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注重年轻职工的专业技术培训,聘请省内外专家、大学教授及单位技术骨干进行高密度、高水平的专题讲座,极大地拓宽了员工的眼界,提高了工作水平。每年从全国各大高校引进不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增添新的技术力量。截至2011年年底,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已拥有建筑工程专家5名、教授级高工20名、高工55名;完成科研项目220余项,其中200余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多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实力来源于激励机制

为了进一步鼓励自主创新,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实施了多项激励政策。对在技术创新活动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依据技术创新成果和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进行相应奖励:获国家级、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科技成果主要完成人奖励5万元,获得省(部)级三等奖的科技成果主要完成人奖励1万元,获得厅一等奖的科技成果主要完成人奖励5000元。对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加大考核兑现力度,加强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并按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实行特薪制,建立技术津贴,实行按科技成果提成奖励,并对有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对高级技能人才实行岗位津贴制,建立技能津贴,严格持证上岗、考核上岗;对关键艰苦生产岗位人员提高上岗津贴标准。通过一系列激励政策,进一步发挥了工资分配的激励职能,对稳定骨干队伍、吸引高层次人才、促进人员合理流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非真武不能当之!”这不仅是武当的荣耀,也是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的写照。一支年轻的队伍,一支创新的队伍,一支善战的队伍,正在以其昂扬的斗志、成熟的风度攻坚克难,向着事业的高峰不断攀登,不断挺进。(消息来源:中国建设报)

材料价直辖市材料价河南省材料价
文章字数:3101
点击数:5371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