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01-26,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在平凡岗位上耕耘不辍

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海燕,在平凡岗位上耕耘不辍,孜孜以求,用勇挑重任的责任意识、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践行了“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的庄严承诺。

赤诚奉献 诠释担当

长期以来,生态环境难治理一直是老港基地的最大顽症。作为天天与垃圾“打交道”的科技工作者,周海燕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她暗暗立下誓言: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就要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为改变填埋场面貌干出一番事业来。

周海燕把填埋场当作自己的家,刺鼻的臭味儿熏不倒她,扑面的苍蝇拦不住她,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来做”。为获得人力作业与机械作业最佳配置的第一手资料,她不怕酷暑,深入现场调查取样,一蹲就是大半天。凭着这么一股要做就要做好的实干劲儿,周海燕带领她的科研团队,攻克了污泥、污水处置各项难题,为填埋场改变面貌作出了重要贡献。

执着毅力 彰显风采

随着生活垃圾不断增多,污水处理成为一道难以攻克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周海燕和她的科研团队,一次次跑现场,蹲在污水处理池旁,污水发酵散发出的怪味儿熏得人头晕脑胀。蹲得时间久了,实在受不了就到路边歇一歇,喘口气再回到现场继续进行实验。她还利用业余时间翻资料、查信息,制订处置工艺和工程化操作方案,并联手同济大学开展专项研究。周海燕和她的科研团队经历了多次挫折后,终于在已填埋近10年的陈旧垃圾上找到了突破口。周海燕设想以陈旧垃圾作过滤的“海绵”,达到以废治水的功效。为了证实这一想法,她反复进行试验,不厌其烦,最终污水处理系统的出水口流出来的水不黑了,臭味儿也基本消失了,化学需氧量也由原来的2500mg/L降到了300mg/L以下。

这项以废治废、微本高效的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技术,不仅解决了困扰公司多年的难题,还在山东省蓬莱市、安徽省马鞍山市等地的垃圾填埋场推广应用,并被列入国家863项目,获得了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一等奖。

以身作则 铸就品牌

自2010年集运系统开通以来,上海固废运输处置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生产作业迈入了集运新时代。新的系统运转难免有“磨合期”,各种各样的问题随之接踵而至。作为公司的学科带头人,周海燕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动脑子、想办法。她倡导成立了科技与管理创新委员会,在公司内部推行科研项目、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管理办法与奖励办法,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小改小革”等活动,汇集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为集运设备“强筋提效”。

周海燕在一次例行巡视中,发现集运码头的桥吊通道安全门存在重大隐患。她立即召集技术骨干研究对策,并形成一套完备的改进方案,不分昼夜地投入奋战。其间,恰逢老母亲住院,她顾不上,只得委托妹妹悉心照顾。经过3天3夜的拼搏,通道安全门改进项目在7台桥吊上实施完毕,安全隐患全部消除。桥吊厂商在定期回访中,也禁不住对这一改进方案竖起了大拇指。

生产伴随着革新,革新推动着生产。在周海燕的带动下,公司共完成集运技术革新项目10余个,3年来共收到“小改小革”180余项,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了力量。(消息来源:中国建设报)

建材价直辖市建材价安徽省建材价
文章字数:1463
点击数:5344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