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01-29,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攻坚克难再启航

  截至8月底最新统计:  山西,煤矿棚户区改造迈出新步伐,开工建设4000多万套;贵州,超额完成全年棚改计划目标,开工建设13.7万多套;内蒙古包头,新建与回购并举,预计年底将有3万棚户居民入住新居;……  经历了为期1个月的采访,新华社“中国梦·聚焦棚改”小分队记者亲眼目睹了棚改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也深深感到新一轮棚改在加速推进中,步入攻坚期。  日前,采访归来的5路小分队记者与有关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新一轮棚改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进行深入对话。  一条并非坦途的道路:老问题越发凸显 新问题接踵而至“今年我们计划改造200万平方米,如果按一平方米3000元的成本,约需60亿元资金,目前还有三分之一的缺口。多支持我们啊!”安徽蚌埠市副秘书长兼建委主任王宏,见到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三局评审三处处长吴振程,张口就谈钱。  资金缺口大,是棚户区改造中的突出问题。尽管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但随着新一轮棚改的推进,这样的老问题越发凸显。  根据安排,今后5年重点推进中西部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及独立工矿棚户区、三线企业集中地区的棚户区改造。  在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长张学勤看来,这三类棚户区改造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他说:“如果说城市棚户区,因为还有些市场运作空间,算是骨头上还带着点肉,但对于处在深山老林中的工矿棚户区而言,可真是一块干干净净的骨头了,没有任何市场运作空间。”  专家带来的数据触目惊心:有的独立工矿区人均财力尚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资源枯竭城市低保人口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倍;不少工矿棚户区低保人口比例甚至达到50%。  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锋说:“一般棚户区改造面临的资金、土地问题,在这类棚户区改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老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新问题又接踵而至。  这是棚改推进中充满隐忧的问题。  ——政府资金偿付渠道过于单一。各地棚改资金偿付几乎都来自土地出让金和剩余房屋销售款,一些城市存在一定的挂账或到期拖欠问题。  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如影随形的问题。  ——随着城市中心区域土地资源紧张,棚改势必向城市边缘和外围扩展,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压力更大;有的独立工矿、林区、三线企业棚户区,因原址改造难度大需要异地安置,新增用地指标等制约因素增加。  这是科学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千年古城面临改造与保护如何平衡。以开封为例,根据要求,古城内所有建筑限高15米,低容积率使得大量居民不得不迁出古城区,改造地块开发成本大大提高。  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棚改的推动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然而,步入换挡期的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地方财政收入减缓,对于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的棚改而言,同样是严峻的考验。  新一轮棚改,注定并非一条坦途,但政府推进棚改的决心异常坚定。  张学勤说:“尽管挑战重重,我们也要下决心办实办好这件事,让群众从‘忧居’到‘宜居’。”  一种日渐凝聚的共识:只有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棚改才能走得更快“手续繁杂,程序缓慢”,对于分管棚改工作的山西大同市副市长刘振国而言,这是让他颇为头疼的事情。  他说:“一个项目,从开始规划选址,到完全办完手续开始施工,大约需要一年时间。不是说我们公职人员不作为,而是程序太复杂,不走程序就是违规违法,走程序就是这么长的时间。大同一年5个月施工期,进入冬季开始供暖,什么都不能干了。”  还有一些地方反映,银行贷款手续复杂,到位不及时。作为银行的代表,吴振程同样一肚子苦水,“不是不给放,而是放不出”。他说:“银行发放贷款,要求棚改项目‘四证齐全’,但往往‘四证不全’,所以贷款无法发放。”  一边贷不到,一边放不出,直接影响棚改的推进,更凸显政府职能转变的迫切性。  针对地方反映棚改中的行政审批等难题,中央领导明确要求,对公共交通、供水供暖等配套设施建设,规划上要支持,审批上要放权。  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建立“绿色通道”,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前期工作能合并的就合并,压缩审批期限。  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陈飞说:“棚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所遇到的障碍,并非源自棚改自身,而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中一些机制体制性障碍在棚改中的折射。只有进一步破除这些障碍,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棚改才能走得更快。”  一个业已清晰的启示:只有与新型城镇化紧密结合,棚改造福百姓与促进发展的双重效应才能充分发挥在对棚户区的研究中,这是让陈飞纠结的一个现象:  一个距离城区30公里的棚户区项目改造后,俨然一座新城,但是年轻人并不愿意回来,住在棚改新区的多是一群老人。  事实上,棚改绝不是简简单单地盖新房建新城,它使挤压了几十年的社会综合问题集中显现出来,牵动着棚户区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这种变革对棚改居民的心理冲击不容小觑。武汉临江港湾小区棚改回迁居民刘清平老人告诉记者,以前烧的靠捡、吃的靠种,靠低保金就能生活;搬进新房后,做饭煤气、上下电梯,生活开支大增,很多人担心新房“搬得进,住不起”。  实践证明,棚改只有与新型城镇化紧密结合,让棚改居民不仅有房住,还能住得稳,棚改的生命力才会持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江西农垦棚户区改造,称得上一个样板。在推进危房改造的过程中,特意将其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既解决了职工的就业问题,又圆了他们的市民梦。  江西九江云山集团职工王长云,以前主要经济来源靠种田,他说:“搬到镇上后,附近就是工业园,我和妻子两人在那里上班,一个月下来有两三千元。”  如今,王长云的新家位于棚改新区“军山惠民新村”,小区环境优美,一排排新房错落有致,学校、超市、医疗室、休闲广场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这让他“一直都想过上城里人生活”的愿望成真。  江西省农垦办主任唐安来说:“如果解决不了垦民就业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难题,即使住进新房也可能会是漂亮外壳下的贫民窟。”  先行者的经验,对后来者是极大的启示。作为包头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指挥部副总指挥,东河区副区长王旭亮说:“我们要真正让北梁棚户区改造不仅仅局限在‘上楼’,而要着眼于包括促进就业、提高收入、改善教育环境、建设和谐社区等全方位的目标。”  陈飞说:“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棚户区改造应以住房改造为抓手,以解决棚户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为核心,把提高棚户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再就业能力放在根本地位。棚户区改造正是新型城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今天,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正在加速推进,千千万万棚户区家庭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从未如此真切,人们期待着,新一轮棚改能够攻坚克难,加速推进,让造福百姓与促进发展的双重效应持续释放。(消息来源:新华网)

材料指导价贵州省材料指导价贵州省材料指导价
文章字数:2890
点击数:5361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