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9-10-15,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织补:城市肌理的新生

  一个具有独特传统建筑文化韵味的城市,如果突兀建起一座座不伦不类的现代建筑,给人的感觉无异于美丽的华服有了破绽。   织补与修复,正成为众多历史文化名城恢复传统风貌的选择。保护与传承,也正在成为当代中国城市建设发展所面临的严峻话题。   2015 年12 月20 日,时隔37 年再次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2016 年1 月7 日,“2015 年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年会暨中华建筑文化发展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学术交流会”在西安召开,从耄耋专家到莘莘学子,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名代表共同探讨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精神。   顶层设计已然明确,接下来,就看城市管理者与规划建设者如何行动了。   蚕食:破坏城市风貌   每逢节假日,国内各大热门旅游城市总是游人如织,一票难求。人们除了欣赏山水美景,还想领略不同的城市风貌。   不过,这种愿望如今却并不是那么容易满足的。在许多城市,传统建筑已经所剩不多,历经千辛万苦保留下来的部分建筑或街区,要么如同盆景一样,只可远观、不可亲近;要么过度商业开发,与集贸市场并无二异。   “失去了传统建筑的城市,也就失去了独特的城市风貌。假如北京拆光了胡同和四合院、苏州毁掉了苏州园林、婺源没有了徽派建筑,这些城市还会有区别吗?”一位老专家曾这样问过记者。   但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即使在城市风貌保护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苏州,这样的事情也曾经上演。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走出过唐伯虎等人的苏州桃花坞,就遭遇过一场以“整治保护利用”为名的动迁。列入文保和控保的文化遗存虽然无恙,更多老建筑却已灰飞烟灭。一座座孤立的文保单位,因此犹如现代化汪洋中的孤舟,于风雨飘摇中显得孤独寂寥。   当年,苏州古建园林传统文化应用研究中心主任陈天趣曾感叹:“这里的每一块砖头、每一根梁柱都是历史啊!”   在呼吁保护的过程中,陈天趣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我并不反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但除了‘洋苏州’(指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及‘新苏州’(指苏州开发新区),为什么容不下‘古苏州’(指桃花坞等老城区)及‘土苏州’(指郊区农家)呢?”   他认为,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年轮,是文化和民俗的载体。“拆了一个店铺,等于就毁了一门传统手工艺。”除了属于文保和控保范围的文化遗存,百年以上的老房子都不应该拆。对于古城区,不应大兴土木、拆旧建新,而要以修复为主,这样才能还原给后人真正的历史与文化。   如今,走在苏州老城区,观前街早已成为现代商业汇聚地,尽管点缀了一些传统建筑的符号,却给人异样的感觉;平江路沿河两岸虽然小桥流水人家依旧,却承载了太多寻梦人的寄托,游人的最佳游览感受已到上限。   “传统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自我调整、不断发展的动态概念。”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单军认为,但是,“地域建筑文化在中国有重要意义,来自不同地域、民族的传统特色是中国建筑走向未来的重要方面。”   织补:恢复城市肌理   中国建筑如何从传统走向未来?   这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锦秋为代表的一批建筑人毕生思考的问题。   针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与探索,张锦秋认为应认真思考如下问题:一是如何用开创性的工作创造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二是能否把传统建筑的形式风格探讨提高到城市文化和地域文化层次;三是如何把所作的每个规划、设计项目提升到人居环境、和谐美丽家园的范畴。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传统建筑行业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也是传统建筑从业者的历史使命。”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王树平强调,当代中国设计师要从优秀传统中汲取营养和智慧,站在时代前沿,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创作出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新作品,为中国建筑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复兴而努力拼搏。   面对已经被逐渐蚕食的城市传统肌理,一大批建筑师正在用自己的探索和实践恢复城市的记忆。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唐玉恩在介绍上海四行仓库保护复原设计时表示,既有工业建筑拥有丰厚的人文历史,对其进行更新改造有助于让城市留存记忆。“四行仓库是近代仓储建筑群的代表,更有一段不应忘却的历史,我们决不能忘掉城市之殇。”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肖伟认为,建筑是城市肌理的延伸,只有延续历史文脉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设计的武汉吉庆民俗街项目以‘长街窄巷’的布局方式体现汉派特色,内部设计注重以内景重现老武汉民俗风情,实现‘新吉庆’汉味文化的享受与消费。”   而在坚守西安的中建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屈培青看来,上世纪80年代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是新唐风建筑,基于西安“唐皇城复兴计划”对城市风貌的明确定位,中建西北设计研究院着重从中式民居、简中式建筑、新中式建筑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我们将以织补的方式,不断恢复西安的城市肌理,传承再现古城的历史风貌。”   “2016年,传统建筑分会将开展‘华筑奖’评选工作,继续推动地域建筑文化工作委员会的成立,组织开展传统建筑文化知识及营造技艺培训,并将组织传统建筑文化夏令营,注重传统建筑的人才队伍建设。”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会长马炳坚告诉记者。 造价材料信息直辖市造价材料信息北京市造价材料信息
文章字数:2689
点击数:5280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