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9-01,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下一个30年:慈善改变中国

  为什么现在中央提出要搞社会建设呢?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超出了预期,下一步的任务就是要让社会发展也赶上去。

  在美国,有大约1/10的就业人口从事慈善,人均工资水平在30000美元以上;而中国的慈善从业者别说1/10,能达到美国的1/20就算不错了。同时,美国将每年GDP的2%用于慈善捐赠,而中国哪怕只拿出1%,也有3000多亿元之巨——但中国每年捐款只占GDP的千分之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经济发展已取得丰硕成果之后,社会发展要想也赶上去,就必须像刘翔一样跨栏,跨过一道道摆在前面的“栏架”:社会资金富裕,慈善资金缺乏;爱心奉献丰富,慈善组织缺乏;捐赠方式多样,税收政策缺乏;社会需求爆增,公益服务缺乏。

  先说说“社会资金富裕,慈善资金缺乏”。2010年,我国GDP已近40万亿元人民币,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同时,我国还是美国的最大“债主”,世界金融秩序的正常运转也得益于我国银行储备的几十万亿元资金。中国人热爱储蓄是个老传统,但热爱慈善的习惯却远未形成,常年的人均捐赠量还不足 100元。试想,如果我国每年人均捐款能达到100元,那会有多少钱?1300亿!尽管我国的慈善捐款总额在2008年曾一度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却很快又回落到了2009年的500亿。而美国每年的人均捐赠有上千美元,常年捐赠数则在3000亿美元左右,即使最低的时候也不低于2000亿美元。中国慈善资金的缺乏,充分表明了我们的慈善事业还没有进入常态化发展,平民慈善还没有被广泛普及。

  其次是“爱心奉献丰富,慈善组织缺乏”。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最需要注意的是结构性问题,比如今年壹基金注册以后,公募型基金会就出现了结构性变化。另外从整体上来看,爱心奉献普遍缺乏组织,而缺乏组织就无法保证有效。2010年我国的基金会数量不足2000家,美国则有10万家。正因我国慈善目前还处于组织化过程中,大众捐赠存在诸多不便,慈善活动也就不可能多样化地表现出来。

  再就是“捐赠方式多样,税收政策缺乏”。关于免税政策,我想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还不太了解12%的优惠政策。其实简单算一个账就很清楚了:如果一个大企业有1亿元的利润,就可以享受1200万元的免税额,免税多少呢?按照统一规定,大概是1/4。也就是说,如果你捐了1200万,就能够免除300 万的税款。而对于个人捐赠扣除税前的30%,除了北京之外,在全国其他地区还极少能得到落实。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呼吁。

  最后还有一点,“社会需求爆增,公益服务缺乏”。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和富裕化双重问题的加速,也潜藏着一个十分特殊的产业趋势,那就是社会服务业随之正在兴起,同时也需要更多新的文化娱乐产业,这些都需要相应机构在组织和技能上进行专业化提升。但遗憾的是,我们现在似乎还停留在究竟做“慈善”还是做“公益”的概念之争上。

  关于这个问题,我和徐永光先生曾经专门聊过很长时间,最后统一了意见:中国跟国外情况不一样,我们没必要那么渭泾分明。国外由于长期做慈善,慈善事业已经非常发达,所以现在人家可以说做“公益”了,因为其外延更广泛,比如给军队配装备也可以叫“公益”。我国公益事业已经发展了60年,社会对于 “公益”从不曾有任何负面解读,偏偏对于“慈善”却颇多争议,从建国以后就称其为“虚伪的资产阶级的慈善”。因此,过去大家连“慈善”都不敢提,只能说 “公益”,直到2004年中央下发文件,才正式提出要支持慈善事业。如果我们刚刚好不容易把慈善“正面化”,现在又非要学国外,说什么慈善不够而要发展公益,这就很容易把慈善又吵回到负面去。与其这样,还不如干脆稀里糊涂地统称“公益慈善”。其实,慈善一旦国际化之后内容就可以很丰富,凡是政府办不了的,公益慈善组织都能解决,比如美国把养老、助残等方面也算在慈善里头。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力量还非常不够,就别再做一些无谓的概念之辩了。

工程预算价直辖市工程预算价北京市工程预算价
文章字数:2442
点击数:4352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