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9-01,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平安城市建设国际监控品牌如何破尴尬局面

平安城市的建设显然从起步摸索阶段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发展成长的阶段,统计显示平安城市是视频监控系统中所有大型行业中市场份额最大的,平均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所以它自然也成为未来各类监控产品厂家、软件平台商、运营商、集成商的必争之地。然而,国际品牌在平安城市建设中的状况并非十分乐观。    平安城市建设是在金融行业的安防大规模应用后,第二个中国安防业的巨大推动器,从刚开始的311工程示范、到平安城市的二三线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到现在的平安农村、智慧城市的规划落实,无不体现着它的蓬勃的生命力。    讨论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这个话题无论从产品和技术来说,都是一个既有深度也有广度的课题。由于篇幅和个人能力的关系,在这里笔者只是作为一个从事监控产品多年工作人员的视角,在平安城市的“眼睛”—视频监控的前端设备这一小块的范畴,跟大家谈一谈为何在平安城市这么好的市场发展态势的状况下,为什么国际知名品牌的摄像机厂家会发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观点。    一、国际品牌在平安城市的尴尬状况    国际视频监控品牌在中国安防行业中,主要市场在前端摄像机,尤其在金融、机场交通、司法、高端智能建筑等板块都保持了不错的市场占有率,在视频成像的专业性和产品的可靠性等方面有着不错的客户口碑,从IMS调研报告看出,三星、松下、索尼、霍尼韦尔四个大国际品牌占了整个前端摄像机市场的30%以上的业绩。    但国际知名品牌在平安城市前端摄像机占用率却远没有上面数据这么风光,从个人笔者了解状况来看,其市场占用率不会超过15%。完全可以用“尴尬”两字来形容。个人认为形成这种尴尬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过于考虑“量”而没有很好的兼顾“质”    平安城市建设近几年来颇受地方政府重视,成为政府打造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但是无论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来看,都存在类似问题,就是政府投入有限,建设规模却庞大,很难像一些高端应用行业那样做到“量”与“质”兼顾。私下里也能经常听到公安终端用户或者电信等运营商发出“我们想用好的产品,想用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但是建设数量要保证,经费就不允许了”的哀叹声。这也造成了一些平安城市建了不好用,不好用又重建的怪圈,在讲“量”的同时没有很好的考虑“质”,最终浪费了资源,也让一些“质”不错的国内国际品牌失去了机会。    BOT、BT等运营模式,造成一定的行业垄断    众所周知平安城市项目建设和运营所需的资金非常庞大,建设和维护也比较复杂,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多快好省”的建设,各种商务模式包括BT(建设-转让)、BOT(建设-经营-转让)、BLT(建设-租赁-转让)、BOOT(建设-经营-拥有-转让)等运作模式在平安城市项目中都得到很大程度的应用。    然后,这些模式的运作方不是大型运营商就是大型集成商,他们通过圈地,低价竞标,对缓解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无疑起到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地方政府不加强规范和管理,承建方在圈地低价中标后,肯定会形成一定垄断,多以选择自有品牌产品或价格方面有优势产品作为前端摄像机选型的重要依据。这个现状从很多运营商的选型招标中,价格分数的比率越来越重足以说明,这也使得很多技术评分不错但价格稍贵的国际知名品牌很难过关。    国际品牌的一些先天不足影响其发展    当然,产品模式比较单一,性价比优势不足等等问题也是国际品牌无法应对平安城市需求的硬伤。比如明知平安城市对价格要求高,可各个国际知名品牌似乎放不下“高(市场定位高)贵(销售价格贵)”的身份,为之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低端产品,其次,产品模式单一、没有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兼容服务等的不足,也成为了国际品牌摄像机无法很好服务数字化网络化趋势明显的平安城市先天不足的问题。网络化、集成化的今天,前端摄像机的选型应用必须以服务于管理平台和应用为依据,而这一块似乎很多国际品牌都没有准备好。    对于大多国际知名品牌来说,一边是金额庞大增速迅速的市场,一边是诸多不利因素,退有所不甘,进又怕出现投入大产出少的结果,才会有笔者今天“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叹(仅个人观点)。如何改变,如何应对平安城市的需求与发展?“国际品牌”们应有所思,有所行才是。    二、如何打破“鸡肋”感

1/2 记录数: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页 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2123
点击数:4264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