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9-01,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循环经济与陶卫产业关系密切

日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促进清洁生产、源头减量,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提出了“五位一体”发展理念,并在报告中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也正是生态文明建设被置于突出地位的大背景所在。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在我国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经济增长模式所带来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背景下提出来的。所谓的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目前我们进行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废弃物处置、资源综合利用,甚至新材料、新能源开发、低碳经济等,都属于循环经济范畴。

陶瓷卫浴业与循环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废弃物,特别是陶瓷废品,污染环境、浪费资源。陶卫企业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减少不合格品产生的前提下,应不断加速工艺创新,以实现废瓷、废砖的回收再利用。同时努力强化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对废瓷、废砖等实现综合利用。

积极推进绿色发展。陶瓷卫浴企业要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绿色发展模式,效率最大发挥、资源最大利用,并实现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最大化,如废水、废气、废渣、热能等,让资源、能源充分发挥效能,最大限度减少浪费。这需要陶瓷卫浴企业推进设备创新、技术创新的支撑。

积极推进循环发展。陶瓷卫浴企业要加强对废瓷、废砖的重视,没有无用的垃圾,只有错放的黄金。对各种固体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视作原材料,重新进入生产循环之中。不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更是企业较好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最佳表现。这需要陶卫企业推进工艺创新的支撑。

积极推进低碳发展。陶瓷卫浴企业实现产品的最大产出率、最高合格率,效能最大利用率、浪费最小化,不仅考量着企业的发展理念和经营智慧,更能实现产品低碳、环保、绿色,生产经营过程,包括企业和品牌都冠以低碳的标准和要求。从而提升企业和品牌的社会形象,让企业、品牌、产品均符合低碳的要求,满足竞争的需要。

陶瓷卫浴业的循环经济,潜力巨大。一方面陶卫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我国卫生陶瓷的年产量超过2亿件,最好企业的产品合格率在90%左右,大约10%属于废次品。这部分不合格品不是被抛弃,成为千年不化的垃圾,占用土地、污染环境;就是被企业纳入循环生产之中,作为原料的一部分重新回归生产循环。另一方面,陶瓷洁具轻量化、瓷砖薄型化成为产品创新发展的主流方向,国家产业政策、创新支持资金、税收等都会向这方面倾斜。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提出,要积极开发推广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鼓励企业进行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创新。这将为陶瓷卫浴业发展循环经济奠定坚实的政策支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减量化、轻量化的产品研发创新发展方向,可以促进企业减少资源消耗,保护有限的宝贵的原材料资源,延长陶瓷卫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命脉。据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建陶产量64.27亿平方米,矿物原料消耗1.8亿吨,能源消耗4050万吨标煤,电力消耗353亿度,水消耗11.48亿吨。如果将所有瓷砖的厚度减少50%,原料消耗将节省近亿吨,节省的水、电更是以亿、百亿计,产生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发展循环经济,还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近年来,陶瓷卫浴企业面临着成本不断上涨的巨大压力,原燃材料价材料价格涨幅令人咋舌,用工成本、汇率变化、管理费用等,以及环境压力,节能减排压力,都在迫使陶卫企业提速转型升级步伐,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正是提速转型升级的有效方式之一。

目前,陶瓷卫浴业无论从产业规模、市场需求,还是从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可承受能力考虑,都必须转变量增发展模式,必须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依靠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调整结构,走“瘦身”增效之路。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令陶瓷这样的传统产业摆脱污染的负累,实现保护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令陶瓷产业和企业走上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陶卫企业更要创新模式、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形成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增长点。

材料指导价
文章字数:2156
点击数:4181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