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31,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陶瓷总是纪录历史中美好的一面

当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英国大英博物馆为了庆祝2012年的两大盛事——伦敦奥运会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纪念——而决定联合举办一场展览时,它们选择了一样对两国命运都有过至关重要作用的事物:瓷器。    “让中国感到无比骄傲的是,他们发明了瓷器制作技术,”大英博物馆的亚洲部主管简·斯图尔特(JanStuart)说,“他们想要向本地以及世界的观众着重强调这一点。”    陶瓷制作的秘密,是由宋朝(公元960—1279年)景德镇的制陶工匠发现的。当时他们在用于制作其他陶器的瓷石当中加入高岭土,并将烧窑的温度提升到摄氏1300度(华氏2400度)以上,制作出了一种坚硬、亮泽而且呈现明亮白色的物质。它可以用于制作精美的容器,可以产生无与伦比的装饰效果,因此也带动了前所未有的需求。    “瓷器确实是第一样全球性的产品,”斯图尔特女士说,“它被运送到了世界各地,帮助推动了现代经济和白银贸易。”    瓷器在其所到之处几乎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超凡的美和惊人的硬度,曾经让一些人相信它具有各种魔力。东南亚有一种文化认为它是流星带来的;还有一些文化认为它能治病,可以唤来神灵。    本身就拥有深厚陶器传统的中东,长久以来一直都是宋瓷最大的海外市场。它也很快掌握的制陶技术,而经营海上丝绸之路(亦作“陶瓷之路”)的中国伊斯兰教商人,也将中东的“钴”引进到了中国,从而让明代中国得以创造出其标志性的蓝白色瓷器。随着需求迅速增长,景德镇窑厂的分工越来越明确——每一件瓷器会经过大约70名工匠之手,有些工人甚至只负责绘制碗器上的蓝色镶边。    第一件瓷器在公元1300年之前就已经进入欧洲,但大规模的出口直到16世纪晚期才开始。当时先是葡萄牙人,然后是荷兰和英国的商人,开始将瓷器运往欧洲——常常是在装满茶叶和丝绸的船上做压舱品——从而激起了“瓷器热”(PassionforPorcelain)——而这一次的展览也以此为名,中文称作“瓷韵”。    展览将进行到明年1月6日,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AlbertMuseum)也参与了策展。这也是这些著名的博物馆首次联合展出它们的中国瓷器藏品。展览的第一部分是明代和清代的出口陶瓷。大多数的陶瓷制品为蓝色和白色,根据中国的审美趣味来绘制装饰,但也有一些是特别为欧洲富豪定制的。其中最古老的瓷器之一是一个蓝白色的餐盘(1520—1530年),是为一名葡萄牙顾客制作的,上面以牡丹做装饰,还有“IHS”的字样。    这一行字样是拉丁文“Iesushominumsalvator”(耶稣,人类的救世主)的缩写,与耶稣会会士有关,但在耶稣会进入中国甚至是他们在1534年订立教义之前,这只盘子就已经出现了。其他重要藏品的来源就没有那么强的宗教色彩了,比如一只上面画着船和一面瑞典国旗的大啤酒杯,是由一名在1785年困在海南岛的瑞典水手订做的;一只出自同一年的潘趣酒碗,上面画着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一个海战场面;一只色彩斑斓的盘子(约1745—1750年),画着堂吉诃德和他的侍从桑丘·潘萨(SanchoPanza);还有蓝白色的双颈油醋佐料瓶(约1690—1700年),上面的银是在欧洲加工镶嵌的。    所有这些制品,都显示了一种通过瓷器产生的令人着迷的文化交汇。包括建筑、绘画、纺织品和文学等在内的各种媒介,将各种设计概念、装饰基本图案和颜色组合带到了中国,在那里被重新演绎,然后又再向外传播出去。    后来,全球贸易扩大和新大陆殖民统治带来了饮食习惯上的改变,瓷器的需求也随之提升。诸如茶、咖啡和巧克力这样的高价饮品,似乎也需要配搭昂贵的餐具。同样,曾经很难获得的调料如今已经变得普遍,于是上流人士也进而用精美的瓷器餐具来将自己与草民区分开来。迷醉于瓷器所带来的荣耀,欧洲人又开始迷上了它的制作秘诀。

1/2 记录数: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页 建设造价信息海南省建设造价信息海南省建设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1995
点击数:4047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