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31,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钢贸商转型给钢铁企业带来双重挑战

“有个钢贸企业老板转型去卖酒了!”近来,钢贸企业的转型成为业内一个热门话题。一些钢贸企业选择了跨界转型,他们放弃钢贸,退出钢市,另辟蹊径;另有一些钢贸企业围绕钢贸主业转型,提升钢贸业的集中度。钢贸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转型方向,映射了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同时,也给钢铁企业带来了双重挑战。    钢贸商转型或将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效应    《中国冶金报》记者了解到,在上海,一些钢材交易市场入驻的钢贸公司正在逐渐减少。有的钢贸企业转型开饭店、卖红酒、搞房产、炒期货、涉股市,有的从事金融业、文化传媒业等。据不完全统计,仅上海钢贸企业中转向金融、物流园区建设的就有上百家之多。剩下的一些钢贸企业尽管没有离开钢贸主业,但经营规模在不断缩小,企业人员也在锐减。一家钢贸公司董事长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说,他们公司的员工从原先的70多人裁减到20来人,钢材加工点关了,加工设备也卖了。与之伴随的是钢贸企业减少向钢厂订货,有的将订货量从每月1.5万吨~2万吨,减少到目前的4000吨~5000吨,有的钢贸商甚至不从钢厂进货;有的钢贸企业即便采购钢材,也大都是用于银行的质押贷款,再用贷款的资金炒房产、炒股票、炒期货,钢贸企业“空壳化”现象严重。    钢贸企业是钢铁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目前钢厂所生产的钢材,至少有60%~70%是通过钢贸企业这一流通环节销售到终端用户的。其存在和职能发挥对钢铁企业来说,具有以下有利作用:一是缓解钢厂资金紧缺的矛盾。钢贸企业向钢厂订货,通常是先付款,后拿货,有的钢厂还向钢贸商收取一定量的“押金”,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这些资金沉淀在钢厂,为钢厂减轻了资金压力。二是为钢厂开辟销售渠道。目前,全国从事钢材贸易的企业有近20万余家,仅上海地区,从事钢铁服务业的企业就有7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已超过800家。钢厂的直销功能还不足以替代钢贸商的中端流通作用。三是有利于钢厂排产,以销定产。钢贸企业向钢厂订货,都是在当月底之前向钢厂确定订货合同,钢厂签订合同之后,掌握了下个月的销量,便于合理安排生产,实现以销定产。    钢贸企业跨界转型和“空壳化”现象的集中显现,对于钢厂来说无疑是一大损失。事实上,这一影响和损失已经显现。如今,不少钢厂面临销售困难、库存增加、资金紧缺等重重压力,与钢贸企业减少或不向钢厂订货直接相关。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许多钢厂纷纷下调出厂价格,让价格贴近市场,正是为了吸引钢贸企业向钢厂订货,成为钢厂的代理商。    同时,部分钢贸企业围绕钢贸主业转型,提升钢贸业的集中度,改变散、弱、小、乱的现状,给钢铁企业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同样不容忽视。例如,不少钢贸企业结成联盟,形成一个钢贸群体,发挥资金、资源、渠道等优势,与钢厂争夺话语权;再如,部分钢贸企业在营销谋略和策略、销售方式和理念上创新,形成了多元化的钢铁物流发展模式,包括贸易+物流的模式、物流+金融的模式、贸易+流通加工的模式、新兴的钢铁物流园区模式、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等。这些年,钢贸企业在发展方向和经营模式、产权制度改革和激励方式,以及在业态和经营方式等多方面都形成了很多有益的积累和实践。钢贸企业正在逐步从钢材贸易商向流通服务商转变,从终端用户需求出发,将产业链延伸到加工配送、个性化定制服务等。    对此,钢厂必须充分认识到,如今的钢贸企业已经不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钢贩子”了。随着部分钢贸企业的成功转型,可能对钢铁企业产生利弊截然不同的两种效应。如果钢贸企业与钢厂形成合力,那么将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巨大的积极效应;反之,将加剧竞争,给钢厂带来极大的冲击,成为新的挑战。

1/2 记录数: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页 工程造价信息网直辖市工程造价信息网上海市工程造价信息网
文章字数:1743
点击数:3915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