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30,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转变发展方式 扭转房产绑架中国经济的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业的异军突起让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2003年房地产业被定位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加突出。但房地产业的非理性繁荣,也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些不协调因素,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障碍。因此,认清房地产业性质、找准房地产业定位,彻底扭转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的尴尬局面,是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容回避的重要话题。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顺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具有极端的重要性。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007年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经济增长主要指经济总量扩张和规模扩大,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也要求结构优化和质量效益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要求也更高。    虽然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的提出已有近20年时间,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依然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特别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又加剧了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从而使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因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表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实现这项紧迫任务,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要抓手,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为,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抓手,才能有效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经济发展才有持久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民生在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国家之根本,甚至被置于“国计”的高度与之相提并论,即所谓“国计民生”。从发展观而论,最大的国计其实莫过于民生。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民生问题却很少成为主旋律,民不聊生倒成了历史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后,民生问题才开始真正受到关注,并被提到“国计”议程。但在一段时间里我们却选择了“齐步走”、“大锅饭”的民生发展之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解决不了中国的民生问题,只能导致共同贫穷。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解决民生问题推向了一个运程激变的拐点。由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还是一个温饱不足的社会,因此解决温饱便成为第一位的紧迫任务。随着温饱问题基本得以解决,住房在民生中的地位便开始凸显出来。上世纪90年代,当中国进入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即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时,社会上曾流传一句顺口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这不仅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于改善住房条件的祈盼和向往,同时也说明,住房条件的改善已经成为衡量民生改善程度的重要标志,并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联系在一起了。    二、不要让房地产的资本性质湮灭了其民生性质    无论是从古代、近代还是当代社会来看,也无论是就中国还是国际社会而言,住房都与民生密切相关,是民生的重要依托,并越来越引起全人类的普遍关注。但是与计划经济体制下住房被排斥在商品和市场之外、住房供求通过“福利分房”制度来解决不同,我国目前所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住房制度,主要是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绝大部分人的住房需要是通过市场来解决的,少部分依靠自身能力无法通过市场解决住房的人,则需要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住房保障体系获得住房。无论直接通过市场还是依靠政府建立的住房保障体系获得住房,都要依托于房地产业才能够实现住房消费。所以,住房与民生的相关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表现为房地产业与民生的相关性。

1/2 记录数: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页 建材预算价山西省建材预算价长治市建材预算价
文章字数:1975
点击数:3761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