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9,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探路海上风电 我国大规模开发尚待时日

两度延期后,我国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终于开始向企业发放标书。这四个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包括潮间带和近海两种类型风电场的开发,被看作是我国海上风电开发的一次实质性探索。      大幕已然开启。      两度延期后,我国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终于开始向企业发放标书。这四个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包括潮间带和近海两种类型风电场的开发,被看作是我国海上风电开发的一次实质性探索。      “项目完成后,大致就可以知道海上风电场的风险有多大,成本有多高,将来是否能马上发展。”6月7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表示。      首期海上风电项目9月截标      “海上风电”势将成为2010年度的关键词之一。      国家能源局在2010年能源工作任务中明确指出,要继续推进大型风电基地建设。特别是海上风电要开展起来,到《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发布,再到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的启动——业内已有人将2010年称为“我国海上风电的元年”。      而招标的启动,无疑更具有标志性意义,“这意味着更大规模的海上风电开发将展开”。在日前举行的2010上海国际海上风电及风电产业链大会暨展览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如此评价说。      “项目到9月12号截标,”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秘书长李俊峰告诉记者,5月18日起,原本预期4月开始招标的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在两度延期后开始向企业发标,“中标方确定后,将在4年内完成全部项目的开发工作”。      据介绍,此次特许权项目全部集中在江苏省,分别为滨海和射阳的两个30万千瓦近海风电项目、大丰和东台的两个20万千瓦的潮间带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项目将采取“捆绑式”招标的方式进行,即将项目开发商、风电设备商和专业安装公司三者联合招标,企业自行联合投标。      “参与投标的企业不会少。”李俊峰告诉记者说,一来海上风电技术比较先进,很难说被哪一家所垄断;其次,海上风电与陆上风电有着本质区别,一般来说,风机设备的成本占30%左右,工程即施工安装接近50%,接入系统约占20%,“一个成功的投标方必须要协调组织好三方力量,要有良好的装备、施工队伍和技术以及接入系统,而这些,也不是哪一家公司所能垄断的。”      事实上,除了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等将参与招投标,“连国际的开发商也来了,这是一个很大的竞争舞台,不是属于少数寡头的”。李俊峰强调。      投标电价依然唱主角      作为陆上风电开发中的一项重要经验,特许权招标被应用到了此次的海上风电招标项目中。      “和陆地风电一样,风电设备与施工技术方案在特许权招标方式中将作为统一条件进行招标,其中电价将成为主要参考因素。     王骏透露,其目的在于通过竞争性招标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有效推进开发成本的降低,“从而在政府补贴资金有限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此前,我国海上风电曾诞生过东海大桥风电项目税后0.978元/度的上网电价。但作为国内首个海上风电场,要赶在世博会前并网发电的东海大桥风电项目,带有更多试验意义和政治意味,其电价与成本并不能作为海上风电电价的参考及标准。      因此,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电价被认为对整个行业具有导向意义。在中国水利水电规划院副院长王民浩看来,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规划能否实现,将主要取决于此次招标所形成的近海、潮间带风电场两个上网电价,以及海上风电开发技术的完善和成熟。      此前,有能源局相关人士曾对媒体表示,电价因素在招标综合打分中占六成比重,其余四成要看投标方出具的经营管理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因此不会重演陆上风电招标时“超低价中标”的现象。      但这依旧不能打消开发商的担忧。在海上风电产业链大会上,神华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桂凯直言不讳,“呼吁开发商和政府吸取陆上风电特许权招标的经验,防止恶性竞争、超低电价中标。海上风电存在大风险,希望我们一起步就有一个准确的方向。”      事实上,在陆上风电的特许权招标中,不乏以超低电价中标的现象,“从2003年开始,直到2006年才把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定下来,”施鹏飞告诉记者,“最关键的是评标,谁最接近平均值,谁最可能中标。”      “希望投标方比较理性,提出合理的价格,而确定中标价格时也应反复考虑———企业应该有合理的收益,”施鹏飞表示,“海上风电要大规模发展,最终要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当然,这需要时间。”      大规模开发或将延缓      需要时间的,不只是电价。      “海上风电在中国刚起步,面临着开发成本高、设备研发力量薄弱、施工经验不足等困难,相关的行业管理标准和规范还不够完善,”王骏坦承,这些问题都限制了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发展。      相比西北内陆地区的风电远离电力负荷中心、接入电网受限,“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且具有强大的电网支撑和广阔的用电市场”———这是提及海上风电开发优势时必不可少的一条。“但沿海地区风电的接入也有可能受电网限制,”施鹏飞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      他透露说,比如山东省靠近北方地区,以火力发电为主,冬天也要供热,“风力太大时风电接入可能也会受限”;除此外,如果利用±800千伏的特高压输电线路把内蒙古的风电、火电打捆送到沿海地区,落地电价比海上风电的电价低,“那么,海上风电开发可能还要往后推,当然,这还是一种设想。”      “但西部地区肯定消纳不了那么多风电”,施鹏飞告诉记者,“要么尽量把一些电力负荷往西北部配置,要么就是把电力往东边输送。”      “还有一个制约因素,即海上风电场的成本到底是多少?”施鹏飞强调,“这也就是为什么除了东海大桥风电场外,我们还要利用一个100万千瓦的风电特许权项目做一次探索。       目前,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各沿海省市均已纷纷编制了海上风电发展规划,“这些主要是根据风能资源和可利用率做出的,仅是初步的,”施鹏飞表示,“我希望等这批潮间带、近海风电场做完后再决定下一步的发展。如果成本很高,那么海上风电场的大规模开发可能还要再延缓一段时间。”施鹏飞对记者表示。      专家视野:      毛如柏:国际合作是海上风电发展必由之路      “回顾2004年开始起草中国可再生能源法的时候,我国的风电发展才刚刚起步,短短6年间,我国风电事业已从陆上发展到了海上,实现了我国风电人几十年的梦想。”从6月7日召开的上海国际海上风电及产业链展览会上走下来,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主任委员毛如柏不无感慨。      对于目前掀起的海上风电开发热潮,毛如柏认为,“海上风电对技术水平、人员素质、施工环境、运营维护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在这方面世界各国都不很成熟,还处于经验积累的不同阶段,国际合作是海上风电发展的必由之路。”      “海上风电的技术含量非常高,除了风机本身的设计制造技术,还包括海上平台建设、吊装、运输、运营等。此外,还要考虑电价、风机的选址、对气候条件的适应,甚至大规模应用对生态气候的影响等不可预见的因素。”他表示,这需要长期的实践检验和经验积累,要不断完善技术性能,在技术逐步成熟的基础上实现规模化应用,“减少由于技术因素带来的损失”。      此外,他还提到,人才培养已成为海上风电的当务之急。目前国内、国际对风电产业人才的培养速度和规模均滞后于产业的发展,海上风电的发展需要一批高端人才支撑,“只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教育和人才资源的整合,才有可能在短期内培养一大批适应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      相关报道:世行发布海上风电发展报告      6月7日,世界银行在上海发布了《中国海上风电及大型陆上风电基地面临的挑战:实施指南》及《中国海上风电及大型陆上风电基地面临的挑战:欧洲五国海上风电政策述评》两个报告。      据介绍,这是由世界银行和国家能源局共同领导开展的“中国开发海上风电和陆上大型风电基地战略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其主要目的是总结其他国家发展海上风电的经验教训,为中国海上风电的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      中国政府计划在资源丰富且人口稀少的西部地区大规模发展风力发电,开展潮间带风电项目的试点,并启动“中——深”海域海上风电场的开发工作,报告认为,这一发展战略是切实可行的。      开展合理的风能资源评估,对于风电场的开发选址和明确项目的特殊需要至关重要。报告认为,在大规模投资海上风电之前,有必要对潮间带和海上风资源进行认真评估,确定详细的场址观测地点,并和陆上一样,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审定,并整合到全国风资源地理信息系统中。      海上风电的开发具有高投入和高风险的特点,中国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要做好规划和试点工作,尽快建立一个合适的政策环境,并开发若干个示范项目。     国际经验已经表明,使用技术上不成熟的风机设备,已使一些海上风电项目损失惨重。      而中国要实现大型风电开发的目标,就必须建立一个立足国内的制造基地,提供大量高质量的风机设备。为避免出现大规模安装不可靠的风机,报告认为,迫切需要详细调查研究目前风机性能较差的原因,同时建立全方位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标准、认证、生产和研发。      报告还提议,中国政府应建立一套适当的法律法规,专门用于海上风电的开发。

投标造价信息直辖市投标造价信息江苏省投标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5171
点击数:3206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