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8,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我国轻工产业壮大 民营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从针头线脑、锅碗瓢盆到桌椅板凳、家用电器,轻工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轻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步正发说,“我国业已成为世界轻工产品的制造中心和采购中心。”数据显示,全世界80%的小家电、50%的鞋子来源于中国。    如今,我国轻工业已形成门类齐全的生产体系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在科技进步、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方面成效显著。统计显示,2008年,全国轻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93898亿元,与1949年相比增长了1524倍。    从凭票供应到供应全球    新中国成立之初,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多数消费品实行凭票定量供应,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轻工产品的制造中心和采购中心。    改革开放初期,义乌的轻工产品仍然紧缺,就连缝衣针、纽扣等简单的日用小商品,都十分紧缺;而现在,义乌的小商品已经出口到215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超过50万个集装箱。    义乌的变迁见证了我国轻工产品,从紧缺到丰富的发展历程。步正发告诉记者,经过60年发展,我国轻工业由解放初期30多个行业发展到目前的19大类45个行业,涵盖了日用消费品的主要方面,形成门类齐全的日用消费品生产体系。    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资料,1978年,轻工消费品中三大件代表之一的手表,每百人占有仅为1.95只;肥皂等洗涤用品人均年消费量仅为1公斤;全国啤酒产量仅为40万吨;牙膏、火柴、电池、灯泡、饭碗等都供应紧张;日用家具、皮鞋等成了很难买到的奢侈品。    “如今,轻工业成为我国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轻工产品产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产品产量呈现几十倍,上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增长。”步正发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原来“三大件”之一的手表已由1962年的76.1万只增长到11919.14万只;成品糖由1949年的19.90万吨增加到1449.49万吨;乳制品年产量由1952年的1.27万吨增长到1810.56万吨……    与此同时,一批新兴行业涌现,家电、塑料、羽绒制品、健身器具、现代化妆品、装饰、礼品等行业产品从多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钟表、自行车、缝纫机、电池、啤酒、家具等10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轻工生产和消费大国。    从“小作坊”到“大工厂”    60年来,我国众多轻工产品生产,完成了从“小作坊”到“大工厂”的跨越。    1949年,我国缝纫机工业主要以普通家用缝纫机的维修、配套及小批量仿制为主,只有3—5家小作坊,当时产量仅4000台。    “现在我国缝纫机工业完成了从以家用缝纫机为基础到以工业缝制设备为主导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的转变,产品以高速、电脑控制为主,包括自动裁剪、拉布、缝纫刺绣、熨烫整理等1000种产品。年产各类家用及工业用缝纫机1800万台,占世界总产量的75%以上,成为世界最大的缝纫机械生产国。”步正发告诉记者。    不仅缝纫机,60年来,我国众多轻工产品生产,完成了从“小作坊”到“大工厂”的跨越。以从业人数为例,目前我国轻工业就业人数从1949年的135.9万,增加到目前的3500多万。其中,规模以上轻工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5%。    60年来,轻工业已形成一支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研发队伍,建立了相应科研机构。“目前轻工行业的科技创新机制已基本建立,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成效斐然,科技贡献率提高,创新从整体上提升了轻工产业。”步正发说。    统计显示,依靠科技进步,轻工产品的品种从过去几万种发展到目前的几十万种,产品转向多样化和系列化,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创造出海尔、格力、波司登、茅台等一批名牌产品。目前在有效期内的轻工中国名牌产品663个,占全国34.6%。    “轻工业发展一直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问题,粗放型增长方式未能根本改变。”步正发坦言。近年来,我国轻工业逐渐转变发展方式,从技术创新入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从生产源头消减污染,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造纸业为例,目前造纸业废纸回收率和废纸利用率目前已超过日本、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主要的造纸国家,达到了50%左右。    在此基础上,我国也成为全球轻工产品制造基地,一大批轻工产品在世界贸易总量中占绝对优势比重。数据显示,我国生产的小家电占到世界贸易总量的80%;空调器、微波炉、羽绒服占70%;自行车占65%;日用陶瓷占60%;电冰箱、鞋占50%;洗衣机占45%……    新时期,我国轻工业正迈上新的发展台阶,努力向世界轻工强国跨越。    民营经济在改革中成长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营经济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成长壮大。    如今,不论是在与广大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部门,还是在有关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民营经济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的生活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已离不开民营经济。    60年来,从不允许到允许,再到引导、鼓励和支持,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并正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点。    家住北京,今年72岁的刘秀群老人回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做衣难”、“修理难”等问题,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不便,“那时候,办喜事做件新衣服都要陪着笑脸去找家里有缝纫机而且会做活儿的人家,因为没有裁缝店。要不,就得到商场买,可又不舍得!”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三大改造完成后,在20多年时间里,公有制经济一枝独秀。数据显示,到1978年,全国只剩下个体工商户15万户,其中大都是修自行车的、修鞋的,在国民经济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宣传教育部部长高庆林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使得民营经济重新得以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国家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下,渐渐发展壮大。数据显示,到1981年底,全国城镇个体工商户就已经发展到了185万户,从业人员227万人,比1980年的从业人员翻了一番多。    上世纪90年代后,民营经济迎来了发展黄金期。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正是抓住了当年难得的历史机遇完成了企业发展的飞跃。数据显示,在1993年至1995年三年间,私营经济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66%。    当前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乃至我国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也迅速传导到了国内民营经济领域。不过我国民营经济依然保持了相对较快的发展速度。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657.42万户,同比增长9%,注册资金11.74万亿元,增长25%,从业人员7904万人,增长9%;个体户2917万户,增长6.41%,资金总额9006亿元,增长22.5%,从业人员5776万人,增长5.1%。    今年以来,私营企业数量、注册资金仍保持增长势头,个体户增长明显。这表明私营企业并未出现去年底人们普遍担心的大量停产倒闭和员工失业现象。今年前7个月,私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高于全国9.6个百分点,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4.6个百分点;全国税收增长了0.6%,国有企业下降12.4%,私营企业税收增长0.2%。“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面前,民营企业多项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凸显了其抗冲击的能力和应对不利环境的灵活机制。”高庆林说。    业内人士坦言,民营经济之所以在危机中依然能够保持较快发展,主要得益于大量民营企业善于“危”中求“变”,积极调整发展思路,重新谋划发展战略,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尽管如此,专家也指出,多数民营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末端,在剧烈的市场波动中缺乏竞争力,“企业必须深刻反思、科学认识、及时调整、积极应对。”    对于未来,高庆林坚信,民营经济未来将更具活力,并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

工程结算价直辖市工程结算价北京市工程结算价
文章字数:3551
点击数:2952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