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8,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关于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思考

一、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     1.从2006年至2008年连续三年中国是世界出口钢材数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出口钢材数量,2006年为4301万吨,2007年为6265万吨,2008年为5918万吨。     2008年出口钢材数量排序前五名国家分别为:中国5918万吨、日本3742万吨、乌克兰2856万吨、俄罗斯2839万吨、德国2817万吨。     2008年中国出口钢材和钢坯(129万吨)折合出口粗钢量约为6425万吨,约占我国当年粗钢产量50091万吨的12.82%。     2008年中国进口钢材1539万吨,进口钢坯25万吨,两项合计折合粗钢量1662万吨。     2008年我国进出口钢材、钢坯相抵后为净出口钢材4380万吨,净出口钢坯104万吨,合计折合粗钢为净出口4763万吨,仍为全球净出口钢最多的国家。     2.中国进出口钢材结构差异较大,进口高附加值钢材比例高,出口中低档钢材比例高     以2008年中国出口钢材平均离岸价最高的月份12月份为例,中国出口钢材平均单价为1240.44美元/吨,中国进口钢材平均单价为1724.57美元/吨,平均每吨相差484.13美元。普碳钢热轧板卷、冷轧板卷、中厚钢板进出口平均单价差距不大,但特厚板进口平均2077.19美元/吨,而出口仅为1222.14美元/吨;镀锌板带进口平均1088.37美元/吨,出口仅为875.25美元/吨;高压锅炉无缝钢管进口平均高达9904.17美元/吨,出口仅为2185美元/吨;石油天然气钻探无缝钢管进口平均3682.77美元/吨,出口仅为1711.54美元/吨。这都反映出品种质量水平的差异。据有关资料报道,日本2008年12月份平均出口钢材单价为1364美元/吨,德国为1534美元/吨,俄罗斯为549美元/吨,乌克兰为528美元/吨。     3.国产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2008年达到97.14%,其中长材为99.49%,板带材为94.8%,管材为97.0%     我国汽车产量由2003年的449.7万辆上升到2008年的961.5万辆;我国房间空调器产量由2003年的4812.5万台上升到2008年的8307.2万台;家用电冰箱由2207.5万台上升到4756.9万台;家用洗衣机由1942.6万台上升到4231.2万台,但我国进口的冷轧普薄板带却由2003年的964.67万吨下降到2008年的332.15万吨,进口的镀锌板带由2003年的537.09万吨下降到2008年的333.25万吨。说明我国从2004年以来新增加的汽车和家电所需要的钢材基本上是由国产钢材解决的。说明国产钢材在国内市场上与进口钢材的竞争力是逐年提高的。     2008年我国进口钢材1539万吨中,从日本进口701.8万吨,占进口总量的45.6%;从韩国进口353.5万吨,占进口总量的23.0%;从我国台湾省进口248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6.1%;从欧盟进口110.5万吨,占进口总量的7.2%;从美国进口20.2万吨,占进口总量的3.1%。可以看出,从日本、韩国和台湾省进口钢材占比较高和他们在华投资工厂进料、来料加工关系密切。     4.我国钢铁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较大,2009年以来出口钢材数量和单价均大幅度下降,进口钢材数量增长,我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受到削弱     2009年1~8月累计,我国出口钢材1324万吨,比去年同期的4184万吨下降68.4%,出口金额下降67.9%,而进口钢材1147万吨,比去年同期的1106万吨增长3.7%,进口金额下降19.5%。进口钢坯由去年同期的12万吨猛增到358万吨,而我出口钢坯由去年同期的92万吨下降到只有1.13万吨。我国进出口钢材、钢坯折合粗钢由上年同期的净出口折合粗钢3354万吨,变为净进口折合粗钢169万吨,大大增加了我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压力,造成国内市场钢材价格下降,钢铁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     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对钢材的需求大幅萎缩,前8个月,全球除中国外产钢量同比减少1.86亿吨,下降32.4%。俄罗斯、乌克兰、韩国等货币大幅贬值,我人民币继续升值,同时美国和欧盟滥用反倾销、反补贴和特别保障措施,大搞贸易保护主义,使我国出口钢材遭受不公平待遇。今年1~8月份,我向美国出口钢材同比下降72.50%,向欧盟出口下降85.08%,俄罗斯向我出口钢材由去年同期的10.74万吨上升到111.77万吨,同比增长940.68%,乌克兰向我出口钢材由去年同期的0.0085万吨上升到19.89万吨,我向韩国出口钢材同比下降72.51%,而韩国向我出口钢材同比增长17.70%。     5.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有关数据计算,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1~11月),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资产总额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8.42%,主营业务收入占8.91%,税金占8.38%,利润总额占7.54%,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平均为6.4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5.4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全国钢产量80%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36%,高于全国工业企业平均水平。     二、提高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几点看法     1.中国是世界上钢材消费量最大的市场,中国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表现在国产钢材特别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材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上,今后的竞争首先是与国外钢铁企业争夺我国内高附加值钢材产品市场的竞争。     2008年我国产钢量超过了世界产钢量排名第二位至第九位的日本、美国、俄罗斯、印度、韩国、德国、乌克兰、巴西等8个国家产钢量之和。2008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为4.53亿吨,相当于全球除中国之外产钢量8.05亿吨的56.27%。     2008年高附加值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涂层钢板带为74.06%,镀层钢板带为77.26%,电工钢板带为80.4%,冷轧薄宽钢带为82.33%,百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和核电机组所用厚钢板和高压锅炉钢管百分之九十以上依赖进口。     当前工业发达国家的钢铁企业都把发展的重点放在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上,今后在国内外钢材市场上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2.从2006年中国在总体上告别了钢铁产品在国内供不应求的时代并连续三年成为世界钢铁净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源于中国钢铁投资增长过快,产能严重过剩,而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景气增长,钢铁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给中国提供了扩大钢铁产品出口的机遇。2007年中国出口钢材6265万吨、出口钢坯645万吨,折合出口粗钢7310万吨,占当年中国粗钢产量48929万吨的近15%,并非中国钢铁业追求的战略发展目标。     3.中国钢铁工业已进入了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成为钢铁强国必须具有四个显著标志:     一是要有较强的技术和管理创新能力,这种能力最终要体现在产品的竞争力上,主要产品能始终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高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出口产品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比例较高。     二是占主体地位的钢铁生产方式实现了现代化,占钢产量绝对优势的钢铁企业成为实行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企业。     三是钢铁工业布局合理,物流成本低,资源配置效率高,能够有效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适应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需要。     四是钢铁产业集中度较高,市场调控能力强,经济和社会效益好,能够与上游原料供应商和下游用户企业建立起充满活力实现共赢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受资源和环境条件制约以及我国要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国策要求,必须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因此,中国不能够把扩大钢铁产品的直接出口作为发展目标,而是要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扩大内需和通过出口机电产品而实现钢铁的间接出口。为此,中国钢铁产业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由注重规模数量扩张转到更加注重品种质量的提高和节能减排的不断进步。     4.增强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走出去”,通过合资、参股建设稳定的、能够体现互利共赢的原料供应基地。     2003年我国进口铁矿石数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进口铁矿石最多的国家。2008年我国进口铁矿石44365万吨,用进口铁矿石生产的生铁量占全国生铁量的56%。2009年上半年由于除中国以外其他主要产钢国家大幅度减少了钢铁产量,使我国进口铁矿石数量占到全球海运贸易量的73%,而去年上半年为51%。我国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格2003年为32.78美元/吨,2007年达到88.21美元/吨,2008年全年平均到岸价为136.2美元/吨。因进口铁矿石连年不断涨价,仅2008年比2007年我进口铁矿石涨价就相当于近1500亿元人民币的利润转移,使我国钢铁业的经济损失巨大。今年2月份国务院颁发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要求:既抓好国内铁矿和冶金煤资源的战略合作,稳定供给,又要抓住机遇“走出去”,通过合资、参股占有国外资源。我们要加快落实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一方面搞好与国内铁矿、煤矿的战略合作,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加快与国外铁矿、煤矿企业的战略合作,确保我国钢铁产业安全。

材料预算价
文章字数:4579
点击数:2857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