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8,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舱外航天服通过气密轴承保证航天员可随意转动

我国航天员将于27日下午4时30分进行首次太空行走。这意味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也将与出舱航天员一起暴露于太空中。航天员系统舱外航天服分系统主任刘向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解开舱外航天服之谜。   穿在身上的“航天器”   神七航天员出舱行走,舱外航天服是关键。中国舱外航天服名字叫“飞天”,一件重120公斤,不过上天之后就没有重量的感觉了。刘向阳介绍,“飞天”舱外航天服单套价值高达3000万元人民币。但总体上讲,我们的舱外服研制还是比较省钱的。舱外航天服可靠系数为0.997,可以支持4个小时的舱外活动……   “飞天”舱外航天服从2004年7月开始进入研制过程,到2008年7月,完成了所有的研制工作。刘向阳说,整个服装的研制经历了方案阶段、初样阶段和正样阶段。整个过程中先后做了10多套舱外航天服。经过航天员试穿和相关的训练,证明我们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可以满足神七任务的要求。   神七任务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而“飞天”舱外航天服具备4个小时的出舱能力,还有1个小时的备用时间。实际做试验时,可以达到的时间更长,但指标任务是4个小时。   “飞天”舱外航天服最高能达到2米,躯干像盔甲,四肢像面包,再背上1.30米的大背包……很像一件加厚、特大码的羽绒服。服装通体纯白,从上到下依次是头盔、上肢、躯干、下肢、压力手套、靴子。   舱外航天服从内到外分为6层:由特殊防静电处理过的棉布织成的舒适层、橡胶质地的备份气密层、复合关节结构组成的主气密层、涤纶面料的限制层、通过热反射来实现隔热的隔热层、最外面的外防护层。服装的四肢装有调节带,通过调节上臂、小臂和下肢的长度,身高1.60米~1.80米的人都能穿上这套衣服。   舱外航天服躯干的设计厚度为1.5毫米,铝合金躯干外壳上密集着各种仪器:电控台、气液控制台、气液组合插座、应急供氧管、电脐带。仅十几厘米见方的电控台里,就有照明、数码管控、机械式压力表等9个开关,气液控制台里的阀门更是多达20多个。这完全就是把飞船的控制台整个搬到了航天员身上。难怪整套服装的造价达到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刘向阳说,舱外航天服是我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中最难的一项技术。虽然都是航天服,舱外服跟舱内服完全不一样。舱内服只保证压力,但舱外服什么都要管。飞船的大多数功能,都要在舱外服里实现。可以说,舱外服就是一个穿在身上的小“航天器”。   总的来说,舱外服为航天员提供3方面的保障。一是辐射、真空、微流尘等环境的防护;二是生命保障,也就是要保持一个适合人生存的气体和温度湿度环境;三是良好的功效保障,保证航天员穿着舱外服能开展维修器材等太空作业。   重而不笨行动灵活   舱外航天服重量为120公斤,最高能达到2米,形体庞大。航天员穿上后,会不会变成行动困难的“巨无霸”?   答案是否定的。重而不笨、行动灵活,是“飞天”舱外航天服的一大特点。设计师们在上肢的肩、肘、腕和下肢的膝、踝等关节处,使用了气密轴承。在轴承的作用下,航天员的手脚可以随意转动,同时能严格保证气密性。手背则用上了可以翻折的热防护盖片,不仅能提高手指的热防护能力,还能保证手指的关节活动性。  舱外用的手套,看上去特别厚实。把大拇指以外的4个指头缝合在一起的话,有点像拳击手套。手背为白色,手心和指头是灰色的——密密麻麻的灰色橡胶凸粒,具有防滑和隔热的作用。航天服虽然是“批量”生产的,手套却是用国际上先进的“三维数字扫描”技术,为每位航天员量身定做的。   出舱活动主要靠手完成操作和“行走”,手套必须灵活,同时又得有相当的厚度以保证气密性、隔热性,这在材料与工艺上几乎是矛盾的。科研人员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制造出了既安全又灵活的手套。“飞天”舱外服的手套灵活性国际一流,航天员能够轻松握持直径为25毫米的物体。   航天服的左臂上印着鲜红的国旗,右臂上有两个大字:“飞天”。刘向阳说,“飞天”的整体设计和各部件的设计、组装都是中国人自己完成的。这套舱外服有很多我们独有的特点。在关节上,科研人员巧妙地利用了仿生结构,使关节活动更自如。电控系统上,“飞天”舱外服全部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显示屏则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OLED技术,使显示器更大、更薄、更省电、更能耐受高低温,显示色彩更艳丽,以方便航天员查看。   舱外航天服将留在太空   研制舱外服是门大学问,穿舱外服同样不简单。两名航天员需要先把双腿伸进航天服的下肢,臀部放在航天服的背包沿上,然后关闭背包门,把自己裹在庞大的航天服中。   这个过程也就一两分钟。但之前的准备工作需要花不少时间:航天员在穿上贴身内衣以后,首先要穿一件能够测量心跳、体温的生理背心,接下来是防静电的连体内衣,第四层是给人体散热的液冷服,然后戴上通讯装备,最后才穿舱外服。   穿衣服全程搬到天上,就更复杂了。虽然120公斤的重量在失重状态下不会对航天员造成负担,但在太空进行任何精细的操作都是很困难的。   刘向阳介绍说,飞船发射时,舱外服是打包固定在轨道舱壁上的,因此航天员首先要启封服装,然后把各部分组合成一件完整的舱外服,再把净化器、氧瓶、电池、无线电遥测装置等可更换部件装上航天服。进入服装后,还要对服装进行尺寸调整、气密性检查和全性能测试。一切正常,这才算“穿好”了舱外服。在“穿衣”的过程中,执行出舱活动的航天员与留在轨道舱的航天员互相配合,一人操作时,另一人就读操作手册并进行确认,以确保所有操作万无一失。   神七飞行结束后,手套将随返回舱带回地面。由于体积、重量的限制,费这么大劲儿穿上的舱外航天服,在完成出舱任务脱下后,这套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的航天服只能留在太空了。

建筑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2486
点击数:2608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