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8,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近10年来 国内钢材产量惊现罕见负增长

 近10周,钢价连续的深度盘跌,国内钢材市场已是“一片寒意”。近期又有几个行业信息让市场普遍关注:今年8月份,国内生铁和钢材产量出现近年来罕见的月同比负增长;首钢、河北钢铁、山东钢铁等4家主流钢厂传出减产20%的消息;今年前8个月,“非重点”钢企的生铁产量同比出现下降,这被视作部分小钢厂“被迫退出”的苗头。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在宝钢学术年会上作出明确的判断,中国钢铁业高速增长期已过,行业拐点显现。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钢铁业“过冬”不可避免,但应警惕“被动过冬”。       高增长与负增长       中国钢铁业进入21世纪之后,连续6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年粗钢产量迅速突破4亿吨大关,直逼5亿吨的新纪录。       但到了2008年年初,就有不少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钢产量的增速将会明显减缓。当时的理由是持续高涨的铁矿石、焦炭等原燃料价格成本将抑制国内钢铁产能的释放。到了下半年,钢铁下游需求减弱的势头开始形成,钢价持续下滑。“成本+需求”双向挤压钢铁业盈利空间的认识逐步在业内形成。       据“钢之家”等国内知名钢铁资讯机构的最新分析,国内钢铁产能高速释放的进程已开始出现逆转。今年以来,国内钢铁生产增速大幅下降。前8个月国内累计产粗钢、生铁和钢材增幅均同比大幅回落。8月份当月,粗钢产量同比增幅仅为1.3%;而生铁和钢材产量同比负增长1.5%和负增长0.2%,同比增幅分别回落12.3%、17.4%和23.9%。这在近10年来的国内钢铁业运行中是十分罕见的。从目前的走势分析,钢铁产能释放受抑的状况将会持续。       限产减产:能否“保价”       根据记者对市场近几个月的跟踪观察,钢厂订单不足、库存增加的现象正在蔓延。面对不断增加的厂内库存,不少钢厂只能不断回调出厂价格,并向经销商推出“保值销售”等各色各样的优惠措施。一些以生产螺纹钢等建筑钢材为主的小规模钢厂基本“赚不到钱”,停产减产是其不得不为之的无奈选择。       在国庆长假之前,又传出河北钢铁、首钢、山东钢铁等国内大型钢铁企业主动限产,控制产能的消息。据悉,上述钢厂将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市场变化,近期根据各自情况控制产能,限产幅度估计在20%左右。同时进一步降低燃料采购价格、消化库存、控制进厂节奏;强化钢厂及经销商销售行为的约束,实行以销定产,适时适当调整产品结构及资源流向,避免地域间价格的无序竞争。市场人士估计,国内主要钢厂主动灵活利用设备检修时机进行限产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多。     无论是被动停产减产,还是主动限产,客观上都是对市场供求的一种调整。减产限产是否能够稳住不断下跌的钢价?目前市场上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市场急速下跌之后会有一个回稳过程,钢铁资源总量的调整会在其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帮助市场挺过目前的“恐慌期”。也有人士认为,此次钢铁业“入冬”,还不知道“冷多久、冷多深”,整个行业面临的将是一次较为剧烈的深度调整,不是单纯的“限产”能够解决问题的。       从节后的市场实际走势看,钢价还难以止跌。6日是国庆长假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国内主要钢材市场的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国内28个城市热轧板卷和螺纹钢等品种的主流价格每吨分别比节前下跌了54元和77元。7日,上海市场建筑钢材价格跌幅再度扩大。从“我的钢铁”资讯机构节前对钢厂和经销商的一次抽样调查来看,55%以上的受访者持悲观态度,认为钢价跌势不会改变。       被动调整可能“很受伤”       由于钢铁业处于宏观经济的“中间地带”,上受资源价格影响,下受终端制造产业需求的制约,一旦遭遇深度调整,极易陷于被动地位。一些业内人士发出警告,钢铁业如果陷入被动调整,可能会“很受伤”。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近期在宝钢学术年会上态度鲜明地表示,中国钢铁行业高速增长时期已经过去。面对市场需求下滑、钢厂盈利风险增加、行业拐点开始显现的局面,钢企应该主动唱响深化发展的“主旋律”。       他说,国内钢铁企业应该主动选择“以规模为基础、以技术为内涵”的发展新模式。对于钢铁制造这样的传统流程性行业,规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全球钢铁行业的发展轨迹充分表明,通过规模的发展,不断做大企业,可以从根本上应对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和市场剧烈波动调整带来的巨大影响,减少由于规模分散发展带来的弊端。当前,新一轮钢铁业并购热潮已经展开,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世界钢铁行业的竞争格局,国内钢铁企业应克服粗放型发展带来的弊端,提高集中度,提升竞争实力,真正走上兼并重组之路。       他同时强调,规模做大并不是追求单纯的产能扩张,做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做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还是体现在技术能力上。一个没有规模优势的钢铁企业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长久生存和发展,一个没有技术优势的钢铁企业更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笑到最后”。国内钢企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抢占技术发展和盈利能力的制高点。

结算造价信息直辖市结算造价信息山东省结算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2650
点击数:2541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