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7,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对国储铜的分析情况

铜市热点评述   近4个月以来,贯穿这波铜价涨势的主要动力就是中国收储。从1月份起传言国家收储30万吨,到春节期间的收储100万吨,每个传言都十分逼真,而且国内铜的进口量大增给予传言强有力的支撑。两个星期前我们又看到半官方的传言,即三年内收储铝100万吨,收储铜40万吨,收储铅、锌40万吨。如果深层次分析一下或许会理清思路——国储收铜还是很正常的,但不透明加上不表态这也许就是中国商品市场的政治属性,当然这也是我们政府的战略。   我们来分析一下国储收铜的几大要素。首先是目的,短期来看其目的很明确是要提振市场信心,使得铜价不至于跌入生产成本进而导致大面积减产以及裁员,这是政府一直明确的底线。中长期来说,国家对战略资源的储备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外汇储备太过单一,风险太大,而且主动权根本不在我们手里,一切都得看美国人的脸色,一旦美元大幅贬值,我们国家的财富消失速度非常快,根本无法控制;二是战略资源的储备,这是比较长期的计划,作为原材料,石油、钢材、金属都是必须的军备材料。关于石油这个重要的商品,由于我们缺乏储存设备,战略储备现在还没能完全开始,但通过我们和俄罗斯的石油合作判断,关于石油的购买以及储备已在实行阶段。对于钢材我们是生产大国,所以储备不是问题,问题是原材料铁矿石,最近中铝收购力拓的进程揭示我们非常急需控制一些重要的矿产公司来提供原材料。而作为基本金属的铜铝锌,铝和锌中国不缺,中国独缺铜,国内的铜矿的缺乏导致产能根本无法跟上消费,更不用说有剩余的铜可以储存,那么这次国际铜价大幅下跌给予我们海外收铜良机。   其次财力。我们国家”不差钱”,自从中国加入世贸后,外贸连年顺差,外汇储备已经达到接近2万亿美元,而且我们持有美国国债已经达到7000多亿,基本占了外汇储备的1/3,加上美元资产大概总占70%左右。我们来算一下铜的价格,以2009年以来的均价3500美元/吨,就算4000美元/吨,我们收储100万吨,也只要约40亿美元,对于外汇储备来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中国已经考虑如何利用外汇储备合理地去购买一些必需品。在现阶段虽然我们无法快速去除美元资产,但我估计政府会慢慢进行调整。   另外,就是国储收铜的不透明问题。这对铜价的走势影响是最大的。为什么官方不公布正式收购的消息?这里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我们国家在外失败的案例——2004年“中航油事件”以及2005年“国储铜事件”,这两则案例的特点就是我们对国外金融市场的特点和游戏规则不熟悉。我们主要看一下2005年国储铜事件,该事件起因是铜价的大幅上涨至历史高点3000美元,国储局交易员在LME建立了空头头寸15万—20万吨,但是历史高点不代表不能被突破,铜价由于中国用铜大幅增加、美元贬值、流动性泛滥等因素继续大幅上涨,并快速涨到4000美元以上,国储局当时连续两次公开拍卖铜,但最终LME空单认输出局,损失达2亿美元以上。此后该位交易员神秘失踪,官方宣布LME做空行为属于个人行为,有鉴于此,2008年,国储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物资储备系统投资管理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严禁国家物资储备系统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从事期货交易,买卖股票、外汇、企业债券、各类投资基金和其他金融衍生品或进行金融风险投资和境外投资,事业单位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必须严格履行投资申报审批程序。很明显,在国外资本市场上如果贸然出击或者不留意暴露了仓位等重要信息,吃亏的自然是我们。另外国储对待市场传言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的态度对于国内短期铜价的企稳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不透明不表态成为中国政府在商品市场对待稀缺资源的一种特殊行为,我们分析整个市场时也需要加入这个因素。   关于后续国储收铜的问题我们也需要探讨一下,从铜的正常基本面来看,供需肯定是失衡的。铜在今年肯定处于过剩状态,但不像铝那样大面积过剩,铜价应该仍处于熊市中。然而在收储的刺激下铜价反弹过快过高的话,也是我国政府不希望看到的。铜价从最低点22000反弹至40000,涨幅已经接近95%。国储收铜是为了上游生产企业不至于陷入尴尬的境地,但铜价高涨下游需求在经济还没有完全好转的时候是会受到压制的,国储局最近应该会有一些动作。目前国内的铜价上下限基本上就是25000—40000,或许高低点有点出入。一旦铜价跌入成本,国储就会收储保护铜生产商,一旦铜价高企我估计国储会放缓收铜或者抛铜的传言就会出现,使得铜价不至于涨得太快、太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国家收储的目的和方法是很清晰的,今年国内铜价区间也基本就在25000—40000元/吨,3、4月消费旺季过后,如果这波升势的主线收储没有延续的话,那么铜价将展开调整,但幅度不会很深,因为铜价调整的太厉害或再次触及30000元时,国储可能再次启动收铜,铜价现在外于盘整期,随后等待下半年世界经济恢复后的上涨。

建材结算价
文章字数:2146
点击数:2499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