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7,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解决中国能源运输问题:建立能源综合大运输体系

对于整体能源问题,能源运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最直接的影响是能源成本,间接影响是能源效率。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对能源和环境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这就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能源综合运输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煤炭运输紧张问题。   根据中国国情,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坚持输煤、输电并举,加快发展输电,鼓励在煤炭开发中心就地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提高煤电就地转化比例,减轻煤炭运输压力。   基于可持续发展对能源运输的要求,我认为应该建立新的能源大交通运输观,把电网纳入国家现代能源综合运输体系的统一框架,保证能源供应安全、经济、环保,促进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以有限的交通资源,建立起一个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经济、安全、环保的现代能源综合运输体系。   中国铁路运输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   中国传统的运输体系主要包含公路、水路和铁路。能源运输包括一次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运输以及二次能源(电力)的输送。从物理特性看,一次能源运输有别于二次能源输送。但无论以何种方式输送,都是为了在满足能源需求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能源输送的绩效(经济、效率)。   中国能源运输量大约占全国各种运输方式总运量的一半。2007年铁路煤炭运量大约占铁路总货运量的49%,铁路石油运量占铁路货运总量的6%。两项合计,占全国铁路货运总量的55%,铁路煤炭运输的增长速度快于石油运输。   煤炭运输以铁路为主。中国铁路运输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运输量的24%,运输负荷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与其他国家后比较发现,2006年中国铁路旅客周转量比第二位的印度高,是美国、俄罗斯两国总和的3.8倍,是日本的2.7倍。中国铁路货物发送量比第二位的美国多近10亿吨,是俄罗斯的2倍多,印度的4.8倍。中国铁路运输密度是俄罗斯的1.6倍,美国的3.7倍,日本的2.7倍,印度的2.4倍。这些指标可能反映了中国铁路运输效率,但更说明铁路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   近年来,虽然中国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及公路运输都实现大幅增长,但是增长速度低于同期煤炭生产和消费的增长速度,煤炭运输仍然是制约煤炭供应的主要因素。中国铁路运力长期短缺。随着煤炭产量增长,运输量也相应增长。近年煤炭需求急剧上升,原本薄弱的铁路运力就更显得捉襟见肘。   1993年以来,煤炭铁路运输请车满足率呈持续下降趋势,2006年全国平均煤炭铁路运输请车满足率只有35%。不仅电煤运输紧张,而且还影响到其它物资的运输。铁路运输能力的制约和地区封锁,影响了煤炭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形成。由于铁路运力不足,大部分运力由国家统一分配,少部分由市场调节。因此,煤炭市场的竞争,往往反映在运力配置上的竞争,造成了价格的扭曲。如果煤运较长时间得不到满足,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结构性矛盾直接加剧了局部地区煤炭紧张局面。中国的煤炭运输主要集中在大秦、朔黄和侯月线等华北地区,华中、西南地区铁路运输能力严重不足。新增电力装机容量增长较快的湖北、湖南等省,铁路直达运量没有增加,云南、广西等省区目前都在兴建大的电源点,但区域煤炭产能增长滞后。铁路运力的长期滞后说明铁路运力的增长受到许多因素制约。而这些因素不是短期可以得到解决。   有效的能源运输:   能源大交通运输   有效的能源运输是满足能源需求,能源和环境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能源效率的问题。中国的大型水电基地多在西南,煤炭基地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主要能源需求集中在东部和中部经济发达地区,估计东中部地区的电力需求约占全国需求总量的四分之三左右。无论是输煤还是输电,能源和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必须的,应该以哪一种方式来满足能源需求?如果能源运输不可避免,那么什么运输方式成本最低?如果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如何配置污染源使得整体污染成本最低?回答这些问题,应当考虑到主要的能源外部成本,尤其是能源稀缺和环境成本,包括水资源等等的机会成本。   中国各省区行政政策统一,实现能源和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可能的。不像美国,每个州的环保标准都不一样。中国每个省的环保标准都一样,只要符合国家的环保标准,送电就剩下一个市场需求的问题,更何况常常连市场问题都可以通过政府协调解决。而且,通过送电可以使各地的边际环境成本趋同,实现环境整体成本最小化。   一个国家内部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引起环境污染在地区之间的转移,政策引导也有同样的作用。例如重化工业向西北部地区转移和集中,使污染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西北部不发达地区转移。电力工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布局调整与环境污染转移直接相关,污染转移可能符合经济性原则,但必须考虑公平性原则。因此,一个常常存在的争议是,把环境污染转移到劣势或弱势地区,可能使经济落后地区环境恶化,导致环境污染的区域不公平问题。对于一个国家,不污染当然最好,如果必须污染,通过污染的配置可以将整体污染最小,这是一个必须的选择。对电力布局及其相应的环境污染转移问题,应该有一个总体和客观的理解与把握。   电力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所必需的,以煤为主的电力污染也是必须的,在这个前提下,可选择的仅仅是如何污染和在哪里污染的问题。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资源少、环境容量小,环境影响的经济损失大;另一方面,理论和实践都表明,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不发达地区环境影响的经济损失小,而且在经济落后地区实施污染治理的边际成本更低。因此,在西北部地区进行电源建设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率。考虑到电力布局的地区调整可能引起环境污染梯度转移和污染范围扩大,为了兼顾经济环境与社会公平,应该配套进行的是加强地区环境监管,地方政府在电力投资收入的同时保证必须的环保投资支持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各省区环境影响的单位经济差异,提供了环境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合理配置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在同样满足电力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规划电力布局,可以达到降低全国电力排放经济总损失的效果。   能源运输系统的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能源运输发展模式同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一样,具有与资源环境不相协调的缺点,因此,为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现代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必须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就是要求改变传统交通运输发展模式。   中国传统能源运输没有考虑运输业在能源和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能源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对运输的外部性也没有采取有效的对策。根据世界银行1996年《可持续运输:政策改革的关键》,可持续交通运输应该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的可持续性,是指交通运输必须保证能够支撑不断改善的物质生活水平,即提供较经济的运输并使之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二是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是指交通运输要最大限度地支持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质量;三是社会可持续性,指交通运输产生的利益应该在社会的所有成员间公平分享。能源运输的发展只有与能源结构和能源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才能顺利走上可持续发展路。

材料结算价湖南省材料结算价湖南省材料结算价
文章字数:3014
点击数:2486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