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6,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应对石油能源危机 发展“煤制油”产业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张宗玟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历来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而我国的石油资源却相对贫乏。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石油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TodayHot}并且还将继续增加。2005年,我国的原油产量为18150万吨,石油净进口量为13617万吨,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达到42.9%,创历史新高。预计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原油需求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而国内产量将保持稳定或小幅增长,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增加,这将使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问题更为突出。

  因此,国务院从我国石油供应战略安全的角度出发,把开发石油替代产品、维护国家石油安全作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开发“煤制油”就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题中之义。应该说,通过“煤制油”项目,充分发挥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1384.146,-0.95,-0.07%),以应对可能的石油危机和挑战,保障我国石油供应的战略安全,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 {HotTag}

  “煤制油”项目如何赢利?

  “煤制油”就是把相对不便于运输、贮存、使用的固态燃料转变为液态燃料,把相对污染程度较严重的“煤”转化为更洁净的“油”的技术。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注意了这项技术,并研究开发出“煤制油”工业化的技术、工艺和装备。但到目前为止,特别是二战后中东石油大规模开发以后,除了在特定的条件下(如德国在二战时、南非在遭受制裁时等),“煤制油”技术都尚未进行工业化的生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煤制油”的经济性仍不稳定,即“煤制油”产品与廉价石油二者之间的竞争态势还不明朗。

  从“经济性”来说,“煤制油”项目主要应考虑以下影响因素:首先,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国际油价应该还会继续剧烈波动,会给“煤制油”项目的经济效益带来较大影响,这也是当前“煤制油”项目在经济上的最大风险。其次,作为煤炭化工项目,“煤制油”项目的规模效益十分重要。例如,南非的Sasol公司年处理煤炭量达到4590万吨,年生产油品760万吨,只有实现了类似的规模经营,才能对煤化工过程中产生的具有较高增值潜力的化工品进行合理加工,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再次,低廉的原料煤是煤炭液化获得较好效益的重要因素。原料煤的费用约占“煤制油”产品成本的30%左右,因此,煤价过高将直接影响“煤制油”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正因为如此,南非的Sasol公司实行了矿厂联合经营,以降低原料煤的成本。最后,产品方案对“煤制油”的经济效益也具有决定性作用。一般情况下,以汽油、柴油为主的产品方案的经济效益要低于以生产紧缺化工原料为主的产品方案。以Sasol公司为例,近年来,该公司的汽油、柴油产品销售额约占总销售额的60%,但其60%的利润来自化工产品。

  “煤制油”产业需要统筹规划

  当前,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和我国油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内不少企业和地方政府对煤炭液化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积极地开展了煤炭液化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近年来,在国家发改委的统一部署下,“煤制油”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包括煤炭直接液化、煤炭间接液化等的评估和招标工作,正在有序展开。

  通过参与上述一系列工作和对“煤制油”项目建设意义的理解,我个人认为,我国”煤制油”产业的发展过程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国家要积极地做好“煤制油”产业的总体规划工作。从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出发,“煤制油”对弥补我国的石油需求缺口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但是一个人才、技术、资金密集型的高风险投资行业,涉及到煤炭资源配置、煤矿开发建设、水资源配置、供电电源的配置、大型设备制造、交通运输条件和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因此,必须从能源战略的角度,按照一体化的要求,科学规划“煤制油”的产业发展,合理布局“煤制油”的项目建设。

  这是因为:第一,“煤制油”产业有一定的经济规模要求,因此对煤炭资源和水资源的保障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现在全国有许多煤炭资源和从事煤炭生产的地方,政府、企业都在积极进行煤制油项目的前期工作。但是,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吨合成油品的煤炭消耗量为4-5吨、工艺耗水10-12吨。也就是说,“煤制油产业”需要大量的煤炭资源和水资源作为保障。而且,由于运输负荷和产品成本的原因,“煤制油”项目最好选择在煤矿坑口附近进行建设。

  因此,为防止不顾客观条件而盲目上马“煤制油”项目,国家应尽快进行“煤制油”产业发展和项目布局的规划工作,从战略高度出发,根据国家确定的13个煤炭基地的情况,选择具有一定煤炭资源和水资源的矿区作为我国发展“煤制油”产业的战略基地,以期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进行必要的保护和扶持。这对我国“煤制油”产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各产煤区和煤炭富集区的煤炭资源管理非常混乱。在很多地方,煤炭资源被分割成若干小块,分属不同的业主,整装矿区已所剩无几;同时,当地的水资源利用也已被瓜分占用。因此,如果不对煤炭资源和水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煤制油”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将无从谈起,“煤制油”产业就会成为“无米之炊”,难有大的发展,经济性也无法保证。对煤和水资源的配置,南非Sasol公司是保证50年-100年的用量,我们也要保证在一个较长时间内有资源可用。

  第二,发展“煤制油”产业要通盘考虑项目所在地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保护问题。“煤制油”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要绝对保证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外,交通运输条件、电力供应条件、环境保护问题等,也必须充分给予考虑。因此,一方面,在选择和规划“煤制油”基地时,应充分考虑交通运输、电力供应、环境容量等因素的现状;另一方面,在确定为“煤制油”基地后,国家应全面考虑上述因素的规划建设,以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和运营。

  第三,“煤制油”产业设备的国产化问题应该尽早规划。“煤制油”项目的大型设备和专用设备比较多,在项目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也较大,但目前我国国内的制造能力还满足不了相应要求,需要大量地从国外进口。如果国家确定进行“煤制油”产业的发展,则必须尽早实现“煤制油”项目的设备国产化,以满足该产业发展的需求,降低工程项目的投资,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其次,近期“煤制油”项目的建设应定位在产业化的示范阶段。目前,我国“煤制油”技术尚处于产业化的初期阶段,无论产品方向、工艺路线、技术装备,还是运营管理、经济效益,都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当前上马“煤制油”项目,仍应定位在产业化示范的阶段,不应一哄而起,全面铺开。

  “煤制油”技术包括煤炭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技术,这两种技术对煤种的适用性、目标产品的选择、投资及投资的回报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而且在产品质量、产品结构、资源利用和建设风险等方面还有互补性。因此,在示范阶段的技术路线选择上,可对直接液化、间接液化两种工艺同时进行产业化示范,通过示范工程来选择适合我国国情和煤种的“煤制油”技术的主导路线。

  此外,在煤基化工方面,还可直接使用含甲醇汽油、煤制二甲醚等来替代液化天然气和柴油,或以煤基甲醇为原料,通过MTO(甲醇制烯烃)、MTP(甲醇制丙烯)的工艺,实现石油替代。考虑到这些工艺路线的成熟性及互补、互代关系,究竟哪条路线更适合我国国情,还需要在示范工程中进行实践验证。而在项目的基地选择上,既要考虑原料煤的成本、价格,还要从煤炭资源、水资源等方面考虑,应着力培育有发展成为大型煤炭液化基地可能性的示范基地。

  再次,国家要处理好技术引进和推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关系。现在,直接从国外引进成熟的煤制油技术,风险较小。因此,我国应加快谈判和引进的步伐,尽快建设并投入商业生产。同时,还应重点支持和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的产业化进程。目前,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按照“863”计划进行的年产1000吨油品的煤炭间接液化(煤基合成油)中间试验装置已建成,并完成了调试工作,实现了较长周期的连续运行,通过了国内专家组织的鉴定。国家应积极支持这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间接液化技术进行工业规模的示范厂建设。

  最后,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支持煤制油产业化的政策。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煤制油”将对缓解石油供需矛盾、保证石油战略供应,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但在发展的初期,“煤制油”产业还有技术、工艺、装备、运营管理以及市场、营销、油价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这就需要国家在政策、投资、税收、销售等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其得到迅速发展。

  总之,“煤制油”产业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和高风险的新兴产业,其发展道路必须走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模式。目前,国家需要对其实行宏观控制,集中各方力量,循序渐进。对“煤制油”项目的选择,既要考虑项目本身的效益和生存能力,又要考虑“煤制油”产业的总体布局;而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示范性项目,更应考虑以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的消化吸收、设备的本地化、知识产权的自主化。

工程造价信息山西省工程造价信息山西省工程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3877
点击数:2416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