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6,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中国能源企业海外淘金涌动

  热衷国外投资的中国企业

  记者:近几年,中国企业似乎比较热衷于到海外投资能源,掀起了一股海外投资能源浪潮。

  唐宝才(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是的。2003年中石化工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共同投资,{TodayHot}并在沙特注册了中国沙特天然气有限公司,中方控股80%,并于2004年3月7日中标。开发项目为沙特东部鲁卜哈利(地名)沙漠B区块天然气,总面积约为3.88万平方公里。

  又如,2005年7月8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埃克森美孚、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合资建设的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超过35亿美元,将于2008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其中中石化工控股50%,美孚和沙特阿美各控股25%。

  前不久,中国第三大石油商中海油也已经于2006年年底与伊朗签订了价值160亿美元的协议,内容包括开发伊朗北帕尔斯天然气田和建设液化天然气输送设施,用以将液化天然气出口到中国。

  记者:能源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HotTag}投资能源更是许多中国企业跃跃欲试的新领域。目前,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能源的现状是怎样的?

  唐宝才: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在海外能源的开发建设项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现在我们在中东海湾地区,已经有一些能源方面的投资项目,我们在沙特阿拉伯、伊朗、阿曼、毛里塔尼亚等国家都已经拿到了一些项目,像一些勘探的项目是属于石油上游的项目,也有合作炼油的下游项目,已经签订了合同,有了良好的开端,投资能源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谈到能源,我在中东海湾地区学习、工作了近20年,这个地区石油储量丰富,约占全球石油储量的三分之二,天然气也不少。咱们的企业或者公司来这一地区进行能源投资,当然有一些有利的条件,但是也存在一些风险。

  海外能源项目风险不小

  记者:您刚才提到风险,那么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能源存在哪些风险?

  唐宝才:由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法律环境等不同,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可能因为这些方面水土不服而遭受损失。

  比如,一些国家习惯用左手表示尊重,假设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不了解,咱们用右手把文件递给对方,那不仅会让合作伙伴觉得受到侮辱,这样的小细节甚至还会影响整个合作的成败。

  记者:国外投资的程序是怎样的,有哪些问题需要特别注意吗?

  唐宝才:其实,刚开始进入某一国家的时候,利润可能不会像期望的那样高,投资情况也不会像在国内投资那样简单。

  首先,要平稳心态。利润期望值不要太高,有一定的利润就可以。因为这牵扯到报价问题,报价时价位要适当,这样你才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能够跟国际上的公司平等竞争,拿到项目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其次,咱们要对某个国家发布的投资项目的标书进行认真的研究,因为地域差异使然,项目投资的程序及标书都与国内有区别,要在业主限定的时间内做出科学的有竞争力的报价。

  另外,对整个市场都要熟悉。比如,当地的材料报价方面,有些材料也可从当地采购的,省去了运费;另外还可以考虑用当地劳动力,这样可以节约一部分成本。

  除此之外,对当地政府有关的投资法规及各项政策、规章制度都要熟悉,包括异地公关能力等各个方面你都要懂。并且相关语言专家、法律专家等等都是海外投资团队中必不可少的。

  记者:如何组建一个完备的海外投资团队?

  唐宝才:除了中方的高层人员,即董事长和三总——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齐备以外,你还必须要有语言方面和技术结合得比较好的专家,该专家除了有项目操作经验、公关能力,还要懂英文以外的其他语言。因为项目标书不仅是英文的,有时也有可能会是阿拉伯文的。

  法律方面的专家也必不可少,他最好熟悉阿拉伯文、英文,对法律掌握得比较深透,这样才能在签订合同项目时有效地规避风险。最后,各个层次的人员都要达到所要求的水平。

  由于投资合同只要法人代表签字,它就是法律文件,有的还经过了公证,疏漏以上任何一方面,后果都很严重。中国有些企业,甚至一些有名气的大企业,由于不了解合作对象的情况、对人家的法律法规不了解、不注重一些投资细节,也有被骗的经历,损失惨重。

  我曾经在国外工作过,在中国驻外的一些公司搞一些项目承包,其中一些项目从招投标开始一直到交钥匙整个工程我都参与过。

  中国企业是否具备海外投资实力

  记者:中国企业具备投资海外的实力了吗?

  唐宝才:近几年,中国部分企业的实力大大增强,在本土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他们纷纷另辟新径,开辟新的市场。成长起来的部分中国企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手中积攒了一定外汇,技术能力也达到了相当水平。另一方面,俄罗斯以及中亚地区的一些国家需要引进中国的资金和技术,甚至是劳动力。

  记者:现阶段,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如何?中国有关部门会不会采取一些相应措施来支持中国能源行业的发展呢?

  唐宝才:中国的有关部门对企业在有些方面已采取了一些措施,支持企业走出国门,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我觉得其效果还是可以的,现在的问题还是要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力度。

  作为一名学者,我个人认为,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商务部驻外经参处,要进一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强调研,有调查才有发言权。要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以及企业的目前状况,提出一些切切实实对中国企业能更好走出去的举措。

  记者:这些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举措具体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唐宝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对比较重要的项目,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考虑给予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比如,有的海外投资项目,咱们从技术方面能达到,但该项目业主却要求中国企业带资承包(所谓带资就是你这个公司要拿到项目,你就必须要有一部分资金要参与进来),这时中国企业的资金却不够。对这样的项目,如果可行性研究报告认为,我们从技术上完全能够达得到,而且也会有一定的赢利,那就可考虑请政府有关部门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

  在合作方式方面,政府可以引导企业采取三方合作等多种合作方法。所谓三方合作方式指的是由一方出资金、另一方出技术、第三方出劳动力或提供土地等形式。这种三方合作方式也是目前在海外投资所采取的一个通用的、比较有效的办法。

  再者,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进行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商务部驻外经参处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和一些参考意见。驻外经参处还可以协调有投资意向的中国企业对当地一些项目的投标工作,分析一下几家公司的实力、技术力量分别去拿哪个项目最合适。投资之前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协调几家企业事先进行一定协商,按商量的规则办事;提高中国企业自身竞争力,避免中国企业之间不合理竞争的情况出现。

  记者:什么样的竞争不合理?

  唐宝才:打个比方,一个项目中国几个企业都想得到,一个工程明明要一百万拿下来合适,为了拿到项目,中国企业之间,这家可能出八十万,另一家出低一些,还有企业报价甚至低于成本,这就造成中国企业之间的不必要的恶性竞争。

  记者:也就是说,中国政府有关方面在政策法规方面要加大力度来规范市场,视情况给予资金扶持,同时还要对企业进行指导,这个可能就要对能源的体制进行改革,那么未来改革的方向是怎样的?

  唐宝才:这个题目比较大,事实上我在能源体制改革方面也没有多少研究。我个人认为,在能源体制改革方面是重要的,但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查研究,也可以搞几个试点,试点成功了再做推广。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比如,过去在石油价格方面,基本都是计划经济下的油价。现在你要进行一个价格方面的体制改革,必须要进行市场调查研究。不仅是石油,其他能源方面的改革也都一样。

  -相关

  新能源有待开发

  记者:我国政府有关负责人曾经在答国外记者问的时候说,中国有能力主要依靠自己满足能源的需求。是这样的吗?中国能源结构是怎样的?

  唐宝才:能源问题是一个大的问题,总体来讲,我们还是有能力,主要依靠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从能源结构上说,能源的范围比较广,除了石油、煤炭等常见能源以外,还包括核能、风能,还有潮汐能和替代能源等等。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是石油占能源总量的20%,煤炭依然是主要的能源。

  从短期看,我们还需要适当进口一些石油天然气来满足生产需求和石油储备的需要。

  从中长期我国能源构成及技术开发等方面来看,咱们有能力依靠自己来解决能源问题。比如说石油储备,我国已开始建第一批石油储备基地,浙江镇海基地已竣工,其他还要建三个;另外第二批选址工作也已开始。

  一个大国必须要有足够的石油储备,需要半年时间的储备,比如战争或者其他原因一时进口不了油,就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储备石油以正常维持国家经济命脉的运转。

  记者:有人说中国有很多能源有待开发,中国企业真是有到海外开发能源的必要吗?

  唐宝才:目前,我国还有很多新能源还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发。像风能是比较干净的能源,最近几年在中国得到一定利用和发展。利用新疆风比较大的特点,那里新建立了风力发电站。

  核能也比较有潜力,核能在我们国家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很小,还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

  记者:还有其他有待开发的能源吗?

  唐宝才:还有一些可替代的能源有待开发。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可燃冰,它在海底有相当大的储量,但是现在一些技术问题有待解决。

  还有煤变油技术,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在解决技术难题,成本方面也比较高。这一技术在南非利用的比较早,技术比较发达。

  另外还有太阳能。我去年去南京看到,那里好多新建的房屋顶上都装了太阳能设备,百姓家里洗澡基本都依靠它,太阳能也能解决一部分能源问题,一开始在成本上是有一点高,但整体上还是合算的。

造价材料信息浙江省造价材料信息浙江省造价材料信息
文章字数:4212
点击数:2335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