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6,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黄河水电公司建设绿色能源纪实

  黄河上游是我国重要的水电建设基地,其巨大的天然落差形成了水电开发的“黄金水道”。{TodayHot}1999年10月,国家成立了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把已建成的龙羊峡水电站、李家峡水电站作为母体电站,按照“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开发原则,开发建设黄河上游水电资源。进入新世纪,国家“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为黄河上游水电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黄河水电公司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先后开发建设了公伯峡水电站、苏只水电站和拉西瓦水电站。

  在开发建设这些电站的过程中,黄河水电公司坚持“奉献绿色能源,服务社会公众”的理念,重视对黄河上游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始终坚持环境保护与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在保护黄河上游自然生态环境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绿色能源之歌。

  一

  清澈的河流是地球的绿色血脉,洁净的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

  在黄河上游建起座座巍峨大坝,解决生态与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新的和谐,是黄河上游水电资源滚动开发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黄河水电人不懈的追求。

  拉西瓦水电站是黄河干流和我国北方地区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也是“西电东送”北通道的骨干电源,{HotTag}在实现西北750电网向华北输电中起重要支撑作用。黄河水电公司决策层和建设者们从工程建设一开始就形成了共识:把拉西瓦水电站建设成为国内环保水保示范工程,实现“建设一座电站、改善一片环境、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司针对水环境保护、空气污染防治、噪声控制、固体废物处理、植被保护、人群健康、水土保持等项目,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并将环境保护相关条款体现在工程建设合同中,将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所有施工单位。

  建设拉西瓦水电站这样一个特大型水电工程,必将产生大量的生产、生活废水,如何处理好废水是保持拉西瓦工程建设环境的关键,公司组织科研力量攻关,修建了沉淀池,有效地保护了黄河水体免受污染;拉西瓦工程建设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弃渣,公司通过建设查曲卡沟弃渣场、右岸砼拌合区渣场、伊黑龙沟渣场等4个渣场,综合治理施工弃渣,有效地保护了周边环境;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扬尘以及施工机械和车辆尾气,采取了绿化、定时洒水等有效防尘措施,对砂石料筛分系统等强噪声源,采取了加装隔声罩和产区外围种植降噪防尘林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投资300多万元对十几万平方米的植被恢复带进行了绿化。

  为了及时掌握拉西瓦水电站建设期环保、水保建设质量,黄河水电公司还与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开展了现场环境监测、水土流失监测及环境保护监理工作,有效地控制了施工阶段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黄河下游免遭污染。

  二

  公伯峡水电站是“西电东送”北通道的启动工程,是黄河水电公司成立后滚动开发黄河上游水电资源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2001年8月开工,2006年6月4日工程全部投产发电。

  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实施环保监理的第一批试点工程,电站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达1900多万元。现在从公伯峡水电站坝顶俯瞰整个峡谷,绿树成阴,芳草叠翠,碧波荡漾,不仅成为全国在建水电站的样板工程,而且促进了库区周围植物的生长和动物多样性的发展,为周边地区自流灌溉和电力灌溉提供了巨大便利,使当地长期以来的干旱缺水状况得到了改善。

  三

  黄河水电公司高度重视水电站自然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截至2006年底,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已达到1.3亿元。

  为了保护黄河上游自然生态环境,维护开发河段内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黄河水电公司十分重视对水电站建设区域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大力协助当地政府开展各水电站周边的林地草场保护和防沙漠化治理工作。公司充分发挥黄河上游各梯级电站联合调度运行的优势,切实保障了黄河上游流域农牧业用水及生态用水,龙羊峡、李家峡、公伯峡、苏只、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如一颗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高原峡谷。

  由于重视环保,重视绿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黄河上游水电站在建成后自然环境更加美丽动人:龙羊峡、李家峡、公伯峡等水电站建成后就引来了大量的候鸟。一座座建成的水电站,成为当地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引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带来了开放的思想,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使群众逐步走向了富裕的生活,实现了水电开发与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清澈奔流的黄河水,深情述说着黄河水电人保护环境的动人事迹,山峦叠翠的高原谷地,尽情展示着黄河水电人保护环境的豪迈情怀。奋战在青藏高原的黄河水电人,正以其坚强勇敢的品质,续写着开发黄河水电、建设绿色能源的宏伟篇章。

材料造价信息青海省材料造价信息青海省材料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2104
点击数:2271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