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5,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钢铁产业国际贸易政策导向分析

     一、我国钢材产销和出口基本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材生产国,目前产能约5亿吨。2004年生产粗钢2.72亿吨、钢材2.97亿吨、生铁2.52亿吨,其中粗钢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10.35亿吨的26.3%。我国现有钢铁企业约800多家,其中近80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2004年钢材产量为2.13亿吨,约占总产量的72%。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钢材产业集中度比较低,2004年超过500万吨钢材产量的企{TodayHot}业仅15家,100-500万吨产量的61家,不足100万吨产量的共计有700多家。    从地区看,2004年粗钢产量居前的省市依次为:河北5641万吨、辽宁2596万吨、江苏2223万吨、山东1855万吨、上海1824万吨、湖北1354万吨、山西1184万吨、四川989万吨、河南975万吨、安徽907万吨、北京826万吨。从企业看,2004年粗钢产量居前的企业依次是:宝钢2141万吨、鞍钢1133万吨、武钢931万吨、首钢847万吨、马钢803万吨、唐钢766万吨、沙钢755万吨、华菱集团713万吨、济钢687万吨、邯钢680万吨。从品种结构看,2004年我国钢材生产中占比最大的是盘条、钢筋和中小型型钢,分别占全国钢材产量的16.61%、15.84%和11.36%,其次是中厚宽钢带、棒材、中板和热扎窄钢带,其占比分别为8.16%、7.56%、6%和5.84%。     2004年我国历史性地成为钢材净出口国。当年我国出口钢材1423万吨,同比增长104.6%,约占国际贸易量的5.4%;出口钢坯695.73万吨,同比增长311.98%;出口生铁129.1万吨,同比增长80.6%,约占国际贸易量的10%左右。我国钢铁出口的主要市场是韩国、美国和香港,2004年我对上述市场出口数量分别为341.5万吨、194.6万吨和114.2万吨,出口金额分别为17亿美元、13.4亿美元和6.1亿美元。尤其引起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钢材和钢坯出口大幅{HotTag}度增长,进口持续下降。钢材出口1157万吨,同比增长1.54倍;钢材进口1322万吨,同比下降27%;钢坯出口482万吨,增长2.6倍;钢坯进口77.4万吨,同比下降76%。钢材和钢坯出口尽管增幅较大,但二季度和三季度与一季度相比,增幅有明显回落,这主要是受出口退税政策变化的影响。    二、钢铁产品国际贸易协定、贸易摩擦及对策分析    要分析钢铁出口的国际环境,需了解目前全球领域贸易摩擦的几个特点。WTO成立以来,国际贸易体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全球领域国际贸易摩擦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农产品、纺织品、钢铁、化工产品是国际贸易摩擦多发领域。1995年至2004年,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的196起反倾销案件中,一半以上发生在上述领域。其中原因在于钢铁、纺织等行业是发达国家夕阳产业,这些产业涉及众多就业人口,国内势力较强,发达国家政府面临贸易保护的政治压力。另外,发展中国家大多以农业为经济支柱,对农产品实施较高水平保护,易导致发达国家的质疑。二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逐步上升。近年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有所抬头,美欧等发达国家在缺乏足够依据、未进行充分调查的情况下,频繁对发展中成员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截至2005年6月,在WTO争端解决机构中,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之间的贸易争端案件共141件,约占WTO争端解决机制成立以来受理所有案件(330件)的43%。三是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简称“两反一保”)仍是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例如,各成员1995年至2002年共发起反倾销调查2074起,比1985年至1992年的1148起增长了近一倍。各成员因“两反一保”而产生的争端日益增加,上述三种贸易救济措施引起的争端案件占WTO争端解决机构受理案件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四是非关税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逐渐成为贸易摩擦新的表现形式。出于保护环境、人体健康的考虑,各成员制定了大量的技术和动植物检验检疫标准。以日本为例,近10年来其通报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达371起,超过了美、欧。由于各成员标准不一,加之其中不乏一些具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标准,这方面的摩擦日益增多,欧盟与美国曾就牛肉检疫问题数次发生摩擦。同时,知识产权保护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施压的重要形式,发达国家传统制造业已失去了对发展中国家的优势,转而在药品、软件等领域向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五是各成员越来越多地利用多边机构,特别是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贸易摩擦。WTO基本原则得到各成员普遍尊重,违背WTO原则的歧视性贸易安排已基本为各成员所摒弃。其次,介绍我国贸易摩擦的演变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贸易摩擦的演变特点。一是贸易摩擦数量逐步上升。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原有利益格局形成冲击,使我国渐成为贸易摩擦热点区域。以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调查为例,1979、1989、1999年分别为2起、10起、47起,2001年入世以来处在每年60起左右的较高水平。二是贸易摩擦形式多样化。我国加入WTO前,各国限制我产品进口最有效的手段是高关税、非关税措施(如配额、许可证)等手段。加入WTO后,一些WTO成员虽然放弃了这些传统贸易保护手段,却纷纷利用WTO允许的各种手段或是利用WTO规则的各项例外规定,实施和滥用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的贸易保护措施,且交替使用或叠加使用。第一是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依然是引发贸易摩擦的最主要形式。加入WTO时至2005年6月底,共有29个国家地区对我发起206起贸易救济措施调查。第二是各种贸易壁垒也层出不穷,仅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已经涉及我三分之二以上的出口企业,三分之一以上的出口商品,每年造成损失约200亿美元。一些国家还以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劳工标准为名限制我国产品出口。另外,我国加入WTO相关法律文件中的“非市场经济”、“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纺织品特别限制”等不利条款也成为出口的障碍。三是贸易摩擦向多领域扩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经历两次重大变化:一次是1986年以后纺织品和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取代石油等资源密集型产品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产品;另一次是1995年以后机电产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取代纺织品和服装成为第一大类出口产品。我国出口产品遭遇贸易摩擦的变化趋势与此基本相一致:1979-1985年底,出口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共39起,其中五矿化工类产品占48.8%;1986-1994年底,我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保障措施调查138起,其中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例由前一时期的35.9%上升至53.6%;1995年至今,国外对我发起的482起案件中,对机电产品的调查由前一时期的7%上升至18.9%。四是贸易摩擦对象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美、欧等发达国家一直是与我国贸易摩擦最多的地区,但以印度、土耳其、墨西哥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同我国在产业竞争优势、出口产品结构等方面的相似性,其国内企业、产业界存在着打压我国产品的内在动力,频繁对我国采取各种贸易限制措施。1995年以来对我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中发展中国家占60%以上。今后一个时期的趋势。一是贸易摩擦将作为常态长期存在,严峻形势继续延续。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及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贸易摩擦已成为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外贸发展不仅面临战略调整、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提升、产品升级换代及加强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同其他一些贸易大国相比,还面临更多外部因素制约,例如,入世文件中的“三项条款”仍将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成为引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因素。二是贸易摩擦形式更加复杂,诱因日益多样。从反补贴案件的出现、中美关于中国集成电路增值税、人民币汇率等摩擦案件中可以看出,当前贸易摩擦的诱因由以企业为主体的微观经济层面向宏观经济政策、体制和制度层面发展,一些国家不仅对我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银行呆坏帐核销,进而对我税收、补贴政策以及人民币汇率问题频频发难,引发贸易摩擦。三是贸易摩擦出现民间化新动向,一些国家非政府层面的贸易保护措施初现端倪。欧美跨国公司及行业中介组织为巩固市场,维护品牌形象,纷纷制订了各自的社会责任守则,要求其海外企业和供货商遵守。一些进口国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迫于就业压力,时常以过激方式实施贸易保护,使得当前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了非法制化、暴力化迹象,西班牙“埃尔切”烧鞋事件,丹麦玩具制造商烧毁中国玩具以及部分国家中国商店遭抢劫等就是例证。三、钢铁出口的利弊分析从利的角度看,主要有三点:一是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回升,企业出口利润空间较大。2004年我国钢材出口创汇83.4亿美元,约占国内销售的6.9%;平均出口价格585.8美元/吨。而且200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钢材需求旺盛,价格持续上涨,国际钢材综合指数2004年底高达152点,比国内钢材价格指数123.26点高近20点,其中中厚板、热扎薄板、螺纹钢、线材等很多品种的国内外差价达到或者超过100美元/吨,企业出口效益明显大于内销,企业出口积极性较高,不少地方政府从税收和就业方面考虑,积极扩大出口的意愿也十分强烈。此外,受前些年钢材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企业间相互拖欠债务的问题比较突出,而出口钢材回款较快,基本不存在拖欠问题,便于企业资金回笼和降低财务费用,因此,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上,企业更愿意出口钢材。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上半年原油、塑料原料、钢材、铜材、铝材、肥料、橡胶进口平均价格同比涨幅都在15%以上,导致这些商品的进口数量大幅回落。由于汽油、钢材、铝材等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高出国内价格约20%,受利益驱动,成品油、钢坯、钢材、铝材进口量分别下降21%、75.7%、26.8%和28.2%,而出口量却分别增长48.6%、261%、154%和21.5%。二是有利于平衡国内市场供求。预计2005年我国钢铁产量有可能达到3.3—3.5亿吨,比2004年增长18%左右,而同期国内表观消费量乐观估计也仅增长15%左右,将会出现产大于销的局面,而目前在建炼钢能力在1.52亿吨。产能增长远高于国内表观需求增长,可能将持续几年。由于产量大大超过国内市场消费量,部分企业必须通过增加出口寻找出路。保持钢材出口的稳定有利于缓解国内市场供求矛盾,避免全行业的大起大落。三是有利于优化钢铁产品结构,提高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钢材生产国,但远不是钢材生产强国,产品结构中中低档产品仍占相当大比重,要做大做强我国钢铁工业,必须将产品拿到国际市场上去检验。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行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部分企业高附加值板材产能扩大,材质明显提高。2004年我国出口钢材中,板材所占比例达到50%左右,钢材出口的品种结构有了质的突破,这表明我国钢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有了明显提高。从不利的角度看,也有两点:一是钢铁行业是资源高消耗、高污染行业,从长远看钢铁产品出口是国家不鼓励的。据调查,吨钢约消耗3.5吨铁矿石等原料地质储量、0.8吨煤炭和500度电,2004年我国出口钢坯和钢材共2029万吨,约相当于出口7000万吨资源储量、1600万吨煤炭和100亿度电,过多地输出钢材就相当于过多输出有限的资源,加剧了我国煤、电、运的紧张局面。而且,由于国内铁矿砂资源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每年约50%的铁矿砂需进口解决,若按照今年生产3亿吨测算,需铁矿石4.7亿吨,预计需进口铁矿石2.5-2.6亿吨。出口钢材将会相应增加铁矿砂的需求,加剧进口的压力,同时还会占用大量的铁路运力。因此,出口钢材,特别是大量出口钢坯,一方面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环境污染和铁矿砂、煤炭资源消耗问题,另一方面还有可能影响国内市场宏观调控的成果,进一步加剧煤电油运紧张矛盾。二是国家调整钢铁进出口贸易政策,不利于企业出口。基本走向是将目前的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进出口贸易政策向中性转变,并进一步向限制出口、鼓励进口方向过渡。目前已经调整了出口退税税率。通过调整钢材出口退税政策,限制生铁、钢坯(锭)等初级产品出口。三、对钢铁企业进出口贸易的几点措施建议国家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不断调整、优化钢材出口规模和结构,通过适量的钢材出口切实促进钢铁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一)限制生铁、钢坯(锭)等初级产品出口,适时适度调整钢材出口退税政策。生铁、钢坯(锭)是消耗铁矿石资源和焦炭、煤炭等能源的初级产品,附加值较低,出口此类产品实质上就是出口资源和能源。目前,我国对进口钢坯及钢锭还征收2%的关税,对出口钢坯仍享受13%的退税。为鼓励此类产品进口,扩大出口,建议将钢坯(锭)进口关税下调为零,取消钢坯(锭)的出口退税。(二)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2004年上半年以来的钢铁行业宏观调控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钢铁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势头,以生产建材为主的中小钢铁企业产量增幅减缓。当前,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促进技术升级,增加冷、热轧板材产量,利用市场机制调剂余缺。(三)积极促进科技进步,节能降耗,加强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应综合运用税收、信贷、技术改造贴息等手段,积极促进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实现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走资源综合节约利用之路。(四)鼓励钢铁企业到境外投资设厂。我国铁矿石资源匮乏,应通过资金、外汇等手段,积极支持鼓励钢铁企业到境外铁矿石资源丰富的国家投资建厂,以缓解国内资源和环境压力。(五)加强供求监测和市场运行调控。有关部门对国内外钢材市场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掌握市场行情,通过信息反馈引导企业合理调控出口。进一步发挥钢铁协会等行业中介组织的协调作用,由相关行业组织建立出口企业协调机制,加强行业协调和价格自律,防止低价竞销等扰乱钢材出口经营秩序的行为,引导钢材出口有序发展。

工程结算价直辖市工程结算价四川省工程结算价
文章字数:6000
点击数:2221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