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5,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全球经济一体化在石化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

      2005年,全球经济一体化在石化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世界经济的复苏、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对石油、天然气、化工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滞后,石化工业在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正在经历一场严峻考验。   由于受国际国内价格机制的影响,我省炼油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直接影响了石化行业的经济效益。然而,我省石化行业在逆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生产、销售和进出口均保持了快速增势。预计2005年我省石化行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750亿元,同比增长29%;工业增加值730亿元,同{TodayHot}比增长21%;原油加工量5365万吨,同比增长6%。   困境中保持快速增势   一年来,我省石化行业不断推进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目前,国有企业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为主的股份制改革工作基本处于收尾阶段。中小型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特大型和大型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并呈现良好发展前景。华锦、大化、锦化和沈化等大型化工企业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之中。   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实施炼油化工一体化、围绕产业链抓好延伸和配套、强化精深加工在全省已形成共识。目前,一批乙烯、三大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项目正在加快实施或推进。其中两批国债项目中就有31项石化产业项目,总投资360亿元,开工建设15项。省财政技改贴息资金将精细化工项目列为支持重点,2005年石化行业技改共列入41项,贴息7690万元,拉动投资24亿元,全省精细化率有望达到32%,比2004年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 {HotTag}  全省涌现出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势头的民营精细化工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发展目标宏伟。到2010年,大连振邦、辽宁天合、营口三征这三个民营企业将分别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30亿元和20亿元。   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取得成效。辽阳石化分公司通过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以及强化炼油化工一体化,克服原油大幅涨价等不利因素影响,去年仍获得较好经济效益,预计全年可实现利润5亿元。   临港石化工业与园区石化工业紧密结合,出现强劲发展势头。   “两头在辽”仍待破解   一年来,辽宁石化工业在困境中虽取得了不俗业绩,但当前制约石化工业进一步发展的突出矛盾仍未解决。   炼油化工一体化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油头大、化身小”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在国际油价飙升,国内成品油价格又受到行政调控没有同步调升的情况下,炼油厂出现严重亏损。这对中油集团影响并不大,因为它可以从采油企业原油价格提升的获利来弥补,而对我省的地方企业,既影响了全省工业增加值指标的实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省市当年的财政收入。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炼化企业大多数亏损的情况下,辽化和西太平洋集团却盈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西太平洋产品两头在外,高来高走,而辽化则形成了一个合理的产品结构,它是一个上中下游一体化的企业,以炼油为头,产品向下游延伸,通过聚酯等化工产品和化纤原料消化了相当一部分原油的涨价因素,换句话说,原油价格因素在其最终产品中所占比重较小,而这种产品结构具有抗风险的能力。这再次表明,我省在实现炼化一体化上争取尽快突破的必要性。   精细化工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两头在辽”明显。2004年我国化工精细化率约40%,我省约2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省石化行业发展推进小组组长、省政协主席郭廷标认为,我省拥有发展精细化工的原料优势,但没有充分地将原料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和效益优势。比如我省烷基苯产量占全国47%以上,脂肪醇的生产能力也很大,但我省只部分加工到烷基苯磺酸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接下来生产的洗涤、日化等终端精细化工产品则由外省品牌所占领,这样形成了原料在辽、精细化工产品再销售到辽的“两头在辽”现象。   郭廷标建议,充分发挥大乙烯项目建设对发展石化工业的牵动作用,优化乙烯产品方案,尽可能拉长产品链;大型骨干企业要延伸发展生产规模大的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化纤单体;为核外企业提供生产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资源;重视发展与大乙烯配套的后续加工项目,精深加工项目。   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目前,我省石化企业结构中,中直企业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在资源整合、机制创新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还不够灵活。地方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核心竞争力不强。比如我省全部精细化工企业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不足20家,地方大型国企在改革、改造和结构调整诸多方面任务还相当繁重,目前仍然缺乏发展活力。     园区化建设滞后,重大合资合作项目少。发展园区石化工业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模式。与南方沿海省份比,我省缺少高质量、大规模的新兴石化工业园区。内陆城市应根据地区石化产业基础和特点开发建设各具特色的石化工业园区或精细化工园区,沿海城市应把发展临港石化工业与园区石化工业结合,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机遇与挑战并存   除了自身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外,辽宁石化行业进一步发展还面临着国际与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   当前,国际石化工业发展趋势呈现出生产装置趋于大型化、炼油化工趋于一体化、产品追求精细化、企业组织趋于集团化、技术趋于高新化和行业发展趋于园区化的竞争态势。   对我省石化工业而言,还要面对三个方面的竞争压力。其一是以人才为核心的抢占技术制高点的挑战。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国内外企业间的竞争突出表现在人才、技术上,而且竞争程度日趋激烈。从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发展经验证明,谁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谁就能赢得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   其二是以石油为重点的能源资源日渐紧缺的挑战。石化工业的特点既生产能源,又大量消耗能源。我省虽被称为炼油和产煤大省,但本省原油加工量的1/3以上依赖进口,煤炭消费量的一半需从外省调入。   其三是以沿海发达省份和跨国公司为对手的争夺市场的挑战。   面临如此严峻的发展形势,业内人士指出,辽宁是全国重要的石化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建设已形成了行业门类齐全、基础比较雄厚的综合性石油、石化和化学工业体系,又有资源、产业、技术、人才和区位上的优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对多数石化产品保持旺盛的市场需求。尤其是振兴战略的实施,石化行业又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之一,辽宁石化工业还有发展的巨大空间。   根据石化工业发展规划,到2010年辽宁石化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要实现销售收入4630亿元,五年内年均增长11.3%,工业增加值1200亿元,五年内平均增长11.5%。业内人士指出,辽宁石化工业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把深化改革、实现体制和机制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前提。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过程中要鼓励重点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吸引国内外知名公司与重点国有企业进行重组。支持辅助单位发展主导产业,多方面创造条件激发重点国企的发展活力。   企业体制和机制创新是解放生产力,技术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目前技术创新的主要任务是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开发新产品、创建科技型企业和名牌产品,对引进技术加快消化吸收,进行再创新。   针对长期以来辽宁习惯于资源型、原料型生产增长方式,造成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效益低,由于产业链短,资源优势没有转变成效益优势,形成“两头在辽”的现象,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辽宁既要立足大企业的原料优势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还要依托临港城市,通过外进原料,先上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开拓市场,积累资本,反哺上游产业或与省内相关建设项目对接。与此同时,全面优化成品油质量,新增炼量主要发展化工原料。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广开新的发展空间,确保在“十一五”末期把辽宁建成具有国际水平的中国最大的新型石化产业基地。

工程造价信息网辽宁省工程造价信息网辽宁省工程造价信息网
文章字数:3397
点击数:2265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