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5,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塑料企业如何应对新汇率

      自去年7月21日人民币升值以来,塑料市场实际情况虽并非与预期一致,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以感受到人民币升值对塑料行业的影响是复杂、多角度的。                首先,给人感觉最明显的是,汇率因素是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之一,并不是主导因素。       我国公布人民币升值后,国际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更具购买力,中国下一步将大量进口。出于“中国随后将加大进口数量”的预期,国际主要期货市场价格都出现上涨,如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铜、铝的涨幅在2%以上,5月27日刚上市交易的LLDPE、PP合约的期货价格更是再创上市以来的新高。美元标价上涨幅度超过了人民币相对美元的升值幅度。人民币的实际价格最终决定了以美元标价的商品价格,此前部分企业的“人民币升值将降{TodayHot}低塑料原料产品的进口价格”的想法过于简单化。                其二,因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新利润空间,不会由塑料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共享,赚取更多利润毕竟是任何一家企业的经营目标。       如:2005年初,为降低农膜的价格,国家将LLDPE的关税价格提前一次下降到位,从10.3%降为6.5%(根据关税递减表,2008年我国五大通用塑料的进口关税降至6.5%)。进口关税的大幅下降使得LLDPE树脂因关税产生巨大利润空间,刺激进口量大幅增加,2005年上半年国内LLDPE的进口总量为163482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8.3%。                但即便是扣除原料上涨因素,市场同期国内LLDPE市场价格并没有出现人们预期的下降。如LLDPE的218W牌号,其2005年上半年的国内市场价格一直在10300元/吨以上,最高时达到了12000元/吨。从价格变动情况看,仅是在进口集中到货情况下,国内LLDPE市场价格才有所下调。原料价格的居高不下,使国内农膜生产企业压力沉重,90%的企业都是亏损经营。据中国塑协农膜专委会信息,作为农膜生产支柱的39家企业,2004年转停产企业有17家。2004年以来,转停产的农膜生产企业达111家,占一半以上。                不过,由于目前国内塑料市场自给率为50%左右,中国大陆塑料市场已成为亚太地区各生产厂商的重要拓展市场。从市场博弈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升值仍将给国内塑料市场格局带来一定影响。                如2004年台湾五大通用树脂的岛外销售量中有80%是销往大陆市场。为降低成本,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台湾许多厂商开始在大陆建立生产装置。经过前期的扩建热潮后,韩国通用树脂出口也越来越依存中国大陆市场。2004年韩国向中国共出口通用树脂565.9万吨,占其出口总量的46.1%。而正在崛起的中东石化厂商也开始积极参与大陆塑料市场的竞争博弈。人民币升值,无形中给这些生产厂商提供了博弈新力量。特别是对于那些以美元进口生产原料{HotTag},以人民币销售产品的厂商来说,益处更大。如台塑公司在浙江宁波的聚氯乙烯生产装置,所使用的氯乙烯单体原料是以美元从台湾麦寥购买,运到宁波的。                而从市场竞争格局上看,目前国内塑料原料市场上,进口料与国产料竞争最激烈的是通用型树脂产品,人民币升值有可能对市场的竞争格局产生影响,这一影响将间接在价格上反映出来。如为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生产厂商有可能将因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润空间留出部分给客户。而对于国内市场供应紧缺,市场需求良好的高端树脂牌号,因人民币升值所造成的进口成本下降幅度会被生产厂商或经销商通过上调报价的方式填补满,即只要市场需求稳定,下游客户接受,价格就不会有明显回落,如高级别塑料管材专用料、部分工程塑料品种的价格,因此,终端用户的受益将非常有限。                对于塑料加工行业来说,人民币的升值对塑料加工企业带来的直接好处还没有显现,但间接好处是有的。如目前市场竞争力强势塑料加工企业,将会成为人民币升值的受益者。原因是这些厂商的生产设备大多数是以海外采购为主,以BOPP生产线为例,2001-2003年引进的BOPP生产线现在开始陆续进入维修期,但进口生产线的维修成本很高,如每两年更换一次的链夹轴承需要90万元。人民币升值后,企业资产价值不仅提高了,且设备维护成本也降低,这样BOPP薄膜的生产成本也随之降低。                对于塑料机械企业,人民币的升值给企业带来的则是利弊相随。其表现在,虽然人民币的升值可以使企业进口配套组件的成本下降,但也让实施本地化生产的国外塑料机械生产厂商的生产成本及运营成本进一步下降,对于产品定位相近的国内塑料机械生产厂来说,人民币升值将会使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更处于被动地位。                当务之急:强化汇率风险意识       从长远来看,国内企业要应对的不是一次性2%的人民币升值,而是要适应我国开始实行的浮动汇率制度。国内企业长期以来习惯了在固定汇率下做生意,汇率风险意识淡漠。如何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进行经营,用外汇规避风险工具等方式控制汇率风险,锁定企业的利润,不要让企业利润被汇率波动“蚕食”,尽量减少蒙受汇兑损益,是国内塑料企业要做的功课。                汇率风险是企业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由于各种货币之间汇率的波动变化,而导致企业成本增加,收入减少的可能性。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企业进行进出口贸易、贷款都要面临汇率风险。目前国内企业面对的汇率风险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在进出口贸易中,因结算货币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第二种是在国际市场融资中,在借款期间因汇率变化的风险。                也正是基于此,每次汇率波动都出现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情况,有的企业因此获利不少,但也有不少企业损失惨重。如近来美元在国际市场上汇率处于下跌,以美元结算的塑料加工出口企业,如果使用的是远期结售汇,可以将较长贸易期内的汇率与银行定下来,到时双方都按协议的汇率结算,因提前将出口所得美元收入卖给银行,企业减少因美元汇率下跌所带来的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远期结汇虽然可以让企业锁定风险和收益,但是企业也要付出一定成本。且远期结汇的期限越长,成本也就越大。相对于一些利润比较薄的中小型塑料加工企业而言,承受压力也是相当高。为此,有专家建议,如果没有条件做远期结汇,还可以采取多种其他的避险方式,如交易金额大的单子可以选择多种货币计价,以分散汇率风险。                对于同时有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不妨利用银行新开设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来减少汇率风险。在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中,境内机构与银行有一前一后不同日期、两次方向相反的本外币交易。在前一次交易中,境内机构用外汇按照约定汇率从银行换入人民币,在后一次交易中,该机构再用人民币按照约定汇率从银行换回外汇;上述交易也可以相反办理。                固然,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汇率风险,但要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真正做到“处变不惊”,还需要企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通过“产品升级”来提高抗风险能力,这也是塑料行业应对汇率风险的最根本解决方案。(完)

工程造价期刊浙江省工程造价期刊浙江省工程造价期刊
文章字数:3588
点击数:2099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