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5,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gdp年均增长7.5% 剑指投资过热

   经过前十个五年计划,我们的国家从落后到文明、我们的人民从贫穷到富裕、我们的经济体制从计划到市场。而据专家预测,“十一五”期间,中国社会、经济无论是量还是质的变化,都将对世界产生新的、震撼性的影响。{TodayHot}《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的主要目标。为此,本报将从今日起连续推出系列报道,通过数字解读“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主要经济目标。  “年均GDP增长指标定为7.5%并没有悬念,是一定能够实现的。在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的GDP指标还达到了8%!”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对于“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经济目标充满信心。  对于这一重要的预期性指标,中国“十一五”规划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认为,7.5%可能是“十一五”规划中最容易实现的发展目标。根据他的计算,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在9.3%至9.5%之间,而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已经降至6‰,这意味着今后五年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速很可能超过7.5%。  从2001年到2004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6%,高于“十五”计划中年均增长7%的目标,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也高于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十一五”时期将年均GDP增长指标定为7.5%,{HotTag}是否显得增速缓慢呢?  “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原院长白和金则认为,7.5%的经济发展指标的确定,实际上更多地考虑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一个愿望。  GDP衡量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综合实力的代表性指标。GDP增长速度是确定其他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7.5%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的,表现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力图保持稳定增长、避免过热的决心,目标的制定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基础上的。  中国经济已连续3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但这一轮主要由投资拉动的增长也给经济带来不稳定的因素。汤敏指出,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特别需要采取正确的应对之策,防止投资过热仍是当前宏观经济考虑的主要问题。  他认为,中国已经从拼资源发展到了拼技术和拼创新的时代。而他最担心的是,作为“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又加上奥运会的临近,投资冲动会过高。  根据历史的经验,五年计划的头一两年往往都是投资过热的年份。面对经济仍可能过热、投资仍可能过多的威胁,政府更应该在宏观政策上有所把握。  汤敏认为,一个中性偏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应该成为未来两年宏观政策的主调。  从财政政策上看,自1998年以来,为防止亚洲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我国的财政政策一直是开支略大于收入,也就是说保持一定规模的财政赤字。近年来,因宏观经济好转,每年新增的财政赤字也不断缩小。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只是经济周期的宏观调控手段,只能在特定情况下短时间实施。而中性财政政策应该作为一个国家长期政策的主调。我国经济已经连续三年增长接近10%,今明年经济也会保持较快的增长。  汤敏说,财政政策在具体把握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财政支出上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但要进一步控制财政赤字,用两年时间恢复到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并不是做不到的。  从货币政策来看,当前的货币政策已经相当宽松。作为汇率改革的较特殊年份,用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部分减少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可能是必要的。然而,如果当前的投资过热的趋势不减,在必要的时候,货币政策要配合财政政策,要控制货币发行的节奏,控制贷款规模。在执行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的同时,还要注意商业银行贷款结构的不合理变化,防止商业银行过多地参与长期项目贷款。央行在制定2006年货币政策时应不仅仅依赖货币供应指标,而同时要关注利率作为价格杠杆对货币供求的作用,要鼓励商业银行用好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上下浮动的空间。

工程招标价
文章字数:1806
点击数:2094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