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5,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中国瓷都·德化概况

德化县地处闽中屋脊的戴云山区,是千年古县和闽南“金三角”对外开放县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化充分发挥“山、水、瓷、矿”四大优势,坚持实施“大城关”发展战略,成功地闯出一条以工业为主导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现价)51.26亿元,财政总收入5.38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76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1.5:56.4:32.1,1996年以来,连续被评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省各县{TodayHot}(市、区)第13位,县域经济竞争力进入福建省十强,先后被国家授予“中国陶瓷之乡”、“中国小水电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等荣誉称号;两度获得“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连续五届获得“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称号;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率一直保持全市前列。       一、政区概况       1、地理位置 德化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西北部,东与永泰县、仙游县毗邻,南和永春县接壤,西连大田县,北毗尤溪县。       2、政区沿革 德化建县前疆域分属尤溪县、永泰县管辖。唐贞元年间(785-795年)析永泰县归义乡置归德场,场地设在今德化县城,隶属永泰县,初具德化县雏形。五代后唐长兴四年、闽龙启元年(933年)由永泰县析出归德场置德化县,后晋开运二年、闽天德三年(945年),德化县隶属闽国东都(今福州)。后汉乾礻右二年、南唐保大七年(949年)尤溪县析常平、进城二乡归德化县辖,时属南唐清源军(今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和泉州。元属泉州路、泉宁府和泉州分省。明属福建布政使司泉州府。清初沿袭明制,雍正十二年(1734年)划属福建布政使司永春直隶州。民国年间,历属福建兴泉永道(南路道、厦门道)之第四、第六、第七、第九行政督察区。1949年11月24日解放,属福建省第七专区(后改称永安专区)。1950年10月划归晋江专区;1971年晋江专区改称晋江地区,1985年撤地建泉州市,德化县仍属其管辖。       3、政区划分 2005年末,全县辖10个镇(龙浔、浔中、三班、龙门滩、雷峰、南埕、水口、赤水、上涌、葛坑)、8个乡(盖德、美湖、春美、大铭、国宝、汤头、桂阳、杨梅)。       4、人口状况 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30.4万人,人口密度为136人/平方公里。以汉族为主,此外还有畲、回、壮、满、高山、土家、苗、瑶、哈尼、水、蒙古11个少数民族。       5、土地面积 县境东西长62.1公里,南北宽60.4公里,总面积2232.16平方公里。       二、资源概况       德化县是个山区县,境内资源丰富,拥有“山多、水足、矿富、瓷美”四大优势,素有“闽中宝库”之称。       山多:德化是闽中地势最高的县份,地形复杂,地貌以低中山地为主。境内山脉连绵,戴云山为福建省第二高山,海拔1856米,千米以上的山峰多达258座(其中1500米以上的有22座),素有“闽中屋脊”之称。建立了113个自然保护{HotTag}小区(点),区划界定了98.8万亩的生态公益林,全县林木蓄积量103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7.3%,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和省级森林公园各1个,是我省唯一同时拥有国家级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的县份。水资源十分丰富,年向闽江、晋江流域提供水资源22亿立方米;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接近国家一级标准。连续三届县长环境目标责任书考核成绩位居泉州市前列。       水足:德化属中亚热带气候区,具有温凉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潮湿多雾、日照略少等特点。德化年均降水量1800mm左右,为我省多雨区之一,多年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112.34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2倍,全国平均水平的3.8倍,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境内溪流密布,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有9条,其中浐溪流域面积985平方公里,涌溪453平方公里。全县可供开发的水力资源30.2万千瓦,位居全国、全省的前列。       矿富:据初步勘查,境内有高岭土、煤炭、石灰石、铁矿石、泥煤、叶蜡石、金、铅、锌、铜、钨、锰等矿藏40多种,其中铁矿石、高岭土、石灰石储量均在亿吨以上,黄金储量20吨以上。矿产资源潜在的价值可达几百亿元,开发潜力很大。目前已发现的大小矿产地279处。       瓷美:早在新石器时代,德化就有印纹陶的烧制。唐代,德化三班、泗滨一带已开始建窑烧瓷,现在美湖乡发现了唐代烧瓷的遗址,并有陶瓷著作《陶业法》、《绘梅岭图》传于后世。宋代,德化瓷开始大量销往东南亚、中东地区,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商品之一。元代,德化陶瓷烧制由宋初的还原烧成技术发展为氧化烧成技术,产品质地莹润,如脂似玉,倍受世人喜爱。明代,德化瓷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以生产白瓷驰名于世;白瓷开始成为中国瓷业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明末清初,德化陶瓷业进入鼎盛时期,开发了釉下青花、釉上五彩和色釉等品种,出现了“一笼白瓷一箱银”的喜人景象。民国时期,德化瓷有所发展,许多产品在国际大赛中获奖。新中国成立后,德化瓷业获得新生,传统瓷雕重放异彩,明代象牙白复产成功,并研究出高白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德化瓷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并驾齐驱的陶瓷生产格局,无论是企业数量、产品种类、生产规模,还是瓷土配方、烧成技术、雕塑工艺等均达到了最高水平。德化陶瓷特色鲜明,独具一格。象牙白瓷(又称建白瓷)被看作中国白瓷的代表,欧洲称德化白瓷为“中国白”;高白瓷白度高达88.1,居世界第一,有“白如雪、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之美誉。德化瓷雕工艺精湛,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品”;一代瓷圣何朝宗的作品更是得到“天下共宝之”的高度评价。德化瓷素以外销为主,这可从世界各地陶瓷考古中发现的德化瓷得到印证,特别是“泰兴号”沉船发现35万件的德化青花瓷器、古瓷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德化瓷的生产和外销在清代已达到了全盛时期。德化瓷种众多,其间产生了建白瓷、釉下青花瓷、色釉瓷、黑釉瓷、高白瓷等著名瓷种,其中建白瓷、高白瓷、瓷雕被誉为当代中国瓷坛的“三朵金花”。改革开放以来,德化陶瓷业坚持走“传统瓷雕精品化,日用陶瓷工艺化,工艺陶瓷日用化”的路子,按照“继承传统,创新发展”的原则,全力打响“中国瓷都”品牌,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与出口基地和经济发展最快的陶瓷产区,相继开发出红壤陶、釉下彩精陶、轻质陶瓷、稀土生态陶瓷、精密陶瓷等新产品,形成了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等齐头并进的陶瓷产业格局,陶瓷业已成为德化县最大的支柱产业。1993年李鹏总理欣然题词:“德化名瓷,瓷国明珠”。1996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2003分别年被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等单位授予“中国瓷都”荣誉称号。       三、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德化县坚持实施工业立县、“大城关”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成功地闯出一条以工业为主导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现价)51.26亿元,财政总收入5.38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76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1.5:56.4:32.1。1996年以来,多年被评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综合经济实力稳居福建省各县(市、区)第13位,县域经济竞争力进入福建省十强。目前,德化县域经济发展呈现以下四大亮点:一是工业化程度较高。2005年,全县工业产值66.68亿元,占三次产业比重的49.3%,高于福建省的平均水平。二是城镇化水平较高。优先把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城关地区,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关转移,促进城区形成人口集聚效应,城关建成区由1995年的2.73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8.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7万人,城市化水平达56%。三是生态环境良好。建立113个自然保护小区(点),区划界定了98.8万亩的生态公益林,全县林木蓄积量103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7.3%,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和省级森林公园各1个,是我省唯一同时拥有国家级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的县份。良好的植被涵养了宝贵的水资源,年向闽江、晋江流域提供水资源22亿立方米;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接近国家一级标准。连续三届县长环境目标责任书考核成绩位居泉州市前列。四是科教事业协调发展。全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荣获首届福建省科普先进县。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建院,高考每万人口本科上线率连续5年居泉州市首位。       当前,德化人民正按照“德化要走在全省山区县发展前列”的要求,明确“一个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现代化绿色瓷都),强化“两个抓手”(政策引导、项目带动),突出“三大产业”(陶瓷业、矿产业、服务业),加快“四个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城区居民向社区集中、耕地和山林向集约化经营集中),坚持“五大战略”(工业强县战略、大城关发展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科教兴县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力争在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城镇建设、和谐社会构建、提高执政能力等方面走在全省山区县发展前列,努力把德化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现代化绿色瓷都。

造价信息广东省造价信息福建省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4417
点击数:2201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