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5,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对中国钢材流通业发展的解析

     钢材作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替代的功能性、结构性、基础性材料,对它的需求受到下游各行业发展规模、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加之钢铁产品品种繁多,不同产品所对应的市场特性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其流通及合作的方式不同于一般消费品,这也决定了钢材流通业具有较为鲜明的个性特征。      一、对钢材流通业基本范畴的确定      目前很多人对钢材流通的认识不到位,经常是把一些时髦的管理理论生搬硬套地运用到钢材流通管理当中,如在对钢材流通是什么的认识上,有人把钢材流通理解为物流管理,有人把钢材流通理解为供应链管理,有人把钢材流通解释为营销渠道建设,甚至还有人把钢材流通当作是钢材配送中心;在对钢材流通参与主体的认识上,有人简单地套用“第三方物流理论”,认为钢材流通是经销商与物流企业的经营范围,钢铁企业不应该参与流通。这些观点基本上是只关注到了钢材流通中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层面,没有系统性地看待钢材流通业。笔者认为,钢材流通是指钢材及其相关信息从钢铁生产企业到终端用户之间有{TodayHot}效流动的全过程,该过程涉及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      1、对钢材流通中物流、商流的基本认识      物流管理从理论上讲属于供应链管理这一范畴,也是供应链管理理论中应用最多、最为成功的领域。物流管理是以满足客房要求为目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制成品及其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和效益,对其进行的规划、管理和控制的过程。钢材物流是指钢材从钢铁企业到最终消费的整个过程中物质实体的流动,其参与者包括钢铁企业、不同层次的经销商、储运公司、配送中心、终端用户等企业或机构,钢材物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包括运输、储存、加工、配送等,其最终目的是为钢材终端用户提供一体化的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服务。钢材物流的基本运行方式:一是根据客户的状况和需求,决定服务方式和水平;二是根据客户需求和企业可获利情况,设计企业的物流网络;三是通过监测物流过程中的库存量,及时发现需求变化及市场早期警报,并据此安排和调整钢铁企业生产计划;四是在整个物流领域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      钢材商流是指钢材在从钢铁企业到最终使用者的营销过程中所经历的所有权转换,商流的参与者包括钢铁企业、不同层次的经销商、钢材配送中心、终端用户,商流与钢材的营销渠道建设紧密联系,商流管理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营销渠道的管理,优化商流管理的关键是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营销渠道。      资金流是基于物流与商流基础之上的资金流动。物流、商流、资金流的流动都将产生信息流。      2、对钢材物流与企业营销相互关系的认识      物流管理体现出一种“硬技术”,如信息技术、数量分析、产品搬运的自动化等,实现钢材物流管理的现代化是促进钢铁产业链向供应链一体化转变的重要保障,并对优化钢材营销渠道建设提供最为根本性的技术支持。商流管理则体现出“软技术”特性,如营销渠道的建立、营销渠道长短的设计、营销渠道成员之间的关系管理等。营销管理会对物流管理产生影响,物流管理的成功与否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或削弱营销渠道的稳定性。因此,钢材流通中物流管理与营销渠道建设是紧密相联的,特别是钢材固有的产品特性也决定了钢材流通的优化{HotTag}管理是以科学、完善的物流网络、渠道网络为前提的,这也要求我们在对钢材流通业进行研究时必须要把物流与营销结合起来进行。      二、近三年中国钢材流通业的基本特点      1、钢材流通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钢铁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需要并促进钢材流通业的发展与壮大。自2002年底至今,中国钢铁产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钢铁新增产能的快速增长与释放、钢材需求的稳定增长、钢材流通领域所存在的高额利润等多种因素共同促进了钢材流通业的膨胀式发展,如2005年头3个季度,47家重点钢材流通企业钢材销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3.1%,钢材销售量超过100万吨的企业达到6家。      2、从事钢材流通的经销商从规模及数量上迅速增长      在过去的三年中,从事钢材流通的经销商队伍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呈现出几何级的增长,有资料表明,我国从事钢材流通的企业达到20万家,仅上海一地就有3万余家。多数钢材流通企业的大部分客户和大宗业务都是针对建筑公司、工厂和大型工程项目,以私人建房为目的的零散用户所占比例较小。对于钢铁企业来说,钢材经销商是十分稳定的流通渠道和具有相当规模的关键客户;对于下游的用户而言,特别是对于建筑工程的业主单位或承包商而言,钢材流通企业是全方位货源渠道和实力雄厚的供应商。      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全国各地区的钢材交易市场从规模、数量、交易总量等方面都有了跨跃式发展。特别是在钢材生产集中或钢材需求旺盛的地方,其政府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较为优惠的政策积极支持相关企业在本地区开办各种钢材交易市场,大力吸引各类型钢材流通企业进驻。钢材交易市场多分布在经济繁荣的大中型城市,通过辐射、覆盖周边地区,使钢材交易市场成为专门从事销售钢材的钢材流通企业的聚集地,并在本地区发挥出较强的区域性钢材集散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一些钢材交易市场还为经销商提供了有效的产品仓储和良好和物流服务,使经销商能够以充足的货源和良好的服务来满足大宗客户的需求,而且有效的物流仓储有助于钢材经销商规避价格波动所产生的各种风险。      3、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初见端倪      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目前我国已建成的较为专业、装备精良、质量合格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已超过200家,大多分布在华南、华东、中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主要城市,加工配送的品种有薄规格冷板、电工钢、镀锌板、镀锡板、彩涂板、不锈钢板、热轧酸洗板、热轧中厚卷板等,为汽车、家电、电子、建筑、轻工、钢窗、办公设备等行业提供服务。目前国内钢材加工配送出现了“三高”趋势,即剪切线的技术装备水平越来越高、产品加工精度越来越高、加工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如华南、华东地区近期新建或拟建剪切线,其所选设备基本都是产自于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的先进设备。全国各地的钢材配送中心的投资主体是多种多样的,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      ①部分大钢厂以延伸产品规格范围,提高直供用户比例,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优势的服务为目的,在全国范围内选址兴建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如宝钢先后在上海、天津、广州、杭州、青岛、重庆、沈阳、长春等城市建立了钢材加工配送中心,预计到2008年左右,宝钢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将发展到25~30家,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干线运输加工区域配送的分销体制;武钢在武汉市兴建江北钢材加工配送基地,在江苏太仓兴建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并抓紧在国内主要消费区建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或钢材深加工基地;鞍钢先后在上海、广东、沈阳、大连等地区建立了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实现销地加工配送,“零距离”为用户服务;攀钢在广东等地区建立了钢材加工配送中心;首钢、马钢等钢铁企业也在抓紧建设专业化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      ②部分有实力的钢材经销商积极将经营触角拓展至钢材物流领域。如中国中钢集团在天津兴建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在广东和江浙地区则有相当数量的民营经销商积极兴建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而且投入的设备档次及加工质量也越来越高,其中一些民营经销商还提出要建专业化、规模化、多功能的钢材加工中心,构建以“钢厂——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用户”为主流的新型钢材流通模式;在一些规模较大的钢材交易市场附近也建有小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其基本设备多为剪切机组,在钢材交易时可按用户需求进行分条、切割等加工。      ③国内一些专业仓库、铁路专业线在现有的专业仓储基础上,配套建设横、纵剪设备后,为钢材使用厂家提供钢材加工配送服务。      ④终端用户企业自建分条、横切、冲片、套裁、激光拼焊生产线,在满足自用后,向社会提供加工配送服务。如造船、集装箱、汽车以及冰箱、空调、洗衣机、电机、变压器等行业中多数企业自建了钢材加工生产线,在为本企业提供原材料加工配送的同时,并为本企业之外的一些钢材用户提供钢材加工配送业务。      4、钢铁企业通过参与钢材流通来进一步延伸营销手臂      由于近两年中国钢铁市场的经常出现价格非正常波动的现象,这也迫使一些钢铁企业在重视生产、销售的同时,更重视钢材的市场流通。一些钢铁企业一方面积极建设高效、快捷、共赢的短流程营销渠道,另一方面努力营建包括信息业、配送业、仓储业、联运业等具有现代物流功能的营销系统。如八钢集团将新疆两大金属材料公司整体纳入旗下;酒钢将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配送等物流领域整合、重组,通过对物流资源的统筹安排、集中管理和全面整合,实现了一体化运营控制。      5、电子商务在钢材交易中发展迅速      经过两年多的酝酿与发展,钢材电子交易市场在中国已见雏形。网络信息服务和电子采购等电子商务实践是优化钢铁流通管理的重要手段,它通过改善市场和交易信息的不对称性而提高物流和资金流的流动效率;通过促进供需双方的直接见面,缩短钢材流通路径,来减少流通的中间环节,大幅度降低产、供、销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通过扩大市场交易范围,促使产品在更广阔的区域内顺畅流通。但目前钢材流通的电子商务化尚缺少现代化钢材物流作支撑,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走向与模式还需要在实践的探索中不断完善。      6、外资进入钢材流通领域      从1992年到2004年,总共有314家外资商贸流通企业获准进入中国市场;2005年1-9月份,有500多家外资流通企业进入我国市场,而在这500多家企业中大部分为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具体到国内钢材流通业,则更多地表现为外资企业特别是世界知名的钢铁企业在中国兴建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如韩国浦项在华北、华南等地区建有板卷加工中心,加工能力达30万吨以上;日本商社从1993年起在中国以独资或合资的方式建立多家钢材加工配送中心。这些加工配送中心多半建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科技园区或经济开发区内,服务对象主要是外资、合资和台资企业,涉及汽车、家电、电器等行业。外资的进入,在增强了钢材流通领域内的竞争强度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钢材流通业的快速发展。      三、目前钢材流通业所存在的几个根本性问题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行业与组织的角度上,对目前中国钢材流通业中所存在问题的看法也不一样。笔者力图以系统论的方法分析钢材流通的全过程,在广泛参考专家、学者、管理人士观点的前提下,提出中国钢材流通业目前所存在的几个根本性问题。      1、钢材流通业发展缺乏完整的理论指导和科学规划      目前我国钢材流通业发展缺乏全局性的科学规划,相关的理论亦有不足,甚至是将国外一些先进的流通管理理念断章取义地套用在国内钢材流通业管理当中。应当说,钢材流通业的管理与发展是一个系统化的问题,从优化商品交易的层面上涉及到营销渠道建设、区域性钢材交易市场建设、电子商务等多个方面;从优化商品时空位移的层面上则涉及到物流仓储、配送中心、运输等多个环节;从优化钢材流通链条管理的层面上则涉及到信息共享、资源供应、库存资源合理设定、市场快速响应等多种资源的整合。从优化外部环境来说,中国钢铁流通业发展水平取决于钢铁、运输(铁路、公路、航运)、信息、仓储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取决于钢材现货市场、金融市场、电子商务平台等各个方面体制、机制的健全,因此对钢材流通业发展的规划应该是全方位的,对各个层面所涉及的管理理论要进行整合,形成较为统一的钢材流通管理思想及理念。不能简单就钢材流通中的某一个环节、某一方面来以偏概全地规划钢材流通业的发展。目前由于中国的钢铁产业、钢铁市场距离成熟行业、成熟市场标准尚存在一定的距离,中国金融企业、金融市场的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电子商务尚处于“萌芽”状态,因此中国的钢材流通业距离现代化钢材流通还需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就目前来讲,当务之急是各地方要避免钢材交易市场、配送中心的盲目建设。中国有相当数量的钢材是在钢材交易市场中进行交易的,这也是中国钢材流通业有别于其他钢铁强国流通业的一个很显著的特征,也是中国经济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今后这一交易模式还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笔者认为应统筹规划钢材交易市场、配送中心的建设和功能配置,在全国区域内合理选址,形成较为完善的流通总局,避免重复建设所造成的资源浪费。      2、流通渠道管理存在着经销商队伍庞大,交易层次繁多,交易成本过高等不足      任何一个钢铁强国,其钢铁产业、钢铁市场的成熟与繁荣离不开钢铁企业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钢铁流通渠道的成熟。如日本、美国,其钢材流通中只有为数几家的大型钢铁经销商,生产商和流通商对市场形势判断很容易达成共识,这有利于市场的稳定。而中国钢材流通业则与之相反,首先是钢材经销商数量多,但规模小,如全国约有20多万家从事钢材贸易的企业,年销售在1000万吨的企业只有一家,年销售在500万吨以上的也只有三、四家,绝大部分的经销商年销售量都在10万吨以下,缺少能带动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和操作方式,而且这些中小型经销商功能单一、行为雷同、服务对象大同小异、服务能力薄弱;其次是产品从钢铁企业到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等层层分销再到终端用户,环节众多,时间、空间跨度过长,而且多数经销商都是各自为战,缺少有效合作,造成市场分散、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第三是钢材流通中的投机成份较重。经销商是以获取流通利润为目的,在其所经营的产品数量、品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经销商增加利润的方式要么降低买入价,要么提高卖出价。过长的销售渠道,庞大而繁杂的经销商队伍,为一部分经销商提供了以扩展利润空间为目的的投机空间。例如有许多经销商只是“皮包公司”,他们通过“搬砖头”的贸易方式来获取高额的流通利润。投机的存在,进一步增加了流通成本,扰乱流通了秩序。综上,现有钢材流通渠道模式难以满足终端用户对产品个性化、多元化、即时化、短程化、稳定化的需求,经销商队伍需要从数量上进行大幅度缩减,以期实现整个钢材流通业繁荣与发展。      3、钢材流通中的现有物流技术距离现代物流仍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钢铁企业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对生产领域内的各个环节和企业内部管理比较重视,但对生产领域以外的仓储、代理、加工、配送等物流环节重视不够,加之历史形成的运输、仓储等物流环节缺乏有效的衔接,钢材流通效率低下。这些年,钢材流通领域的物流产业发展迅猛,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比以前有较大的发展和改善,但与欧美日等钢铁强国相比,我们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差距可概括为:一是物流企业内部管理粗放,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技术水平较低,物流作业效率不高,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难以开展库存管理、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难以为大型企业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二是标准化程度低,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难以做到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三是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四是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在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都还不适应现代物流的要求;五是物流市场无序竞争。      4、钢材流通链条中存在着信息流通不畅的现象      钢材流通是一个跨企业、跨区域、跨行业的具有时空概念的流通过程。钢铁企业和钢材流通企业之间的“无缝隙”信息传递与交流是促进钢材流通过程一体化的一个基础条件。目前国内钢铁企业与钢材流通商都不太注重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归纳,即使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交易的企业,也很少去建立完整的业务数据库,利用相关数据分析软件进行信息挖掘与分析。钢材流通过程中的信息不畅,还表现在钢铁企业与经销商之间的博弈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表现在整个流通链条中的各个企业处于“信息孤岛”状态,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与信息交流机制,导致全流程因信息管理水平的落后而效率低下。      四、对中国钢材流通业发展展望      钢铁行业的发展受其下游行业发展的制约,因此钢材流通业采取何种运作模式,也最终由市场需求层次、产品结构及特性来决定。近几年当中,我国工业(包括机械、轻工、化工、冶金、电力、煤炭、石油等)用钢材约占总消费量的38%左右(其中机械占11%,轻工占15%),交通运输业(包括铁道、交通等)用钢材约占总消费量的6%左右,建筑业(包括基本建设、房地产开发、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等)用钢材占总消费量的55%左右,其他约占1%。可见,建筑业是钢材消费的第一大户,其次是工业。因此当前钢材流通要以为建筑业、工业提供最优产品、最优服务为最终标准,借助各种经济、技术条件,来促进钢材流通业的快速成长与成熟。笔者认为,今后几年中国钢材流通业将呈现出以下几种发展态势:      1、流通模式将呈现出多元化倾向      今后几年,国家会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构造多层次、多类型的流通格局。钢铁作为基础原材料,其流通业也将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钢材流通业的参与主体如钢铁企业、经销商、配送中心、交易市场等在整个流通链条中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对各自资源进行整合、优化的基础上,实现契约式的管理,并逐步向供应链管理转变。      在现行钢材消费中建筑用钢约占55%,而建筑用钢的用户(指建筑工程的业主单位)存在着广泛性、不确定性特点,建筑性钢材必须通过经销商来完成其从钢铁企业到终端用户的转移,而且一些经销商还会在流通中发挥货源组织与配送的功能,满足终端用户对不同品种、不同材质、不同规格的用钢需求。对于非建筑性用钢,由于多数钢铁企业实行的是先款后货的交易方式,而一些大的以钢材为原料的制造性企业实行的又是先货后款的方式,经销商群体的存在解决了双方在资金、及结算方式等方面的矛盾,因此在中国钢铁市场中经销商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从市场需求和用户意愿来看,用户对钢材的品种、规格、尺寸等都有具有的要求,而且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通过剪切、加工、配送来提高钢材的利用率,这表明将有越来越多的行业需要钢材加工配送服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一些用户为了减少投资风险,主要把分条、冲片、套裁、激光拼焊等生产过程留给社会来配套。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将有大量的中小型制造企业的钢材需求将主要通过钢材交易市场、配送中心来满足,因此分销与加工配送相融合的营销模式将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合上述因素,笔者认为今后我国钢铁市场中将主要有以下几种流通模式:      a.钢铁企业——经销商——钢材交易市场(经销商多级交易)——终端用户      b.钢铁企业——终端用户      c.钢铁企业——配送用户 (投资主体多元化)——终端用户      d.钢铁企业——经销商(垫资)——终端用户      由于中国经济处于重化工发展阶段,以上四种模式在将一定时期内并存,不同的模式适应于不同的产品及交易方式,就全国范围来讲,很难说哪一种模式是主流模式。这些模式都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流程优化管理,在企业间实现进货、现货销售、合同签订、入库、出库、挪库、盘盈、盘亏、收款、付款、赊销等业务的统一管理,及时、准确、稳定、可靠地反映各个环节的数据,避免企业间信息传递过程中“牛鞭效应”的发生,从而有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式,并为最终形成规模化、社会化的钢材流通大系统奠定基础。      2、钢铁企业参与流通将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钢铁企业在流通中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指钢铁企业要有选择地向钢材流通领域渗透,在形成自己核心竞争专长的同时,对于一些利润空间狭窄、管理环节繁多的流通领域要舍得放弃。因此钢铁企业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大型、特大型钢铁生产企业集团要向钢铁产品深加工、专业性钢材物流领域延伸,主动适应下游行业中大型、特大型生产制造企业发展的需要,与之共同构建稳定的钢铁产业链,直至形成供应链。二是钢铁企业依据产品的特性选择流通方式,对技术含量高、需要进行延伸服务的产品应采取直销模式,对于已经不存在技术障碍的产品且不需要厂家进行直接服务的产品如普通建材要通过经销商或钢材交易市场来到达终端用户手中。三是钢铁企业要依据客户属性选择流通方式,对需求连续、采购量大、采购频率高的大用户实施直接销售,对分散的中小型客户则是通过经销商或钢材交易市场来进行市场覆盖,并委托经销商进行必要的产品售后服务。      3、经销商数量规模要大幅度缩减,经销商职能将在转型中进一步扩展      现代化的钢材流通业应实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流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在实现流通路径最短、流通成本最低、流通效益最优的同时,有效地满足用户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甚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钢材经销商队伍将发生以下变化:①经销商将更具有个性化、经销商群体中将进行以信息转移、实物转移、资金转移为内容的专业化分工,将出现进出口贸易型、加工配送型、分销代理型、会员制型、专业贸易型、仓储贸易型、分销服务型等新型经销商群体。②经销商的职能将扩展到信息集散中心、实物集散中心、支付交易集散中心等更高的服务层次上,为客户提供更多内容的增值服务。③经销商数量将大幅度缩减,流通领域内的产业集中度会有较大地提高,将会涌现出一批集加工、配送、仓储、运输、销售于一体的大型钢材流通企业。钢材流通企业的做大做强,有助于钢铁企业与流通企业由博奕走向基于合作的双赢。④经销商的经济行为将进一步与现代服务业相融合,并积极参与到国际贸易当中。      4、大型金属材料交易市场依然充满活力      目前国内在一些区域中心城市建有许多钢材交易市场,这些交易市场在发挥市场职能的同时,也发挥着市场“蓄水池”的作用,对市场存量进行合理释放,对稳定市场价格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笔者认为伴随着中国钢材流通业的发展壮大,钢材交易市场依然会充满活动,并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成为具有很强辐射功能的钢材集散枢纽和物流中心。逐渐壮大起来的大型或超大型金属材料交易市场会通过各种手段增强其他地域的辐射范围,并逐渐以托管、连锁经营、股份制等形式扩张,实行规模化、集团化经营。钢材交易市场内的经营模式将由摊位制向电子商务转变,交易市场为入驻企业提供行业信息、电子交易、仓储管理、加工配送、质押融资等“一站到位”式服务。此外,交易市场通过构建管理信息平台,将一些中小型经销商结为具有共同利益追求、受统一规则约束的利益共同体,以“虚拟企业集团”的模式在本市场内进行专业分工与协作,共同提高本交易市场的竞争力。  

材料价格信息直辖市材料价格信息广东省材料价格信息
文章字数:11078
点击数:1983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