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5,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钢铁行业信息化 已进入自主创新时代

     过去几年,钢铁行业又赢来了新一轮大发展,随着产能的不断地扩大,铁钢产能迅猛扩张导致原料价格大幅波动,资源由供求基本平衡到供不应求、再趋于平衡,运输能力紧张,国家宏观调控……,钢铁企业又坐一轮过山车。     过去几年,钢铁行业又赢来了新一轮大发展,随着产能的不断地扩大,铁钢产能迅猛扩张导致原料价格大幅波动,资源由供求基本平衡到供不应求、再趋于平衡,运输能力紧张,国家宏观调控……,钢铁企业又坐一轮过山车。信息化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加强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成本的有效工具,一直倍受钢铁企业的关注。     钢铁行业信息化回眸     自2001年以来,我国钢铁企业围绕硬件网络系统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和过程自动化控制、控制系统改造及建设等进行多方面、多方位的信息化建设,此轮信息化建设针对不同规模的钢铁企业,也有不同的内容与特点。 对大型钢铁联合集团型企业,如宝钢(信息化很早起步)、太钢、首钢、邯钢等企业进行了全面信息化选型或建设,内容覆盖硬件网络平台建设、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计质量系统、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改造等。其特点为:     1、 以战略为导向,加强企业高效运作、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等为主要目标;     2、 以“产销一体、管控衔接、三流同步”为信息化实施目标,整体规划、整体选型、分步实施,整体规划内容全面,分期阶段性实施;     3、 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规划范围内项目建设周期在3~5年;     4、 由国家提供贴息贷款支持,总投资人民币上亿元;     5、 对企业的管理流程和生产流程变化较大,企业实施并适应信息化需要一个相对比较长的周期;     6、 往往由多家信息技术厂商同时提供信息化服务,需要实现数据集成。 对大中型钢铁企业,如邢钢、通钢、湘钢、杭钢、南钢等企业,包括诸多新兴民营企业,进行了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中心,包括计质量系统、{TodayHot}部分制造执行系统(MES)和基础自动化改造的信息化建设,有重点的阶段性推进。其特点为:     1、 阶段目标明确,以加强企业基础管理、加强成本管理、实现销供产业务一体化为首要目标,对制造执行系统(MES)和计质量系统进行阶段性规划;     2、 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为1~2年,部分系统上线应用和见效较快;     3、 国有和大中型钢铁企业自筹资金和国家小额贴息贷款为主,投资在1000万~3000万不等;     4、 新兴民营企业在整体规划下分步实施ERP/MES系统,投资在200万~500万不等;     5、 通过系统实施,梳理分析并优化了企业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对加强企业基础管理、提升企业运作效率、降低运营和生产成本起到了较好作用; 此类型信息化效果较为显著,以邢钢为例,邢钢通过实施信息化构筑了较为完整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平台,从业务管理到财务核算、从财务核算到财务管理、从资金控制到成本管理、从业务计划到执行控制与分析、从产供销供应链管理到制造管理、从制造执行到质量控制分析、从能源介质到生产实时调度、从设备维护到产成品条码管理、从人力资源到办公自动化,业务覆盖范围全面,构建从计划到执行立体控制的完整内部供应链体系,建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应用架构,支持企业由一般到深化的全面应用过程管理。通过供应信息系统的应用,加强了物流计划预测,节约物流成本200万元,减少存货资金占用约3600万元。条形码系统投用后,产品实时库存准确率由80%提高到99.9%以上;客户提货时间缩短50—60%;磅房运行负荷降低26%;发运计划修改率由8%降低到0.5%以下;每年为客户节约运输成本200多万元。生产管理上实现了客户需求与生产计划的有效结合,实现了按能力生产模式下的自动排产,提高排产的准确性,交货周期缩短为7天,{HotTag}比上线前加快40%;公司设备检修兑现率由上线前的不到80%,提升到目前的98%以上;主体设备作业率提高2.18个百分点,每月增加产量4000吨,增效160万元。办公自动化(OA)系统,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公文流转审批时间由原来的3-15天减少为1-3天。     钢铁行业信息化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部分企业信息化目标定得过高,忽视了管理现状和基础自动化水平现状。包括很多大型企业,库存、销售、生产计划、采购、财务等业务的不规范性,和信息的沟通不畅,使得企业基础管理效益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客户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集成后,才可以有效的组织生产;部分企业期望供助信息化加强生产质量、生产效率,以“产销一体化、管控一体化”为首要目标,但企业业务运作基础、基础自动化水平不足以实现过程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的整合,解决这样的问题或达到这样的目标,往往需要高额投资。     企业信息化推进过程困难较多,效果与即定目标有较大差距。结合我国的国情、钢铁行业情况和企业实际厂情,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了种种阻力和困难,这种表现在诸如基础管理和基础自动化的水平与信息化规划脱节、实际业务处理中的灵活性与信息化的规范性、套装软件的标准性与企业具体应用处理要求、大规模定制开发情况下软件开发的需求满足度和系统维护等,致使部分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无法建立集成统一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只有部分模块的局部应用、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无法集成、业务数据多部门之间无法集成、生产数据与业务数据无法集成等问题,致使信息化建设效果与即定目标有较大差距。此问题的产生的原因即有技术因素,也有非技术因素。     信息化的投资收益率或投资回报无法衡量。据统计,“十五”期间,钢铁企业信息化投资超过10亿元。由于信息化投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法有效衡量,这就使得信息化的投资取决于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等。可喜的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于2005年已经着手并推出了《指标体系》,为客观、有效评价信息化投入与效果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企业无法确定一个合理的信息化投资方案。这与目前国内钢铁信息化供应市场局面有关。目前的钢铁企业信息化,就企业资源计划(ERP)而言,从两三百万、两三千万,到两亿三亿,金额跨度较大,未有全行业统一的投资与目标标准而言,导致了部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时由于注重投资金额而影响信化建设目标和效果,或过于追求高投入,未按自身实际的需求和目标制定合理的信息化实施和投资方案。     符合实际的钢铁行业信息化路线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战略,国家倡导节约型循环经济、自主创新,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将大大提高,钢材产品将向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迈进,为“十一五”期间,钢铁企业信息化指明了方向。     同时钢铁铁企业的竞争,将对产品质量、订单交付和排产/生产速度、产品生产成本、社会和企业物流成本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信息化以“产销一体、管控衔接、三流同步”为主要任务和目标,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以信息化总体目标为方向,结合自身情况,分步分阶段实施。以业务和生产的“三流同步”为切入点,加强基础管理和基础自动化改造,实现管理和基础生产工艺的优化,继而实现“产销一体、管控衔接”的订单自动排程的计划优化、生产过程的质量、成本的优化和控制,从而实现一个精细成本、订单趋动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具体来讲本人认为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1)提高企业基础管理水平     提升基础管理水平,从业务运作的关键问题入手,加强各种业务运作的过程管理和控制,加强计划管理严肃性,通过从生产订单到生产计划/生产排产,到库存计划、采购计划和资金计划,实现企业计划的平衡和有效控制,从而堵塞在采购、库存、消耗、销售、收付款过程中的基础管理漏洞,同时通过建议企业统一集成的信息平台,搞准数字,提升效率和管理效益。就信息化而言,此阶段工作任务可通过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建议实现。     2)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和分析     以精细成本管理、效益批次化和订单化为目标,实现面向品种、分厂/车间/炉号/批号的成本,为企业决策提供决策依据。在此阶段应将主要的计量、质量、主要消耗数据实现自动采集和提取。就信息化而言,此阶段工作任务是对企业资源计划(ERP)应用的完善,和对制造执行系统(MES)的局部建设。     3)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以加强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为主要目标,包括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实现高效排产、在线质量监测、生产过程控制,此阶段主要针对主要设备和工艺流程的基础自动化改造,加强过程控制自动化建设和制造执行系统(MES)的建设。     4)实现基于社会价值链的电子商务运营     通过电子商务的建设,将企业运营的相关信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与上下游企业客户实现信息共享,比如针对客户,开放企业的新产品信息、产能产量信息,实现客户在线下单与在线结算;针对相关的供应商开放相关信息,如企业的排产计划、采购计划,对供应商交货数量质量信息等,企业实现以定单管理趋动企业,面向定单和客户需求组织业务运作,通过信息共享提高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社会价值链的运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信息化服务于自主创新    “十一五期间”钢铁企业最突出最的共性问题,就是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升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社会成本(包括环境、社会交易等),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在实际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钢铁企业如何基于企业实际情况和自主创新,来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特点和管理要求,就管理信息化而言,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如何低成本建立一个集成、适用、稳定的、覆盖企业业务运作、制造执行、分析决策和电子商务的信息平台。这种选择包括:     1. 企业如何制定先进务实的信息化目标,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路线,能够保持企业管理的先进性和个性化,使信息化成为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效工具。     2. 如何整合集成企业多层级、同级多系统间的数据,如何解决基础自动化水平与信息化对数据采集要求,为企业决策提供全面集成的信息。     3. 如何建立行业内信息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信息化的共享和交易的电子化。     新一轮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企业资源计划(ERP)也已走过了概念引导、所谓“先进理念”和“持续战略领先”的误区,诸多钢铁企业在此轮信息化建设更加趋于理智、务实。更加慎重地规划基于企业自身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信息化系统。自主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就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言,这种创新表现在:     自主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对信息化平台的先进性支撑要求。新的管理平台不仅要求能够蕴含先进的管理思想,更要求能够针对企业的个性化管理需求和技术要求,进行深层次的定制。如系统对管理组织架构设计、业务流程设计与创新、具体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的创新在平台的实现,也包括在中国特有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税制环境、企业内部业务处理对系统平台的要求。这要求这个工具是平台化的,不仅可以满足企业现有业务流程的实现、管理和制造过程的控制,能够满足企业管理特点通过信息平台的固化和实现,也能适应企业未来资本组成、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是一个动态可变的应用平台。同时适用中国钢铁企业在由传统经济到市场信用经济,由传统钢铁企业向现代化钢铁企业的迈进。     系统平台支撑企业管理个性化、行业管理与技术创新的要求。钢铁企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会总结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也会有企业特有的技术和工艺特点。信息化系统应支撑这样的管理要求,比如针对钢铁业大宗原燃料的“优质优价”管理,针对固化和能源计量的“能源综合平衡和调差”,针对未完全定单化的“订单结合需求预测排产”,针对运输过程中的“磅房管理”,产成品的“条码管理”、批次成本/订单成本管理等,这些都是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根据先进管理思想结合企业实际而产生的。     系统平台支撑数据集成、基础自动化改造的创新要求。集成的信息不仅包括如销售和生产的集成,生产和采购的集成,业务和财务的集成,管理系统与控制系统的集成,还要涉及多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这个系统具备技术先进性和开放性,系统不能仅在相应管理范围中不断拓展,也能够向底层控制系统、向上层决策系统开放与衔接。这就要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对包括固体计量、流体计量、过程控制系统等基础信息化平台的改造和创新应用。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国内钢铁企业和信息技术提供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针对钢铁行业信息化的建设,从宏观角度,钢铁行业信息化领域将会有如下发展特点:     引导加强。有关部分将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目标,针对不同规划、不同产品类型的企业,从具体流程和应用角度,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咨询与指导工作,扶植和树立一批钢铁信息化样板企业和样板工程,完善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加强纵向、横向的指标对比体系,真正起到对其他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产业联盟。围绕钢铁行业有一批信息技术和软件供应厂商,这些厂商具备不同的优势和先进性,信息化供应商组成“钢铁行业信息化产业联盟”,从方案设计、技术路线、软件开发、实施服务等方面融合优势资源,能够为企业提供全面、集成、低成本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与服务;     创新发展。2006年是中国创新年。温家宝总理强调推进自主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一批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具备技术先进性和后发优势,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具有发展前景,能够为中国钢铁企业提供符合国情能满足中国钢铁企业特色要求、优质、低成本服务的厂商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建筑材料价
文章字数:7055
点击数:1968
[ 打印当前页 ]